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online 評測】從定位來看,尼康AF-S 16-35mm f/4G ED VR(后文簡稱:尼康16-35G)是彌補了尼康在“小三元”系列鏡頭的缺失。16-35G搭載了寧靜、高速的超聲波對焦馬達,第二代VR防抖系統(tǒng),并且具備了3塊非球面鏡片,2塊ED鏡片,加上尼康特有的納米結晶涂層和金圈級別的定位,即可預測該鏡頭的成像表現絕對不會差。而具體表現如何,下文將為大家作出介紹。
一、先評后測
關于“小三元”,尼康用戶是一直羨慕嫉妒恨著佳能,看著佳能用戶那種“買不起大三元,我還玩不起小三元?”的心態(tài),尼康用戶往往只能看著自家那高高在上的“大三元”長吁短嘆。就算是16-35G和24-120 F4G上市后,這兩款鏡頭相對較高的售價,使尼康用戶依舊羨慕著佳能用戶那廉價的17-40,相對廉價的24-105和性價比極高70-200 F4(特別是70-200 F4,尼康用戶暫時是只能等待了)。
對于16-35G超過8000元的售價,估計很多尼康用戶要跌眼鏡了,這個價格與較古老的17-35金廣角相比也差不了多少啊,同樣的恒定F4光圈,卻幾乎能買2支佳能的17-40了,可見在16-35G在價格上是沒有任何優(yōu)勢的。但筆者作為尼康用戶,本著相信尼康產品是“物有所值”的態(tài)度,在經過深思熟慮1年后(11年10月購入,之后就升價了),購入了一支16-35G,也就是說,本文所使用的鏡頭就是筆者本人的。
筆者把玩了16-35G幾個月,對它的成像質量是十分滿意的,但由于期間都是使用非全畫幅的D300拍攝,因此并不能完全體驗到該鏡頭的實力。直到D3S到了評測室,才開始進行評測,不過,在后文也會有點用D300拍攝的樣張。在機身規(guī)格方面,其實16-35G的體積不小,要比金廣角的體積還大,鏡身尺寸約82.5(直徑) x 125 mm.(由鏡頭卡口凸緣出延伸),重約680g,比金廣角的體積還大,重量則輕了一點,因此,該鏡頭無論搭配D3S,還是D300,都有很好的平衡性。
還有一點要介紹一下的是,尼康16-35G是全球首款搭載防抖系統(tǒng)的全畫幅超廣角鏡頭,而且搭載的是尼康第二代VR防抖系統(tǒng),能提供約4級快門速度補償,也就是說,該鏡頭在使用全畫幅機身時,使用16mm端拍攝,即使是1/2秒快門速度也能保證較高的拍攝成功率。加上D3S優(yōu)秀的高ISO成像,拍攝夜景幾乎無需腳架。
尼康從膠片時代開始,其超廣角鏡頭都以成像質量極為優(yōu)秀而聞名,諸如金廣角、銀廣角、鉆石廣角等鏡頭,而目前的14-24mm F2.8G鏡頭更是被譽為最優(yōu)秀超廣角恒定光圈鏡頭。這些鏡頭的成像質量都代表了尼克爾鏡頭的頂級水準,而從16-35G的配置來看,這枚鏡頭并不比以上的這些頂級鏡頭差,而實際成像質量更是不比以上這些鏡頭差,其中就銳度一項來說,更是不負尼克爾鏡頭“銳”的盛名,完全可以把它作為頂級金圈鏡頭看待了。
二、尼康16-35G鏡身細節(jié)
尼康16-35G在鏡片用料上就是用最頂級配備,采用了與14-24相同數量的特殊鏡片。16-35G采用了12組17片的鏡片結構,其中包括了2片ED鏡片、3片非球面鏡片和一塊帶有納米結晶涂層的鏡片。納米結晶涂層能夠有效抑制鬼影和耀斑生成,將對成像的影響降至最低。另外最近對焦距離為28mm(20~24mm時,16mm、35mm為29cm),可提供最大1:2.5放大倍率的微距能力。
尼康16-35G采用堅固的金屬材質卡口,同時卡口上設有防潮橡膠圈,加上鏡身同樣采用防塵防潮的設計,所以在防護方面是沒有問題的。在光圈方面,16-35G采用7片光圈葉的圓形光圈設計,能獲得漂亮的圓形光斑。
尼康16-35G的光圈狀態(tài) | |
![]() | ![]() |
16mm端 | 35mm端 |
