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有幾個故宮?許多人會回答:一個,在北京。
有沒有第二個?又有些人會回答:有,在沈陽有一個。
還有沒有第三個?回答的人就不多了:有,在臺灣還有一個。
還有第四個嗎?……啞了,沒人回答了。
我要說,在南京還有一個故宮,而且是故宮的祖師爺呢?
南京故宮開始建造于1366年(元朝至正26年),那個時候,朱元璋還是一個小小“吳王”,還沒當上皇帝呢,當然,他可能認為當上皇帝已經是指日可待了。
沒過多久,朱元璋真的稱帝當皇上了,南京變成了“應天府”,南京故宮理所當然地無限地擴建,前后歷時20多年時間,建造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成為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宮殿建筑群,被冠以“世界第一宮殿”的稱號。
南京故宮由皇城和宮城兩部分組成,合稱皇宮,皇城在外,宮城在內。
皇城是中央行政機構和國家宗廟、祭壇的所在地,也是中國封建統治中樞的象征,是皇帝開會、處理政務公事、會見外賓等國家大事的地方。
宮城則是皇帝及皇室成員起居、休息的地方?;实巯氪騻€小牌、喝點兒小酒、擼個小串兒、再吼兩嗓子,與嬪妃宮女們輕狂輕狂,都是在這里。
南京故宮是中國古代都城宮殿建筑的集大成者,開創(chuàng)了皇宮自南而北中軸線與全城軸線重合的模式,成為了北京故宮的藍本,名副其實的故宮的祖師爺。
南京故宮位于哪兒?現在怎么樣了?這些個問題留在文末解答吧。
北京故宮,舊稱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位置,地處聞名于世的北京天安門的后面,它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中國古代宮廷建筑的精華所在。
北京故宮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內建大殿3座,中小宮殿70多座,房屋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傳說)。
北京故宮是誰在什么時候修建的呢?先上一堂歷史課吧。
話說朱元璋當了皇帝后,立兒子朱標為太子,哪知這個朱標命不長,老皇帝朱元璋還健在呢,他先死了,等到朱元璋不行了的時候,他就將皇位傳給了孫子朱允炆,也就是朱標的兒子(老子死了兒子頂)。
但是,遠在北京當燕王的朱元璋的四兒子朱棣不干了,他急忙帶著隊伍回到了南京,把朱允炆從皇帝寶座上給擼了下來(朱允炆應該叫朱棣為四叔呢),自己變成了大明王朝的第三任皇帝。
這件事情在歷史上就是“靖難之役”,又稱為“靖難之變”。
明成祖朱棣當上皇帝后,他不想繼續(xù)在南京玩兒,就把都城從南京搬到了北京。
北京沒有皇宮啊,朱棣就下令在北京修一座唄。
這樣,北京故宮就完全借用南京故宮的圖紙給修起來了。
故宮建成后,數次發(fā)生火災,又數次重建。及至大清帝國推翻明朝的統治后,又數次將故宮進行改建與擴建,就成了現在的樣子了。
北京故宮也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
外朝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為中心,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
內廷以乾清宮、坤寧宮、交泰殿為中心,統稱后三宮,是皇帝和皇后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是世界上現存規(guī)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筑之一,被列為世界五大宮之首(法國凡爾賽宮、美國白宮、英國白金漢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故宮現在是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
沈陽故宮是清朝未入關之前所修建的皇宮,那時的清朝還沒有做大做強,與明朝還處于暗中較勁的時期。所以,沈陽故宮與南京、北京故宮沒有一點兒瓜葛的,它只是清朝初期在沈陽修建的皇宮,稱“盛京皇宮”。
后來,清朝推翻了明朝,北京故宮成了皇宮,那就把沈陽的“盛京皇宮”改成沈陽故宮吧,也可以蹭一把北京故宮的熱度。
沈陽故宮有100余座建筑、房間超500間,是我國現存僅次于北京故宮的最完整的皇宮建筑。
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中山博物院,建于1962年,主體建筑共4層,白墻綠瓦,正院呈梅花形。
臺北故宮博物院雖然建院時間不長,但它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故宮博物院,南就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藏品主要是國民黨退守臺灣時從大陸帶走的數十萬件稀世珍品,其中翠玉白菜、東坡肉形石和毛公鼎為其三大鎮(zhèn)館之寶。
翠玉白菜是一顆與真正白菜差不多大小的文物,在菜葉上還有兩只昆蟲——蝗蟲和螽斯。
肉形石是一塊東坡肉,肉皮、肥肉、瘦肉層次分明,甚至連毛孔和肌理都非常逼真。
毛公鼎是迄今為止鐫刻銘文最多的西周青銅器。
1、 南京故宮為明朝初期三個朝代的皇宮,皇帝在里面住了50多年。南京故宮以紫金山的富貴山為靠山,壯麗巍峨,盛極一時。
2、 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朱棣搶了侄兒朱允炆的帝位,把京城從南京遷都北京后,南京故宮的地位自然而然地下降了。
3、 明朝滅亡后,改應天府為江寧府,南京成為了兩江總督署所在地。南京故宮被變成了八旗軍營,甚至還拆掉一些建材修建了寺
4、 太平天國洪秀全在南京稱帝,改名天京,把南京故宮拆了個干干凈凈,修建了“天王府”。
5、1864年,湘軍攻破天京,太平天國滅亡。南京故宮只剩下一片殘垣碎瓦,成為了蛇鼠出沒的廢墟。
6、清朝宣統三年,英國人一商人從南京故宮遺址中拆走了七塊石刻和三對石獅子。
7、1924年(民國十三年),民國政府建造明故宮機場,將南京故宮午朝門的雙闕拆除了,僅保留下一座三孔門洞。
南京明故宮機場位于南京市秦淮區(qū)明故宮遺址,始建于1927年,是中國首座軍用機場,南京首個民用機場。1949年4月23日上午,人民解放軍橫渡長江,解放南京,代總統李宗仁就是當天早上在明故宮機場登上“追云號”專機,匆匆飛離南京的。蔣總統已經于多日前撤離至臺灣了。
南京明故宮機場于解放后被廢棄。
8、1929年(民國18年),國民政府為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梓歸葬中山陵,修建了一條迎梓大道。大道橫跨南京故宮的奉天殿廣場,把故宮所在的地塊分成了南北兩部分。
9、1932年(民國21年),原國民黨主席林森,在修建自己的別墅“桂林石屋”時,從南京故宮遺址上“調用”了一批精美石雕裝飾在石屋前。抗日戰(zhàn)爭時期,這座石屋又被日軍炸成了一片廢墟。
10、現在,原南京故宮所在地被規(guī)劃保護了起來,但因為宮殿不復存在,只是殘存的一些石頭,就定名為南京故宮遺址,決定不拆遷,不復建,周邊嚴格限高。
但人們對這個遺址興趣不大,倒是一個跳廣場舞的好地方。
一座世界罕見的華美宮殿,毀于戰(zhàn)火,不得不令人唏噓。
再沒有人會說有了。
但我要悄悄地告訴你,還真有一個,在橫店,專為拍戲而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