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紀(jì)年是我國古代的一種紀(jì)年方法,它是采用十個天干與十二個地支循環(huán)相配,組成10與12的最小公倍數(shù)60,即六十干支,這一個輪回稱為“六十甲子”,再往后這六十干支又重復(fù)使用。所以人活60有“六十花甲子”一說。這種紀(jì)年方法是在漢武帝時開始使用的,在這之前的“干支紀(jì)年”是后人推算出來的。
十個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十二個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和地支就相當(dāng)于樹干和樹葉,它們是一個互相依存,相互配合的整體。中國古代以天為“主”,以地為“從”。“天”和“干”互聯(lián)叫做“天干”;“地”和“支”互聯(lián)叫做“地支”,合起來就是“天干地支”。那它們又是怎樣相配而成的呢?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 ↓ ↓ ↓ ↓ ↓ ↓ ↓ ↓ ↓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 ↓ ↓ ↓ ↓ ↓ ↓ ↓ ↓ ↓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 ↓ ↓ ↓ ↓ ↓ ↓ ↓ ↓ ↓ ↓ ↓ ↓ ↓ ↓ ↓ ↓ ↓ ↓ ↓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給出一個公元紀(jì)年的數(shù)字和相應(yīng)的干支紀(jì)年,就可以相應(yīng)的前后推出。如圖所示,已知1898年是戊戌年,就可前推4年,1894年是甲午年,后推3年是辛丑年。今年2009是己丑年,來年就是庚寅年。
1894 1898 1901 1912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癸 甲 乙 丙 丁 戊 已 庚 辛 壬
↓ ↓ ↓ ↓ ↓ ↓ ↓ ↓ ↓ ↓ ↓ ↓ ↓ ↓ ↓ ↓ ↓ ↓ ↓ ↓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