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最難測的就是帝王之心,所謂飛鳥盡、良弓藏,有才之人和帝王相處,相互之間總是可以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大部分的開國之君,坐穩(wěn)天下之后,首先就是要清理自己那些頗有才能的舊部,大肆剪除功臣集團。
正所謂主人無罪,懷璧其罪,帝王或許并不忌憚你這個人,而是忌憚你的才華。歷朝開國君王,如劉邦、朱元璋、趙匡胤等等,開國之后都對功臣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清理。所謂伴君如伴虎,如履薄冰,戰(zhàn)戰(zhàn)兢兢,歷史上也不缺乏很多有才能的人因為對皇權構成了威脅,被羅織罪名給冤殺了。
莫須有
所謂的羅織罪名,就算你羅織一個實實在在的罪名冤殺功臣,也好說,比如韓信、藍玉等人的謀反罪名,可能是被一時蒙蔽,未必確鑿,都尚可解釋??墒牵胁糠值牟拍苤繀s被冠以“莫須有”的罪名冤殺,就有些讓人扼腕頓足了。
何為“莫須有”?意思就是,未來可能會犯下某個罪行,我先殺了你,未雨綢繆。今天,我們就簡單摘取幾個比較著名的死于“莫須有”鍘刀之下的冤魂簡要記述一下。
二桃殺三士
1、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歷史上,最早被“莫須有”戕害的三位有才功臣,乃是出自于歷史上一個很著名的典故“晏子二桃殺三士”。春秋后期,齊景公時代的齊國實現(xiàn)了短暫的復興,而齊景公帳下有三個著名的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南征北戰(zhàn),屢立奇功。
而三人個性鮮明,莽莽撞撞,不太懂得士大夫禮儀。于是晏子就向齊景公進言,表示這三人在未來可能會給齊國帶來很大的禍患,應該趁現(xiàn)在他們還沒有哪方面心思之時,先行剪除。齊景公聽信了晏子的諫言,于是就讓晏子安排,最后在宴會上,晏子上演了歷史上著名的二桃殺三士,借刀殺人,兵不血刃除掉了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
周亞夫
2、周亞夫
周亞夫,漢初名將,幫助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立下了不世功勛,也是后來被歷代尊為武廟級別的名將。但是這樣的人,為將則無敵,從政卻較為低能,因為周亞夫武將脾氣,性格直,認死理,不懂得圓滑變通,很不討漢景帝的喜歡。再加上漢景帝并非一個虛懷若谷、極具遠見的雄主,所以周亞夫被漢景帝棄用了。
后來,周亞夫年邁,身體日衰,其子購買了五百件甲胄,打算在周亞夫死后用來陪葬。而這事被人舉報,漢景帝知曉后,雷霆大怒,差人來查。在周亞夫解釋這些都是自己的死后陪葬品之后,使者帶著漢景帝的猜疑回了一句,“你就是不在地上謀反,恐怕也要帶著這些東西到地下謀反吧!”
