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藥
毛藥,為茄科紅絲線屬植物紅絲線Lycianthes biflora(Lour.)Bitter的全株。植物紅絲線,分布于江西、福建、臺灣、廣東、廣西、貴州、云南等地。具有清熱解毒,祛痰止咳之功效。主治咳嗽,哮喘,痢疾,熱淋,狂犬咬傷,疔瘡紅腫,外傷出血。
別名: 血見愁《植物名實圖考》,野苦菜、野花毛辣角《貴州民間藥物》,十萼茄、雙花紅絲線《全國中草藥匯編》,紅珠草、耳墜子、幫梨子《福建藥物志》,貓耳朵、野辣茄、山辣子《貴州中草藥名錄》。
入藥部位全株。
性味: 味苦,性涼。
歸經(jīng): 入肺、脾經(jīng)。
功效: 清熱解毒,祛痰止咳。
主治: 咳嗽,哮喘,痢疾,熱淋,狂犬咬傷,疔瘡紅腫,外傷出血。
相關(guān)配伍
1、治支氣管哮喘,紅絲線30-60g。燉雞服。(《福建藥物志》)
2、治火疔,鮮毛藥果葉,捶絨敷患處。(《貴州民間藥物》)
3、治狂犬咬傷,鮮十萼茄250g。切碎,炒至黃色,再加酒750m1煮沸,成人盡酒量服完為止,其藥渣擦傷口周圍(勿擦傷口)。(《常用中草藥彩色圖譜》)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15-30g。
外用:適量,鮮品搗敷。
炮制采集加工:夏季采收,通常鮮用。
相關(guān)論述
1、《植物名實圖考》:“搗敷紅腫。”
2、《貴州民間藥物》:“清熱,解毒,止咳,補虛?!?/p>
3、《福建藥物志》:“化痰,利濕,消腫。主治痢疾,熱淋,支氣管哮喘,疔,扭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