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如果你用打車軟件定位玉芝蘭,地圖上出來的名字叫做:玉芝蘭大刀面。
所以一路上司機叔叔表現(xiàn)得非常迷惑:這個面是啥子面哦?聽都沒聽過,楞個遠還打車跑起去吃,好有名撒?
我說:是撒,還蠻有名的撒。
成都 · 玉芝蘭
長發(fā)街24號,大門緊閉沒有招牌,三房一廳,擺下四五張臺,除了幾個幫忙上菜的阿姨,廚師只有一人。
蘭桂均,人稱蘭師傅,20歲入行,師出成都蜀風園。
80年代的川菜江湖是一個更龐大的宇宙,老一輩有劉建成史正良,年輕一代有蘭桂均、蘭明路跟喻波,也是那時那代人,促成川菜走出四川,傳入美國和日本,當然這些往事我也只是耳聞一二,如今聽來很有些江湖傳說的味道。
蘭師傅名作無數(shù),有一道大家肯定吃過——泡椒鳳爪,吶就是他發(fā)明的啦(跪拜了?。?/span>
蘭桂均在日本交流期間,去過很多家庭料亭,店里一夫一妻,只接待十幾位客人,受此啟發(fā)創(chuàng)立了他理想中的家庭菜館玉芝蘭。
人均價位從¥1000~1800不等,我選了1400這一檔,來之前預(yù)付了三個人的定金。
在成都連吃幾天火鍋和蒼蠅館子,一天都不過100塊,這一頓就刷掉我4200,好奇厲害在哪里?
野菜饃饃 果醬冰粉
整套菜單從一杯月光白茶開始,附送兩件餐前小吃,一盞四川冰粉,一口野菜饃饃。
以市井之味引入,也消解少少成都的暑熱。
九品開胃菜
開胃菜一共九味——火鍋雞、豉香兔丁、米椒木耳、醬酥腰果、燒椒春筍、紅湯牛腱、茶樹菇青筍、玫瑰百合與蜜瓜。
每一碟小小的分量,展現(xiàn)的是川菜「一菜一格,百菜百味」的意境,打亂順序吃,酸辣酥麻咸香輪番上場,越吃越開胃。
龍蝦仔五彩面
9小碟正吃著,又上了一道涼菜。
擺盤有一點懷石的味道,龍蝦肉飽滿彈脆,刺激開胃的椒麻香;五彩涼面澆上川式怪味醬,拌開來這一口甚是微妙,咸辣甜酸什么都不似,但又什么味道都在其中。
川西一絕 · 坐杠大刀金絲面
蘭桂均師承名廚張中尤,張中尤師承“面點狀元”林家治,坐杠大刀金絲面的絕活,連同這一把大刀就是這樣傳下來的。
只用鴨蛋黃和面,不加一滴水,師傅坐在兩米長的竹杠上搟面,把面團反復(fù)壓成極薄的面皮,再用大刀切成細絲,下鍋汆10秒即熟。
面條在湯中舒展開,如金絲細韌;
湯頭清澈,透著醇厚的雞湯香氣。
湯汁均勻掛在面上,面與湯自成一體,別說什么松露帕斯塔,這一碗清湯掛面才最高級。
魚子醬配蝦凍膏
師傅感慨今日的川菜,油鹽味精下重手,無異于給客人喂毒,而玉芝蘭的所有菜品,不用一粒味精,鮮味取自食材本身。
芝麻餅做底,基圍蝦熬出來的蝦凍,用的是都江堰的鱘魚子。
松子是神來一筆,在極速化開的咸鮮之后,添上堅果的香氣。
開胃菜用起伏變化接連挑逗味蕾,到主菜部分,節(jié)奏放緩下來,味型也逐漸轉(zhuǎn)入更濃厚的高峰。
玉芝蘭就連餐具都出自蘭師傅之手,都是他自己去景德鎮(zhèn)燒的。
松茸燉野生花膠
因為曾代表川菜廚師去山東和廣東學習,玉芝蘭的菜單里也能找到魯菜和粵菜的神髓,燉花膠就比較像山東菜,大董也愛出這道,口感軟糯鮮滑,舔下嘴都會在唇邊留下一層膠質(zhì)。
