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陽病,發(fā)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者,五苓散主之。
胃中干:胃陰液不足,虛熱上饒。
小便不利:邪入膀胱,導致膀胱氣化不利。
微熱:表邪未解。
消渴:口渴多飲,喝了水還不解渴。因膀胱氣化不利,導致津液不能化生,也就不能上承了。
2、發(fā)汗已,脈浮數(shù),煩渴者,五苓散主之。
病機和一條差不多
3、中風發(fā)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里證,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
渴欲飲水:膀胱氣化不利,陰液不能上承。
水入則吐者:膀胱氣化不利,小便不利,水邪上逆,是胃氣上逆。
4、傷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湯主之。
汗出而渴者:水停下焦
不渴是水停中焦,所以不渴。
區(qū)別點:渴與不渴
5、太陽病,小便利者,以飲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
水卸上逆而心下悸。
苦里急:水停下焦,導致下焦氣機不利。
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與瀉心湯,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煩,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水卸上逆阻滯中焦,而心下痞悶不舒。
綜上所述:
太陽蓄水證主癥:( ↓ )+身熱\脈浮或浮數(shù)等表征.
② 廢水不能外排致小便不利、小便少。
②胃失和降見渴欲飲水,水入則吐。
以上是太陽表不解入腑的氣分證,時間有限,有時間繼續(xù)另一個血分證(太陽蓄血癥).
奔跑的人不會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