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時煙臺有個說法,每到臘八之后,人間的神仙都會上天過年,此時沒有神仙查看的人間,有些事平時不能做的這個時候就可以做了。古時結婚彩禮需要準備的相當豐 厚而結婚的過程又非常繁瑣,所以一些貧困家庭就會選在這個時候給子女舉辦婚禮,以期少給些彩禮又能迅速地把婚禮辦完,還不會被神仙指責。這種在臘月里舉辦簡單婚禮的做法,人們統(tǒng)稱為“亂歲”。雖然現(xiàn)在已經(jīng)不再迷信“亂歲”的說法,但是煙臺傳統(tǒng)上選擇在臘月結婚的人家還是非常多,其原因大多是將新媳婦娶回家 能開開心心過個團圓年。
忙年 (臘月廿三至大年三十日落之前)
忙年是過年時經(jīng)常聽到的詞兒,在煙臺大部分的農(nóng)村地區(qū),一過臘八節(jié)就開始了忙年,但是真正全家齊動手的忙年是開始于臘月廿三。
蒸餑餑(臘月廿三至臘月廿九)
據(jù) 《清稗類鈔·飲食類》記載:“餑餑,餅餌之屬,北人讀如波波?!崩陷吶巳 安úā敝C音,便有了現(xiàn)在的“餑餑”之稱,而蒸餑餑,更有“蒸蒸日上”之意,而 蒸餑餑也就成了忙年的重頭戲。在這短短的7天時間里,主婦們會把整個正月要吃的餑餑、發(fā)糕、包子等做好以備春節(jié)期間食用。至今,這種蒸餑餑的習俗還在煙臺 的農(nóng)村地區(qū)盛行。城市里因條件所致,雖不如農(nóng)村一樣蒸餑餑,但是忙年的時候也都會去買一些于春節(jié)期間食用。
過年蒸的餑餑一般有大棗餑餑和花餑餑,每一樣都有一個說法,大都取喜慶吉祥的寓意。大棗餑餑,寓意來年小日子蒸蒸日上,早發(fā)大財;蓮子,寓意多子多孫,子孫 滿堂;神蟲,放在面缸里,寓意富貴有余,餑餑永遠也吃不完;元寶,是供財神的,寓意來年生意興隆,財源廣進;囤,是除夕之夜供天地的,寓意來年風調(diào)雨順, 五谷豐登……
祭灶王(臘月廿三至臘月廿九)
臘月廿三既是小年夜,又是祭祀灶王的日子,這一天可以說是忙年期間最重要的節(jié)日。
傳說,灶王爺本姓張,娶了個妻子叫丁香。張郎吃喝嫖賭,休了妻子,變?yōu)楦F光蛋,沿街乞討。一天,要到丁香家,丁香看他可憐,盛了一碗面湯給他。張郎難為情, 一頭鉆進灶膛里。玉皇大帝認為張郎知錯改正,便封他為灶王爺,管各家各戶德行、言行,每年臘月廿四騎馬上天向玉皇大帝報告人間情況。張郎品行不好,當官也不好好當,暗記各家各戶小賬,向玉皇打“小報告”。老百姓怕其亂說,便祭灶時用“大蔥拌豆腐”表明家中“一清二白”,糊弄他;怕他亂說,弄糖封嘴;敬酒,讓他吃得爛醉?!凹涝睢币徽f也流傳開來。
貼年畫(臘月廿三—臘月廿九)
煙臺人貼年畫不似楊柳青、楊家埠等地年畫的喜慶和豐富,其內(nèi)容非常單一,主角只有兩個,一是灶王爺,二是財神爺。至今在煙臺福山等地的農(nóng)村中,還可以看到祖 輩留下來的制作灶王爺和財神爺年畫的模具。這種年畫的形成原因跟古代煙臺地區(qū)的社會環(huán)境分不開。對于灶王爺?shù)淖駨某藗鹘y(tǒng)的說法之外,還因為“魯菜之鄉(xiāng)” 對于灶王的格外尊敬;而財神爺則是因為古代煙臺地處齊國,齊國人愛好商業(yè),煙臺的萊州、龍口等地也是魯商的發(fā)源地之一,推崇財神爺也無可厚非。
掛書畫(臘月二十八)
雖然古時煙臺當?shù)厣虡I(yè)較發(fā)達,但是古時“士農(nóng)工商”的觀念也深入人心,所以崇文尚儒的煙臺人在每到臘月廿八這一天,就會把家往書香門第的方向裝扮。無論是商 賈大儒還是平頭百姓,在這一天一定要把家里珍藏的書畫拿出來掛在正廳,以顯示自家的文化修養(yǎng)。至今在煙臺當?shù)剡€有“春節(jié)不掛書和畫,不是煙臺舊人家”的說 法。
賞春聯(lián)(年三十午后)
在舊時,煙臺的福山、芝罘等地每當大年三十這天下午,村里就會自發(fā)地組成“春聯(lián)賞評團”,挨家挨戶品評春聯(lián)。其品評的內(nèi)容涉及書法、內(nèi)容、對仗等各個方面。 呂偉達告訴記者,在他小的時候還看見過,村里有人因“賞評團”的評價過低,當場換春聯(lián)的情況。這種帶有很強文化韻味的年俗活動,也是煙臺尊儒的重要表現(xiàn), 但因社會發(fā)展等各種原因,這種習俗在煙臺幾乎絕跡。
過年(大年三十日落之后至初三)
