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小左
不久前,《今日說法》中的一期節(jié)目突然在網(wǎng)絡上“紅”了。
作為一檔法制節(jié)目,節(jié)目的主角是一名罪犯。
犯罪人員叫馬亮(化名),案發(fā)時年僅21歲,因連續(xù)盜竊而被抓捕。
如偵破案件的渭南市臨渭分局新特警大隊的周佼所說,案情并不復雜,但是案件發(fā)生的背后,卻牽扯出一段兩個少年的求生故事。
01
馬亮來到渭南前,已經(jīng)有了5、6年的偷盜經(jīng)歷。
一般情況下,他會一邊流浪、拾荒來到某地,在附近居民那里進行偷盜。停留幾個月后,再去往下一個城市。
但這一次,馬亮在渭南待了一年多,直到被抓為止,他準備一直生活在渭南。
是什么會讓一個“小偷”反常?
馬亮的反常,是因為他在這里有了一個“弟弟”。
弟弟叫軒軒,和馬亮沒有一點血緣關(guān)系,他知道軒軒在附近的平房里,和爺爺生活在一起,全家靠拾荒為生。
軒軒8歲了,從未上過一天學。不需要幫爺爺工作的時候,軒軒就去城中村的市場晃悠,馬亮也是在那里認識了軒軒。
開始是用吃的做交換。馬亮給軒軒買些吃的、飲料,軒軒幫馬亮把偷的東西“銷贓”。
但不知道什么時候開始,軒軒開始天天跟著馬亮。
甚至有家不回,和馬亮一睡在野草叢中。
“你家里人不管你嗎?”
“我媽走了,我爸又結(jié)婚了,還有了一個弟弟,爺爺太忙……”
是啊,軒軒就是這樣一個沒人管的8歲男孩,見到馬亮的那一刻,他才有了哥哥。
馬亮看著在冬日里穿著單衣,凍得流鼻涕的軒軒,是不是也想起了十幾年前的自己呢?
02
每個人都覺得馬亮不應該成為一個小偷,但從來沒有人問過,馬亮是怎么成了一名小偷。
馬亮的姐姐說,“我上次見他時,他還是個普通的正常人,怎么現(xiàn)在……”
沒人關(guān)心他怎么變成了這樣,甚至他的親姐姐。
如果有人愿意聽他說話,那就是軒軒和后來抓捕他的警察了。
馬亮出生在神木縣欄桿堡鎮(zhèn),上面還有一個姐姐。雖然家庭條件一般,但遠沒有到揭不開鍋的地步。
原本,他也該是被寵愛著長大。
直到他5歲那年,母親和父親離婚。
姐姐還清楚記得那時的場景,“媽媽是四川遠嫁過來的,和父親一直過得不順心。弟弟5歲那年,媽媽走了。”
“她走那天,頭也沒回?!?/p>
“弟弟哭著,他還那么小……”
母親離開后,父親也選擇了離家打工。明明有父母的姐弟倆,卻成了“孤兒”,只能在親戚家生活。
流離失所,寄人籬下的馬亮,開始逃學。
逃學干什么呢?找媽媽。
他找到了媽媽打工的地方,還和媽媽一起生活了一段時間。但沒多久,他又回到了父親的家,他告訴姐姐:媽媽要結(jié)婚了。
從那以后,馬亮性情大變,再也沒上過學,開始經(jīng)常離家出走。
“他經(jīng)常這樣,離開一段時間,一般是一個月,十幾天,還會再回來?!?/p>
馬亮離家出走的那些日子,過得并不好。
03
15歲的馬亮,就曾經(jīng)登上過報紙,那一次也是因為偷竊被抓。
他被送到兒童救助站,那里的記錄顯示,馬亮是在一個廢舊的民居被發(fā)現(xiàn)的。他獨自住在那里,靠著偷竊附近居民的東西維持生活。
發(fā)現(xiàn)他時,他已經(jīng)潦倒的像一個乞丐。
那是2012年的冬天。
馬亮說,他總覺得世界上壞人多,好人少。
可想而知,他在還小時,獨自流浪的日子里,受過不少欺負吧。
馬亮見到軒軒時,大概是想到了自己。
軒軒的爸爸媽媽在很年輕時生下了他,那一年爸爸19歲,媽媽20歲。
軒軒一歲半時,爸媽分手。媽媽失去了聯(lián)系,爸爸說是外出打工,卻再也沒有回來,也沒寄回一分錢。
軒軒跟著爺爺勉強生存。
但是只是活下來,已經(jīng)耗盡了爺爺?shù)娜苛?。他沒有力氣給軒軒更多愛了。他甚至沒辦法讓軒軒上學。
軒軒總是在等爸爸回來。他知道爸爸和別的阿姨生了弟弟,但他還是等著爸爸回來。偶爾爸爸來電話,會說:“過段時間?!?/strong>
但是一天又一天,軒軒從來沒等到爸爸。
就是在這樣的日子里,他認識了馬亮。
雖然沒有血緣關(guān)系,但是馬亮卻成了軒軒短暫又缺少愛的童年里,少有的溫暖。
軒軒不喜歡回家,他喜歡和馬亮一起在城中村的荒地里居住,即使是冬天。
記者問軒軒:你睡在這里不冷嗎。
軒軒還是個孩子,帶著特別純真的童音說,“不冷的?!?/p>
“冬天怎么辦?”
