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中國土生土長的宗教,是道教,它有著將近兩千年的悠久歷史,那么,道教的最核心內(nèi)容是什么呢?當(dāng)然是“神仙信仰”,可以說,“神仙”就是道教的靈魂,離開了“神仙”,道教也就不存在了。
提起“神仙”一詞,我們都不陌生,而且,我們張口就能說出許多的“神仙”,比如,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王母娘娘、二郎神、閻羅王、土地爺、灶王爺、龍王爺、八仙、七仙女、二十八星宿,等等等等,這就像我們細數(shù)真實的歷史人物一樣,根本就不是什么難事。不過,你知道嗎?其實,“神”是“神”,“仙”是“仙”,“神”與“仙”是不同的。
“神”與“仙”真的不同嗎?那么,何為“神”?何為“仙”?“神”與“仙”,又有何不同呢?
我們不妨開門見山。簡單來說,“神”就是“超自然能力的人格化”,而“仙”,則是“人的超能化”。這句話是什么意思呢?說白了,“神”是天生的,是超能的,是完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zhuǎn)移的,“神”就是“神”,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情況,都不可能成為“神”,所以,我們還可以這么說——“神”,是與人完全絕緣的存在(精神存在)。
而“仙”則不同。盡管“仙”也有著超能力,但與“神”比起來,就要差點意思了;“仙”也不是天生的,天生的只能是“神”,不是“仙”。既然“仙”不是天生的,那么,“仙”又是從哪兒來的呢?對了,“仙”其實是“人”在修煉得道之后,所形成的一種狀態(tài)、一種身份。
通過“神”與“仙”的對比,我們可以得到這么一個結(jié)論,這就是——人有“成仙”的潛力,卻沒有“成神”的可能。當(dāng)然,所謂的“成仙”,也是指信仰范疇的東西,比如道教,道教的最高理想,就是“得道成仙”,而“得道成仙”的條件,就是潛心修煉。
對于“神”和“仙”,我們不妨舉一些例子,比如,我們在文章一開始所提到的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等,就是地地道道的“神”。在道教的神仙譜系中,“三清”就是“最高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僅次于“三清”的,是“四御”,所謂“四御”,指的是“北極紫微大帝”、“南極長生大帝”、“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祇”。
當(dāng)然,有時候常常把玉皇大帝列在“三清”與“四御”中間,“三清”就是“董事長”,而“四御”則是輔佐玉皇大帝這位“總經(jīng)理”的四位“副總”??傊?,這八位“大神”,絕對是最著名的“神”。最著名的“神”有八位,巧了,最為我們所熟知的“仙”,也是八位,也就是“八仙”。“八仙”一開始,其實都是凡人,他們是被“點化”才成“仙”的。
除“八仙”之外,比如“四大天師”(張道陵、葛玄、薩守堅、許旌陽),比如陳摶,比如張三豐,比如王重陽等等,就是修道所修成的“仙”。
其實,話又說回來,“神”與“仙”在先秦時期,的確是有區(qū)別的,不過到了秦漢以后,人們也就慢慢地把“神”與“仙”混為一談了,從此不再單說“神”、不再單說“仙”,而是統(tǒng)稱為——“神仙”。
歡迎關(guān)注一家爭鳴,上下五千年,龍的香火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