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好奇,什么樣的建筑能讓美國那么大驚小怪?雖然去幾次福建,欣賞那里的奇特風光人文地理,但是永定的客家土樓還真沒去過。于是2009年冬季,從海南返回東北的途中,先在福建落腳,我和我家先生都是幾次到過廈門,但因我同去的三嫂沒有到過廈門,所以確定路線:???廈門-鼓浪嶼-環(huán)島-漳州-火山遺址-永定土樓-泉州-開元寺-惠安-長樂漳港-顯應宮-福州。終于有機會領略客家土樓的真面目,親自體驗那種“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它春夏與秋冬”的客家生活,詳細探尋客家土樓那圓圓的家園,那圍起來的世界,那客家人創(chuàng)造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珍奇珍稀文化遺產(chǎn)。
福建土樓一米多厚的夯土墻,可以建造四五層甚至六層的高樓,它把中國傳統(tǒng)的夯土技術推向巔峰。五層的方樓“和貴樓”可以在爛泥地上建造,屹立200多年穩(wěn)固如初。五層的圓樓“裕昌樓”內部的木結構立柱“東倒西歪”,甚至傾斜15度,歷經(jīng)300年至今仍安穩(wěn)住人。樓門的門框、門楣、門檻、門扇,或用花崗石、青石,或用硬質雜木;窗框、窗欞、窗臺等全部用杉木;臺階一律用花崗石板或青石板。門坪鋪設鵝卵石,圍墻也用鵝卵石砌成。普通土樓所有木構件均不油漆,數(shù)百年甚至上千年仍保持原汁原味。福建土樓的建造技術,足以展現(xiàn)土樓先民的高超技藝與聰明才智。
土樓在古代乃至建國前,始終是客家人自衛(wèi)御敵的堅固樓堡。土樓的大門是用二、三十百厘米厚的雜木制的,外釘鐵板,有的樓門上還裝有防火水槽。圓形土樓一、二層不開窗,就是敵人逼到墻下也無可奈何。有的土樓用內外雙層土筑成僅有1米余寬的夾道,夾道繞樓一周,外墻開窗,除可通風納光外,便于狙擊敵人,防衛(wèi)自己。有些土樓在樓的最高處前方和左右方還設有了望臺,登上了望臺,樓外敵情一目了然。
永定的土樓除有防衛(wèi)御敵的奇特作用外,還具有防震、防火、防獸及通風采光好等特點。為了防火,許多圓樓的外圈樓房分割成六分之一、八分之一或十分之一,中間筑防火墻,使火不得蔓延,燒及全樓。又因圓樓每層房間都處在圓周的均等點上,沒有死角,通風采光都比方樓好。由于土樓厚度大,所以隔熱保溫,冬暖夏涼。庭院交互空間的安排看似隨意,實在是演繹著天人合一,陰陽相濟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當這些濃厚的傳統(tǒng)文化被建筑師的智慧語言轉換著與現(xiàn)代文明交融浸透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從完全木質構架的結合,鏤花雕紋與落窗的巧妙搭配中,體會到現(xiàn)代要素與傳統(tǒng)空間的統(tǒng)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