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圖文]顧命大臣:帝制時代打不開的死結第2頁

明知有野心,顧命卻是緊箍咒

在中國歷代政治話語中,還有這樣一句話,“主少國疑”。誰都明白,一個年幼的君主在中國政治版圖中可謂九死一生,特別是生逢亂世的小皇帝,被權臣干掉、取而代之的例子多如牛毛,舉不勝舉。

于是,那些對權術精通的皇帝們采取了各種方式預防這種情況發(fā)生。其中一種手段是殺大臣,這一招用得最狠的是朱元璋,他將跟隨其開國的文臣武將殺個干凈,就是為孫子、年幼的朱允炆日后登基掃清隱患,同時又安排孫子一眾叔叔在外領兵。

朱元璋手段不可謂不狠,安排不可謂不周到。但還是不行,大臣中沒有棘手的了,卻被領兵在外、制衡中央的兒子(朱棣)篡了孫子的帝位。

誅殺權臣也不是保險的辦法,在某種情況下,君王為了社稷的安全,無法對權臣動手。托孤顧命,有時候也成了克制臣下野心的一種妙法。

最著名的托孤之一,就是劉備在白帝城對諸葛亮的托付:“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边@顧命之辭一語點破諸葛亮與他那傻兒子劉禪之間的關系。但這種托付重若千斤,讓權臣諸葛亮不僅沒有二心,還只能“鞠躬盡瘁,死而后已?!?/p>

同樣的問題也發(fā)生在蜀漢的對手曹魏政權身上,曹操的孫子魏明帝曹睿彌留之際,把司馬懿召到近前,“以后事相托。死乃復可忍,吾忍死待君,得相見,無所復恨矣?!?/p>

什么后事,自然是幼子曹芳啊,“君其與爽輔少子?!辈茴2豢芍^情不深,意不切——為了見你一面,把兒子托付于你,連死都能忍,如今見了老兄,死無恨了。

他以司馬懿和曹氏宗親曹爽(曹操族子大都督曹真之子)為顧命大臣。其中對司馬懿的托付與劉備白帝城托孤頗為相似,也是籠絡權臣,不至其有二心的手段。而且曹睿還以曹家宗室的曹爽為制衡。這樣的方法在他看來可謂萬無一失。

但是,他的設計只成功了一半,雖然司馬懿終其一生都沒有對曹芳不利,篡奪其位,但他卻消滅了大將軍曹爽,為兒孫輩篡位掃清了障礙。

當時魏蜀吳三國鼎立,斗得你死我活,無論哪國都不能誅殺司馬懿、諸葛亮這樣的國家柱石,但這些人能力太強,勢力太大,如何能讓小皇帝安然無恙呢,在老皇帝看來,惟有托孤了。事實可見,這兩次顧命都勉強算成功。

但以顧命之恩也不一定都有作用。到了北齊,開國皇帝高洋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王,臨終前進行了一次無奈的托孤。他的兒子高殷年幼,只能以弟弟高演為顧命。高洋知道弟弟是什么德性,幾乎用懇求的語氣對他說:“奪時但奪,慎勿殺也?!敝秲旱幕饰唬阋獖Z便奪了,但請給他留條活路。

結果高演做到了上半句,沒做到下半句,廢了侄兒高殷一年后就把他殺了。

顧命大臣是幾千年政治實踐下的無奈之舉

在史學家錢穆看來,中國帝制的歷史,就是一部皇權與相權爭奪的歷史。顧命大臣是相權對皇權的侵奪,甚至某種程度上還會取而代之。如此一來,如何能讓小皇帝與顧命大臣相安無事?

再加上一朝天子一朝臣,老皇帝的近臣,肯定是與他性情相近,政見相同的人。但對于小皇帝來說,就未必了,他自然也有與自己性情相近的臣子。從個人感情上也決定了,顧命大臣和小皇帝尿不到一個壺里。

但為什么即使如此,老皇帝還是篤信顧命大臣?由始至終幾乎每個朝代但凡幼帝繼位,都會顧命呢?

