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相信很多人對他都很熟悉,因為他是三國鼎鼎大名的武將,同樣也為前期的蜀國立下過很多的汗馬功勞。關羽一直以來在人們的心目中都是忠義的代表,所以現(xiàn)在很多人都祭拜他。他的事跡能一直流傳至今這和他自身的能力是完全分不開的。
自從劉關張三人當年在桃園結義之后,關羽就一直追隨著劉備走南闖北打天下,歷盡千山萬水才打下了一塊屬于自己的地盤——荊州。從那以后劉備集團也不用寄人籬下,從那以后劉備才有了第一個穩(wěn)定的家業(yè),由于劉備對關羽信任有加,加上關羽的戰(zhàn)斗能力確實厲害,所有當時他在劉備集團里面是屬于第二號人物。
人都說船小好調頭,同樣的道理集團小也是非常好管理的。劉備是一個很愛面子的人,劉表死后請他掌管荊州的事物,但是由于自己的原因沒有接管,然而導致了一連串的反應。此時的曹操看到有機可乘就揮軍南下,由于劉備兵力甚少沒有辦法抵擋住曹操的大軍,只能帶著老百姓棄城而走,劉備想著到江夏和劉琦集團匯合,并以他的名義奪取了奪取了荊南四郡。曹操大軍南下的意圖非常的明顯,想一舉統(tǒng)一,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赤壁之戰(zhàn)敗后,劉備聽信了諸葛亮的計謀,劉備以借荊州的名義取得了荊州的管理權,從此劉備第一次成為了有實力的一方諸侯。但是唯一遺憾的是關羽在華容道念及曹操的舊情放走了他,由于劉備和關羽是結義兄弟,從此也免了軍令狀的刑罰。
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諸葛亮和劉備都深諳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們都急需一個穩(wěn)定的大后方作為保障。從那以后劉備聽取了諸葛亮的意見,準備攻取劉璋的益州。在安排攻取益州的計劃當中,由于當時劉備集團里面文武兼?zhèn)涞娜宋锾倭?,所以就不得不把荊州留守的任務交給了關羽。然而諸葛亮對關羽的性格是非常的了解,經常意氣用事,所以諸葛亮在進取益州的時候就再三強調一定要聯(lián)合孫權抗魏。只有這樣才能保住荊州不丟失,只有這樣才能在奪取益州之后,二路出兵才能進軍許昌,那時候才能天下一統(tǒng)。
劉備在諸葛亮的計謀下,益州很快就收入囊中,從此益州成為了蜀國的歸宿。在取得漢中之后,劉備也順利的當上了漢中王,關羽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五虎上將之首。在諸葛亮的規(guī)劃下,蜀國進行了幾年的休養(yǎng)生息兵多將廣,劉備開始和曹操爭取漢中等地。曹操在漢中大敗之后,關羽這邊按奈不住,想著這邊也可以出兵,想著和諸葛亮在許都城下會師,這樣天下可定。
關羽的傲是他敗的主要原因。關羽的這個想法在沒有和劉備諸葛亮等人商量之后就私自帶了一萬多兵馬把曹操的樊城給圍了,曹操調兵遣將,但是也沒能挽回大勢。此時的東吳早就虎視眈眈,統(tǒng)軍的呂蒙悄悄的帶著江東子弟兵到江夏斷了關羽的后面,關羽只能丟棄樊城回撤。退下來的關羽一路兵敗,直到被圍困在麥城,死于麥城。關羽死后,孫權獲得了荊州的控制權,從那以后蜀國的元氣大傷。
其實關羽的敗是和關羽有著很多原因的,自從赤壁之戰(zhàn)之后,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之下地盤慢慢的壯大,實力也是日新月異。劉備在孫權的眼里面雖然是盟友,那完全是礙于魏國的強大,只有二家聯(lián)合才能生存。但是對手終究是對手,畢竟孫權還是念著他的荊州的。孫權見劉備發(fā)展如此的壯大,就想著巴結一下,就想著把自己的女兒許配給關羽的兒子而達到結盟,但是遭受了關羽的鄙視。在樊城被圍之后,曹操采用了司馬懿的計謀,聯(lián)合吳國抵抗蜀國,并給與重利。在這樣的條件之下,孫劉聯(lián)盟自然就破了,所有關羽敗了,從此劉備諸葛亮的北伐夢就更加難了。
關羽失敗之后,當關羽圍困樊城的時候,這個時候諸葛亮就知道了結果,諸葛亮就知道這次荊州就肯定保不住了,只可惜已經來不及補救了。荊州丟失以后,蜀國產生了一連串的反應,張飛的人頭被送到了吳國,劉備在巨大的壓力之下不得不舉兵伐吳。劉備病死白帝城之后,從此蜀漢的基業(yè)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關羽的這一句話實在是威力太多了,因為憑借當時劉皇叔的實力完全是可以二路出兵和曹操一決高下的,你說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