敦煌漫記
文/林海鐘
林海鐘
唐畫見于記載,其中《歷代名畫記》、《唐朝名畫錄》涉關唐畫氣象,使我心存向往。
在敦煌,至今保存了唐之前的壁畫,可以直觀理解唐畫,敦煌之行的目的正是在此。
之前,曾帶學生參觀西安唐畫墓室壁畫,如《章懷太子墓》、《懿德太子墓》,皆皇室壁畫,規(guī)格與水平之高,實屬難得。又見大雁塔門楣線刻、碑林中所存唐代諸如《道因法師碑》等碑側(cè)線刻,雖是石刻,卻是唐畫精品,足以證明史料記載。
2007年7月10日晚,從上海虹橋至蘭州中川機場,蘭州是敦煌之行的首站。飛機到達時已是晚10點多了,圓月當空,真是好時,夜山莽然,驅(qū)車西馳,途中得兩句:
月襯紫金云,心向古道邊。
當夜,宿于張凱家。
11日晨,見鶴鳴掠頭而過,驚醒,原來是夢。
見阿福在青海的短信:“日映火紅霞,鷹飛碧藍天,早上好?!?/span>
于是回信曰:“我在夢里見白鶴,翻然羽翔碧空間,雄鷹替我多看看,白鶴幫你夢里騎,海鐘又睡去了?!?/span>
心思:我是被鶴驚醒還是被雄鷹叫醒?便起而作偈:空中鶴(鷹)鳴聲,驚起夢癡人,呆坐非幻境,浩宇悠悠閑。
張強民,20世紀90年代初,在美術學院進修美術史,已經(jīng)十多年了,當時來杭州已經(jīng)50歲左右,十分不易,現(xiàn)在已退休在家,眼睛很有神,狀態(tài)很好。在他家,查了關于西北的史料,又向他咨詢了西游的路線。中午在老張的安排下,與浙美的校友聚會,下午逛了古玩城便在黃河邊的船上喝茶、吃西瓜。蘭州的氣候十分涼爽,黃河水帶著泥漿在眼皮下奔騰而過,與西湖邊喝茶很不一樣,只覺得暢快,好過癮!
晚9點55分,我坐上了開往酒泉的火車。在蘭州我感受到西北人的熱情,比較意外的,還見到了清代大家惲南田的手稿殘本,看內(nèi)容居然是《南田畫跋》,難得。
12日,早早醒來,窗外已可以看到祁連山了,有點興奮,火車很快到了酒泉。
上午去看的丁家閘十六國壁畫,是出土的著名六朝壁畫,還帶有漢代畫風,跡簡意淡,形式華美。其中在右壁上空畫有天馬一匹,橫空出行,有吞山河之勢,同游者稱此畫價值在“馬踏飛燕”之上,我很贊同。言古壁畫之難得,應該是難于保存之故吧。此幅馬確實畫得好,氣韻俱足,光彩照人。畫手用墨筆直接寫出,筆無滯氣,馬形似龍,行于天空,可謂一奇。左壁下方是一株樹,格外親切,樹干以朱筆寫成,葉用大墨點。十五年前,余曾得酒泉十六國壁畫畫冊,有感于其中神采,倍覺新奇,賞而不厭,覺其間有無窮之趣,興奮之余,擬其形意,作“臥游圖”系列巨制兩幅,歷一年完成,后作為碩士畢業(yè)展品,時令觀者嘆。今得以見壁畫真容,如見真佛,頂禮膜拜,窮思意追??上П诋嫐v經(jīng)十多年,已多有剝落,樹枝上的猿猴及樹下婦人,皆形跡莫辨,不禁讓我悵然。
下午觀文殊山北魏和北宋時期壁畫,黃昏至嘉峪關。
13日,往安西,一路奔波,路況極差,年久失修,在三道溝,終于因橋斷而路不通,只好繞道至河東,從踏實城至安西城,280公里花了7個小時。夜宿安西鎮(zhèn)。
14日早,安西至榆林窟,驅(qū)車途中,大漠無邊,風云驟起,在沙塵中行,十分鐘之后,天空放晴,霞光萬道,已然行于戈壁上了,遠處亂山奔馳,朗朗氣清,此時車到榆林窟,前面的戈壁有突然陷裂的感覺,即見峽谷泉流而出。
榆林窟
古稱萬佛峽,洞窟壁畫,光芒照我,唐宋先人,畫跡印心,其中24窟五代洞窟精品,特別能感受到晚唐荊關巨幅山水畫的氣象。當晚作句云:
古道通荒漠,飛馳亂山石。
塵暴驟然起,恍恍入離迷。
吹沙擋視線,昏旦天不明。
蕭蕭沙卷石,隆隆震骨音。
忽然天開明,沙漠見戈壁。
清明亮世界,霞光穿云衣。
平地突陷裂,泉涌峽谷溪。
此地萬佛峽,千年藏密意。
丹青現(xiàn)神功,不離佛法經(jīng)。
天女散花雨,我是有緣人。
15日,終于入敦煌莫高窟,1989年曾經(jīng)來過,現(xiàn)在已大不一樣,看了4個特窟。
16日,看了十幾個窟,最精彩的172窟是“彌勒經(jīng)辯圖”,場面的空間表達十分自由,已經(jīng)有完備的“三遠”表現(xiàn)手法,其中也包含焦點透視的運用。
在敦煌壁畫中,依稀可以辨別諸多西方傳來的畫法,比如“凹凸法”、“沒骨法”,與史料的記載基本相符。
17日,參觀敦煌研究院美術所。
18日,離開敦煌,夜宿格爾木。(靜篤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