有一點是尼康16-35G做得比較坑爹的,就是該鏡頭恒定F4光圈是靠光圈葉調節(jié)而來的。也就是說,在純光學規(guī)格上,16-35G的最大光圈應為FXX-4.0,并非真正意義上的全焦段恒定F4光圈。從圖可以看到,在16mm端時,光圈并非全開,而是縮小了一點,只有變焦至35mm端時,光圈葉才是完全打開打開的。因此在16mm端使用F4“全開”光圈時,理論上成像會比35mm端要好點。
在尼康16-35G的鏡身上有一個對焦模式撥桿和一個防抖開關。另外該鏡頭搭載SWM超聲波對焦馬達,支持全時手動對焦。同時具備第二代VR防抖系統(tǒng),為手持拍攝提供更高的成功率(其實超廣角鏡頭對于防抖的需求不大,但有防抖總比沒防抖好,畢竟該鏡頭在打開防抖時,手持拍攝夜景不是問題)。
尼康16-35G所使用的遮光罩跟17-35金廣角所使用遮光罩是同一型號,都是蓮花形遮光罩。
三、尼康16-35G銳度測試
1、16mm端銳度測試
尼康16-35G的16mm銳度測試 | ||
位置 | 中心位置 | 邊緣位置 |
F4.0 | ![]() | ![]() |
F5.6 | ![]() | ![]() |
F8.0 | ![]() | ![]() |
F11 | ![]() | ![]() |
F16 | ![]() | ![]() |
F22 | ![]() | ![]() |
從上文得知,尼康16-35G,在最廣角端時光圈并非完全開啟,而是通過收小光圈至F4。因此16mm廣角端的銳度可能會比同級產品要好。從上面對比可以看到,16-35G在16mm端上,各級光圈都能獲得極高的中心銳度,但邊緣位置卻需要F8以后才有所改善。最佳光圈約為F5.6-11之間,在這范圍內都中心處都有極高的銳度表現。而邊緣成像則是光圈越小,與中心處差距越小。對于一支全畫幅的超廣角鏡頭,邊緣成像有此表現還是可以理解的。另外,如果在使用APS-C傳感器的機上時,邊緣成像則要好上不少,畢竟主要成像圈在畫幅中間。
2、35mm端銳度測試
尼康16-35G的35mm銳度測試 | ||
位置 | 中心位置 | 邊緣位置 |
F4.0 | ![]() | ![]() |
F5.6 | ![]() | ![]() |
F8.0 | ![]() | ![]() |
F11 | ![]() | ![]() |
F16 | ![]() | ![]() |
F22 | ![]() | ![]() |
與16mm端相同,尼康16-35G在35mm端上即使全開光圈,中心處銳度依舊很高(看上去跟16mm端的銳度差不多嘛),不會有銳度下降的現象,各級光圈都有很好的銳度表現。而邊緣位置則只需要縮小一檔光圈后,就有十分明顯的改善。最佳光圈依舊在F5.6-11之間。
四、尼康16-35G的暗角測試
暗角,就是鏡頭畫面周邊出現亮度不均勻的情況,可以理解成鏡頭對畫面邊緣光線捕捉的缺失。一般情況下,暗角當然是越不明顯越好。但這也不能一概而論,特殊拍攝需求下,暗角也可以成為烘托畫面氣氛的手段。這里以暗角越少越好為對比前提。
在暗角抑制上,尼康16-35G在廣角端上有比較明顯的暗角,但不會影響成像,而在35mm端也沒有達到完全消除暗角。但如果使用在APS-C畫幅的單反上時,估計這些暗角都能完全消除了。
五、尼康16-35G鏡頭抗眩光測試
如果有非正常的強烈光束投射入鏡頭,會在鏡片之間產生強烈反射,影響原本的畫面效果??寡9廨^差的鏡頭,主要表現為畫面出現耀斑以及霧化等情況。
雖然尼康16-35G使用了納米結晶涂層的技術,能夠有效抑制鬼影與耀斑成因的鏡片內反射與光散。但從測試圖片來看,16-35G并不能有效的抑制鬼影與耀斑的產生,同時在高光處也出現了極輕微的霧化現象。但鑒于有時候還是需要耀斑來營造效果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效果未必是不好的。而且,上圖的耀斑還是需要筆者扭捏了很久才弄出來的。
六、尼康16-35G的紫邊測試
