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如果你生活在北京,為了不做祖國的綠蘿,一定想要逃離這個城市,想去一個沒有霧霾,水清沙白的地方洗洗肺度度假。下面本位菌將帶你開啟一段曼谷逛吃逛吃之旅。
12月的曼谷,是旱季,幾乎每天都是陽光明媚,藍天白云。比起北京得霧霾,泰國的天藍的太不真實,卻又格外真實。每年從十二月開始到次年二月泰國進入旅游旺季,這是泰國最舒適的幾個月,陽光正好,雨水不多。
今年10月九世泰王普密蓬去世,泰國舉國悼念,進入一年的國喪期,在曼谷深切的感受到人民對領袖的愛戴,九世泰王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泰國的icon。對于我個人來講最大的感受除了這些以外,更感覺泰王是個不愛王位更愛攝影的king。
廣式腐乳也是泰餐中一種很常見的調(diào)料,釀豆腐湯米粉就是一種很常見的曼谷街頭想吃,這種米粉就是在湯汁中加入了南乳汁,口感酸甜,略辛辣。
巧克力香蕉博餅
泰國街邊小吃分量都很小,這是因為泰國人奉行少食多餐。巧克力香蕉薄餅,這個街頭小吃可以算是曼谷街頭最隨意的甜點了,做法有點像北京街頭的雞蛋餅,工具都一樣,只不過是甜的,把香蕉切成片和雞蛋混合,澆入手工制作好的薄面油餅中,煎至金黃加上巧克力醬有的還會加些煉乳。
青木瓜沙拉,是泰國人很喜歡的一道開胃小菜,入口酸、甜,隨后以辣椒帶出青木瓜的鮮脆口感,搭配生菜與花生顆粒的嚼感,讓人一吃就胃口大開。不過點這道菜時要記得,由于傳統(tǒng)的作法都會加上魚露、蝦醬與蒜頭,因此在點菜時只要特別注明這些東西不吃就行了。雖然少了蝦醬與魚露的調(diào)味,以辣椒取而代之的嗆辣口感,卻也讓清淡的開胃菜點綴出鮮活的靈魂。
泰式酸辣火鍋,泰式火鍋可說是南洋風味火鍋代表,最著名的特點便是添加了天然植物香料,有相當于泰國菜酸辣口味為主的濃郁湯底,也有改良式的以特殊香料沾醬為主的清淡口味。紅紅白白的湯底看起來頗為誘人。吃完后喝一杯的青檸水,清一清嘴巴,非常痛快。曼谷連鎖MK泰式火鍋基本各大商場都有吃起來很方便,不過要想體驗正宗曼谷人的生活,街頭的泰式火鍋也一定要體驗一下!
大排檔的青口
店門口切雞的臺子,緊挨著巷口。就這么個小臺子,一天要切百只以上的雞啊。
這家粉色的海南雞飯就在central world的big C超市附近。在曼谷,不管你語言通不通,只要一招手跟司機說“central world”沒有不知道的。說來曼谷的出租車也很有趣,通常只有兩種價位,200銖或者300銖。有時可以講價到150銖,但是他們總會操著濃重的東南亞口音跟你說“nono~traffic jam~”
泰式炒河粉是一道小到路邊攤大到高級餐廳都會有的家常料理,更是泰國人可以從早餐吃到晚飯的一道美食。軟糯彈牙的河粉搭配蒜、紅蔥頭(都是碎末)、腌的有點甜的菜頭末、豆干、蝦、蛋、花生米、蝦米、豆芽、細香蔥(或用韭菜)等十多種材料,快速煸炒幾下,這道泰國國民美食便出鍋了。
泰式奶茶區(qū)別有別于一般的奶茶,色澤偏橘色,是用泰式奶茶專用的茶葉泡出來的顏色。最下面一層沉淀的是煉乳,喝之前一定要攪拌,不然我保證你不會被齁死。
推薦一家泰國餐廳Erawan tea room,就在四面佛購物中心2層,紅綢魚是他們家的特色,烤制好的魚上面配著一些酥脆的薄片,這些薄片是炸酥的大蒜片,和魚配在一起,口感很特殊。
這家的蟹肉炒飯也值得一試,下料猛,蟹肉確實很多。
“all in”
雖然是all in 還是簡單給大家講一下放入的順序:
泰式冬陰功湯
主料:鮮蝦 魷魚 草菇
配料:香茅 青檸檬 檸檬葉 南姜 小米辣 冬陰功醬 魚露 椰漿 鹽
制作方法:
食材較多,請酌情準備冬陰功湯的做法
草菇對半切開備用冬陰功湯的做法
鍋中加入700ml的水,放入香茅、南姜片、檸檬葉煮水
放入小米椒和冬陰功醬
大約煮20分鐘左右出香味
放入草菇同煮
再放入剝好的蝦仁
加入魚露
再放入椰
最后青檸檬半個擠汁
一道重口味小清新的冬陰功湯就做成了。在北京干燥寒冷的時節(jié),一碗湯下肚,清新的檸檬葉伴著香茅唇齒留香,如果能再配上泰式馬殺雞那更是極(想)好(太)的(多)!
以上均為本味記原創(chuàng)內(nèi)容,版權歸“本味記”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