周亞夫聞言,絕食數(shù)日而亡。
檀道濟
3、檀道濟
六宋初年名將,檀道濟,因為其獨特的人生經(jīng)歷,所以有劉宋岳飛的別稱。在劉裕時期就已經(jīng)是足以獨當一面的大將。到了宋文帝劉義隆時期,因為檀道濟常年鎮(zhèn)守帝國北疆,帳下名將很多,且其子也頗有才能,時間一長,就被疑心病很重的宋文帝所猜疑。
更重要的是,某一段時間,宋文帝身體不好,長時間生病,且十分沉重。而這時候,就有人針對檀道濟提出了寶貴意見,彭城王劉義康曾提醒宋文帝:如果宋文帝駕崩,檀道濟將不可控制,就像謝晦一樣。
宋文帝深以為然,覺得檀道濟未來一定會造反,于是就詔令檀道濟回京,隨后痛下殺手。
斛律光劇照
4、斛律光
北齊超級名將,斛律光。有著斛律明月之稱,乃是北齊柱石,一生多次擊敗北周,替江河日下的北齊守護著最后的榮光。但是,斛律光卻趕上了末代君主高緯,因為一首童謠而備受懷疑。
因為斛律光功勞太大,備受妒忌,所以韋寬便設計編制了一首童謠傳唱在鄴城街頭,'百升飛上天,明月照長安“。然后斛律光便被北齊皇帝高緯所猜疑,設下毒計,將其邀請入宮,隨后令武士當場誅殺。
高長恭
5、高長恭
蘭陵王高長恭,北齊奠基者之一的高澄的兒子,遺傳了其父的基因,乃是一集形象、才華、英武為一體的優(yōu)質(zhì)猛男。為北齊屢立戰(zhàn)功,抵抗北周的數(shù)次進攻,保衛(wèi)著奄奄一息的北齊帝國,在斛律光死后,被尊為北齊最后的柱石。
但是卻因為一句話被皇帝高緯猜疑,最終引火上身。北齊高緯問高長恭,身先士卒沖陣,如果出現(xiàn)意外怎么辦?高長恭卻回答,國事即家事,沒有想那么多。此一句國事和家事的言論,深為高緯猜疑,再加上高長恭在軍中威望甚高。于是高緯便以毒酒賜死了高長恭。
張邦昌
6、張邦昌
張邦昌,歷史上一個很著名的人物,對于他,很不好評價,首先,他不是個壞人,對于宋室的忠心也是天地可鑒。但是他性格軟弱,在別人的脅迫下,又做了很多壞事。早年參與結黨營私,為蔡京一黨。后來,又被金人脅迫,做了幾十天的皇帝。但是其對南宋開國,還政高宗卻立下了不朽功勛。
可是在南宋建國后不到半年,張邦昌卻在李綱的要求下,被高宗賜死于潭州平楚樓。原因是,接到舉報,張邦昌在歸宋之前,與宋徽宗的嬪妃李夫人的干女兒陳氏有不清不白的關系,可能在任偽楚皇帝時期,做過玷污宮闈之事,然后就被賜死了。
岳武穆千古奇冤
7、岳飛
歷史上最著名的“莫須有”,令無數(shù)后人振臂痛呼的,便是出自于岳武穆被冤殺的橋段。岳飛,兩宋之交的超級名將,北伐匈奴,西平內(nèi)亂,匡定南宋江山,揮師北上收復中原,乃是南宋中興之名將。其打造的岳家背嵬軍更是那個時代唯一能和女真鐵浮屠和拐子馬一較高下的軍隊。
后來,南宋與金國議和,宋高宗連下12道金牌令正在北伐的岳飛退兵。岳飛無奈退兵之后,在朝從政,岳飛堅決反對議和,樹敵很多。后來宋金議和大局已成,宋高宗等人在各方勢力的要求下,對南宋初年的統(tǒng)軍大將們進行了清算,尤其是以岳飛為代表。
最后就是風波亭事件,宋高宗與秦檜以岳飛謀反莫須有之罪,定罪岳飛,冤害于獄中。意思就是,岳飛可能有謀反,然后被殺掉了。
于少保
8、于謙
民族英雄于謙,挽救大明王朝于危難之際的偉人,其無論從為官政績、歷史功績、政務能力、還是個人品德等等方面,都是完人,功在千秋且兩袖清風,儼然是一位完人。在土木堡之變大明精銳損失殆盡之后,主持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以弱勝強,擊潰也先的瓦剌騎兵,保衛(wèi)了危在旦夕的大明。
其個人品德崇高,天下為公,一生絕不徇私。既有功績,又有品德,對朝廷忠心不二的這么一個完人,卻被莫須有殺掉了。原因是,徐有貞等人在明代宗朱祁鈺病重之時,發(fā)起奪門之變,扶持明英宗朱祁鎮(zhèn)時隔八年之后再次榮登大寶。
而徐有貞與于謙很早之前就政見不合,徐有貞對此銘記于心,一朝得道,就立刻報復。以一句“不殺于謙,師出無名”為由,勸明英宗斬殺了于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