從某種程度上,顧命大臣制度是極其無奈之舉,是由皇權繼承制度,無法克服的內(nèi)在原因決定的。

在古代民主制度中,如古希臘、羅馬共和時期,國家的執(zhí)政官都由公民選出,一般而言都能選出賢良勇武之輩,絕對不可能選一個沒成年的小孩,因此根本沒有小皇帝無法自立的問題。

但皇帝專制是子承父業(yè),無論多么英明神武的皇帝,未必一定能生出同樣英明的兒子,而且也不可能每個太子都已成年。怎么辦?

有的時候,會采取“兄終弟及”,這種政治安排多出于國家處于戰(zhàn)爭紛亂之時。最著名的就是北宋初年,太祖趙匡胤與太宗趙光義之間“斧聲燭影”的典故。在南北朝或者五代十國這些華夏大分裂時期,更是十分常見。前面講過的高洋、高演兩兄弟就是這種情況。

但“兄終弟及”始終不符合古代繼承制,也容易造成紛亂殺戮。所以在政局穩(wěn)定的時代,不會有市場。

那么另一種辦法就是太后垂簾,明朝以前,除了顧命大臣之外,太后垂簾的過渡方式十分常見。漢朝、唐朝、宋朝都以太后垂簾為小皇帝保駕護航。本來自己老媽看護兒子,自然再好不過。但事實上,也會出現(xiàn)問題,那就是外戚干政。

所謂外戚就是皇帝他媽或者老婆的親戚,有時候外戚的問題會演變得非常嚴重。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呂雉,以太后臨朝,造成呂家權勢熏天,竟然打破劉邦“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的誓約,封呂氏數(shù)人為王。如果不是周勃、陳平兩位漢初名臣平定呂氏篡位的叛亂,漢室江山或許真得姓呂了。

但即使如此,兩漢400余年,外戚干政一直是非常嚴重的政治隱患。后世對此也沒徹底吸取教訓,直到唐朝,還出了個女皇帝武則天。真正克制住外戚干政的,是從宋朝開始,宋朝雖然仍有數(shù)次太后垂簾,但強大的文官制度,終于將外戚干政的隱患消除。

這便出現(xiàn)了后黨勢力與文官勢力相制衡的政治格局,回到本文最初,中國最后一次顧命大臣的嘗試,咸豐的政治遺囑,便是典型的例子。

咸豐任命八大顧命,又給了自己兩個老婆——慈安一枚“御賞”章,慈禧一枚“同道堂”印。規(guī)定上諭詔書,必先由顧命大臣起草,然后兩宮皇太后先后用印,開頭以“御賞”起,末尾以“同道堂”終。只有這樣的詔書才是合法的朝廷敕令。

咸豐的安排就是讓帝后一方與顧命大臣互相制衡,達到皇權的平穩(wěn)過渡。但他萬萬沒有想到,自己的老婆慈禧,那是中國歷史上首屈一指的野心女人,甚至是可以和武則天、呂雉并列的后黨頂尖精英。只兩個多月就干掉顧命團隊,收回大權。

慈禧兒子載淳原來的年號是“祺祥”,這是顧命大臣起的年號,慈禧奪權后改為“同治”,其意明顯,就是兩宮皇太后與皇帝同治天下。

同治,就如讖語一般,正是對幾千年顧命制度最好的墓志銘,從周代的“共和”始,到清末的“同治”終,歷經(jīng)2700年輪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顧命大臣:帝制時代打不開的死結
曹丕曹睿各犯了一個錯誤,才有司馬懿專權,為何兩人都托孤司馬懿
清朝如果沒有外國勢力的入侵,真的可以一直存在下去?
漢靈帝劉宏臨終托孤,托孤大臣卻是一位宦官?
“氣質(zhì)美如蘭,才華馥比仙”,為何垂簾聽政未威脅宋朝統(tǒng)治?
“權勢相侔,互相仇軋”,為何說索額圖與明珠“命同一脈”?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