“冬天也睡這里,我們蓋一層被子,或者兩層。我們就是不冷?!?/p>
或許讓軒軒不感到寒冷的,不是被子,而是這個哥哥的陪伴。
馬亮在一個墻縫中,藏了兩箱牛奶。那是給軒軒準備的。他總是像個父親一樣對軒軒說:多喝點牛奶,長大了強壯了,才能不被人欺負。
荒野是他們的家,這里沒有房頂,沒有床,但他們會躺在破舊的門板上數(shù)星星。軒軒說,馬亮還會給他講故事。
馬亮的童年,沒有故事,沒有牛奶,沒有哥哥。所以他把自己曾經(jīng)渴望的一切,都給了軒軒吧。在軒軒眼中,馬亮不是一個小偷,只是一個哥哥。
軒軒曾經(jīng)想和馬亮一起偷竊,被馬亮阻止了。馬亮最常對軒軒說的一句話是:“你長大了不要像我?!?/strong>
04
故事結(jié)束在2017年的冬天。
正在巡邏的周佼發(fā)現(xiàn)了馬亮藏身的地方。
馬亮要在獄中改造4年。
這對兄弟人生中最溫暖的一年,就這樣結(jié)束了。
記者問馬亮,為什么沒有離開?
馬亮說,開始軒軒說,留下100天吧。他留下了。后來軒軒求他,再留一個星期吧,他留下了。
于是一個星期又一個星期。最后一次,他在前面走,軒軒在后面哭,跑過來抱著他。
“我不走了?!?/p>
“因為我媽媽走得時候,沒有回頭看一眼。我不想也這樣離開軒軒?!?/p>
周佼告訴軒軒,哥哥犯了錯,要去改錯。
軒軒問,“那要改多久,哥哥改完還能出來嗎?”
他很想念哥哥。
馬亮聽到周佼的話,用手遮住臉哭得很厲害。
“我不想見軒軒?!?/p>
周佼:“他已經(jīng)在外面了?!?/p>
馬亮:“不見,我希望他忘了我?!?/p>
周佼問哭著的青年:“你會忘了他嗎?”
馬亮沉默了很久才找回聲音:“我忘不了?!?/p>
后來的軒軒,回到了爺爺身邊,在好心人的幫助下上學。等著爸爸像電話里說得那樣,會回來看看他。
也許會記得馬亮,也許會忘記。
人們常說,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發(fā)生在兩個少年身上的悲劇,卻提醒著我們:無法承擔責任的父母,只能創(chuàng)造一個又一個的悲劇。
成年人可以選擇遠走高飛,被留在原地的孩子,只能一遍遍舔舐著童年的傷口,有的人走出來,有的人終其一生延續(xù)著父母制造的悲劇。
世間的辛苦,每個成年人都懂得,沒必要讓孩子再承受一次。
他來人間一趟,應該和父母、朋友、愛人走在陽光下,而不是在黑夜荒野中潦草度日。
我永遠記得《何以為家》中男孩阿薩德的控訴:
“我希望大人聽我說,我希望無力撫養(yǎng)孩子的人別再生了。我只記得暴力、侮辱、毆打、鏈子、管子、皮帶。 我聽過最溫柔的一句話是,“滾,狗娘養(yǎng)的東西”,“滾,你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錢。 我以為我們能活得體面,能被所有人愛。但上帝不希望我們這樣,他寧愿我們做洗碗工?!?/blockquote>已經(jīng)是2019年的冬天了,沒人知道軒軒是否等到了爸爸,沒人知道馬亮是否“改好了錯誤”。
他們居住過的荒郊,有長滿的野草,遮住了曾經(jīng)兩個少年生活過的痕跡。
就像他們未來的路一樣,沒人看得清。
參考資料:
今日說法:《流浪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