“這個的口味還蠻中年的哈。”
“不,真實的中年人吃這個會痛風?!?br>
本色原味吉品鮑
平常吃鮑魚最多是在日料店,每人兩小片,氣勢上跟廣東的原汁鮑魚還是差得遠,玉芝蘭用20頭的南非吉品鮑,古法粵菜做法,內(nèi)有溏心,彈嫩得很。
旁邊貼心準備了飯團,配上干貝XO醬,鮑魚吃完,再拌一碗鮑汁撈飯。
酸辣海參
從山東廣東到四川,回歸最拿手的川味。
菜單上本來是一道川辣金鉤翅,因為我不吃魚翅,預(yù)訂的時候麻煩主廚換成了海參。
揭蓋一看,這不是我的最愛酸辣粉!香氣饞死人,但又不是重油重辣,入味意外清爽,既有刺激的酸辣,又不遮掩海參的鮮脆。
豆瓣鰻魚
川菜里少見吃鰻魚,這道里用到郫縣豆瓣醬。
外酥里肥,甘香的豆瓣混合著鰻魚脂香,完全不輸龍吟的脆皮鰻。
按蘭師傅說法,這頓飯吃到這里,鮮度和咸度已推到了頂點,接下來需由濃轉(zhuǎn)淡,平穩(wěn)落地。
官燕桃油蒸雪梨
雪梨打成梨羹,澆在燕窩上,溫潤不甜。
甜食放在這里,在重口的主菜過后,有調(diào)和味覺的作用。
主廚看我對餐具感興趣,說這件高腳杯一是可以保溫,同時客人不需低頭,特別女生喝的時候可以保持姿態(tài)優(yōu)雅。
川菜中的經(jīng)典一味魚香,而這道的做法不是熱炒,而是分開處理,左邊是茄子,右邊是香菇,最后淋上泡椒醬汁,色澤漂亮,口味清爽,有明晰的酸甜魚香。
真的就是白開水燙菜。
不添油鹽,能嘗到一點南瓜和豆角的甜。
紅油甜香,水餃漂亮,雖然很飽但還是可以吃下一顆。
不過這次在成都專門跑去吃了二八鐘水餃,那個太好吃了,就算是玉芝蘭也很難超過。
餐后小食
桃仁花生甜飯和山楂糕,配茶是一杯淡竹葉青。
一般吃川菜火鍋,最后總有點昏沉油膩感,玉芝蘭這一餐,味覺高低起伏如同行過高山低谷,最終再歸于初始的干凈純白。
回來路上還跟門門聊,玉芝蘭已經(jīng)不能算是川菜或者什么菜系,這就是蘭桂均自己的菜,一個廚師已經(jīng)清楚自己想的和做的東西,建立了一套完全屬于自己的味型和審美,玉芝蘭的廚房里只有他一人,每一味都出自他的閱歷見解,這個氣場是很強大的。
??川菜大師蘭桂均
Video by TastyTirp
蘭師傅笑說自己做得是老年川菜,年輕人未必愛吃,我說沒有沒有很好吃,而且都不怎么辣;
師傅講本來川菜百菜百味,傳到如今只剩大麻大辣這一路,也是沒得辦法,全為迎合市場;辣子雞尖椒兔90年代才出現(xiàn),再往前的川菜,其實是另一番開闊天地。
玉芝蘭所做,向前是追溯川菜的黃金時代,往后是探索中式烹飪的邊界。所謂青年時遵循前輩的技藝,中年時遵循市場的導(dǎo)向,到現(xiàn)在終于可以遵循自我的想法。
真的,黃執(zhí)中講的:
廚藝到了一定境界,個個都是哲學家。
玉芝蘭
成都長發(fā)街21號附1號
預(yù)訂電話:028-62491966
▼點擊圖片,看看我的食記
成都 | 街邊小吃指南
香港 | 九如坊大班樓
京都 | 懷石料理緒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