紫邊是指數碼相機在拍攝取過程中由于被攝物體反差較大,在高光與低光部位交界處出現的色斑的現象即為數碼相機的紫色(或其它顏色)。紫邊出現的原因與相機鏡頭的散、CCD成像面積過小(成像單元密度大)、相機內部的信號處理算法等有關。
尼康16-35G的紫邊測試 | |
![]() | ![]() |
16mm F4 | 35mm F4 |
由以上100%截圖可以看到,尼康16-35G即使在全開的光圈的情況下也沒有出現紫邊。無需縮小光圈也能獲得沒有紫邊的照片。
七、實拍樣張
樣張分析部分將分成2部分進行,第一部分是使用全畫幅機身D3S所拍攝的樣張,第二部分則是使用筆者自用的D300所拍攝的樣張,以此更全面體驗這支鏡頭的實際能力。
1、尼康D3S實拍樣張
尼康16-35G與D3S的搭配,在畫質上基本是不能挑剔出什么毛病出來,就是透視感大了點。D3S的成像是無需置疑的,搭配16-35G所拍攝的樣張,細節(jié)表現十分細膩。以下的樣張并不會詳細介紹,請大家在評論上評論它的實際表現吧。
這里要說說的是這支鏡頭的防抖能力,上面三張夜景樣張中,前兩張都是手持拍攝的,第一張是1/4秒快門速度,而第二張是1/1.3秒快門速度,在拍攝樣張期間。筆者發(fā)現只要快門速度保證在1/4秒或更快,拍攝成功率可以保證在80%以上,而使用1/1.3秒的快門速度時就較難保證畫面清晰度了,所以可以將1/1.3秒快門速度看作這枚鏡頭的防抖極限。
2、尼康D300實拍樣張
當尼康16-35G使用在APS-C規(guī)格的單反上時,等效焦距為24-52.5mm,覆蓋廣角至中焦,可以作為常用的掛機鏡頭使用,只是缺少中長焦端而且,不過畫質是不會有任何下降的(機身差距除外)。
在D300上使用最長的35mm焦段可等效52.5mm焦距,配合最近29mm對焦的對焦距離,可以獲得不錯的背景虛化效果,而且焦內銳度能夠保持在極高的水平。但對于虛化有高要求的用戶來說,16-35G在虛化方面是很難滿足到的。
由于轉換系數的關系,原本的16mm超廣角變成了24mm的普通大廣角,損失了原本16mm所具有的恢弘的大場景感,令其氣場減少了絕大部分。但其較大的透視感還是存在的,因此只要利用好拍攝角度,就能夠營造出較強的視覺沖擊。
更多樣張
八、PConline評測總結
尼康AF-S 16-35mm f/4G VR ED優(yōu)缺點總結 | |
優(yōu)點 | 缺點 |
1、恒定F4.光圈 2、采用多塊特殊鏡片 3、成像質量不輸頂級超廣角鏡頭 4、金屬鏡身,堅固耐用 | 1、透視感、16mm畸變較大 2、“恒定光圈”有水分 3、價格沒有優(yōu)勢 |
最后來總結一下吧,首先對于選購一支鏡頭來說,除了考慮鏡頭焦段外,成像質量就是首要考慮因素,然后是價格,最后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出最適合自己的鏡頭。對于成像效果,我想看完樣張后,大家都不會否認這支鏡頭擁有優(yōu)秀的成像質量,特別是它的極高的中心解像力,完全不輸作為頂級超廣角鏡頭的14-24G,盡管邊緣成像有所欠缺(與中心成像相比)和16mm端的畸變控制一般,但配合它強悍的第二代VR防抖系統(tǒng),使這支鏡頭不失為尼康用戶萬元以下的全畫幅超廣角鏡頭首選。
那么說說筆者購買這支鏡頭的理由吧,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1、成像質量過硬,被尼康定位為金圈的鏡頭,沒有一支是弱旅;2、即使機身升級為全畫幅機身,該鏡頭只會發(fā)揮更大的作用,而不是需要其他鏡頭替代;3、相對較低的價格,在尼康鏡頭群里,類似規(guī)格的鏡頭只有14-24G和金廣角,而16-35G卻比他們至少便宜3000元;4、筆者現有的數支鏡頭剛好能夠互補,現在筆者是16-35G負責風景題材,50 F1.4G負責人像,105mm微距負責人文和微距題材,這樣的三支鏡頭足以滿足我個人一切的日常拍攝需求了。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