這段日子是過年最重要的日子,全家的吃穿用也非常講究,有些事情就連細節(jié)也不放過。比如說,舊時煙臺三十晚上煮餃子用的柴火必須是芝麻稈,這一是因為它燒起來有鞭炮的響聲預示著過年了,二是有節(jié)節(jié)高的美好寓意。
除夕時不開門
年三十的傍晚,家里的男性子孫都會把財神爺和老祖宗請回家里過春節(jié),俗稱“請神祖”,當神祖回家之后這過年就正式開始了。舊時煙臺在請回神祖之后除要緊閉大門外還要在門前放上木棍,目的是防止財神爺離開家把財氣帶走。一般情況下,新年的大門是在初一清晨放完鞭炮才會打開。
包餃子有規(guī)矩
平時包餃子愛吃啥餡是啥餡,可是過年的餃子可不行。舊時煙臺一般是在下午四五點鐘太陽落山之后,關上大門才開始包餃子,而且餃子餡大有文章。三十晚上的餃子必須是素餡的,初一早晨的才可以吃葷餡的,不過供奉神祖的無論何時都是素餡的。素餡的餃子多以蔬菜、豆腐等為主,取發(fā)財、有福之意。
拜年時規(guī)矩多
拜年是過年時非常重要的習俗,除有恭賀新年的意味之外,古人還曾借拜年以消除隔閡和矛盾。舊時在龍口、招遠等地有夜間拜年的傳統(tǒng),但僅限自己家庭內(nèi)部,其原 因也是為了防止財氣跑到別家。這種習俗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正在慢慢改變,有的縣市區(qū)已經(jīng)完全取消了夜間拜年的風俗,而有的縣市區(qū)則會在夜間把五服以內(nèi)的親戚全部拜完,鄰居則在天亮之后再拜??傊?,在煙臺拜年是以血緣關系的親疏遠近為宗旨的。
走親戚有講究
走親戚在煙臺通常稱為“出門兒”,春節(jié)出門兒從正月初二開始到元宵節(jié)結束。舊時煙臺對出門兒的順序也有很嚴格的規(guī)定,通常以母親方面的親戚為尊。舅舅雖然輩分不高,但是舅舅卻代表了母親的家族,所以新年出門的第一站一定要是舅舅家。
現(xiàn)在煙臺大部分地區(qū)還有“三六九往外走”的說法,而這句順口溜主要是對女婿而言。傳統(tǒng)上,新女婿是初三到老丈人家拜年,而結婚多年的女兒、女婿則要等到初六、初九才可以去老丈人家。
正月初四則是到姥姥這一邊較遠的親戚家拜年;而姑姑家則是初五或者初七。初十則是親家之間的走門子。
鬧年(正月初三至十五)
鬧年是過年期間歡歌笑語最多的日子,相對忙年的忙碌,過年的眾多規(guī)矩,鬧年就輕松自在許多。各式各樣代表新年吉祥如意的節(jié)日也大都湊在這段時間。
生日會
鬧年期間,在舊時煙臺有許多“神”的生日就聚集在這個時候。比如說初五是財神爺?shù)纳?;正月初七是人的生日?,F(xiàn)在煙臺,正月逢七過“人日”,即初七、十七、廿七分別是少年、中年和老年人的生日,至于原因則不可考證了?,F(xiàn)在煙臺在過“人日”的時候,主要食用面條,意思是用面條拴住人,不要被閻王勾走,希望達到健康長壽的愿望。
廟會
鬧年期間煙臺各縣市區(qū)都有規(guī)模宏大的廟會,但是影響最深遠的是毓璜頂廟會和蓬萊閣廟會。
毓璜頂廟會(正月初九)
道教認為,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于是老百姓每年初九便自發(fā)來到玉皇廟進行祭祀、朝拜,后來逐漸增加了商品買賣、戲劇雜耍等活動,形成了毓璜頂廟會。
蓬萊閣廟會(正月十六)
傳說,正月十六是海神娘娘生日,蓬萊沿海地區(qū)有正月十六請海神娘娘巡游,祈保漁民平安的活動。后來活動內(nèi)容逐漸豐富,逐漸形成了蓬萊閣廟會,沿襲至今已有900多年。
祭海神
煙臺除棲霞市外,其余縣市區(qū)均臨海,所以在過年的風俗習慣上,還有明顯的海陸差異。這種差異表現(xiàn)在節(jié)日上,就是煙臺每年正月十三還有一個祭祀海神的活動,表現(xiàn)北部沿海則是“漁燈節(jié)”,南部則是“祭?!?。這個節(jié)日對于以海為生的漁民來說非常重要。
漁燈節(jié)(正月十三)
煙臺過漁燈節(jié)的地方主要在開發(fā)區(qū)山后初旺、蘆洋、八角等漁村。節(jié)日當天,漁民從各自家里抬著祭品,打著彩旗,一路放著鞭炮,先到龍王廟或海神娘娘廟送燈、祭神,再到漁船上祭船、祭海,最后到海邊放燈進行祈福。
海神節(jié)(正月十三)
該節(jié)主要流行于海陽當?shù)?。?jù)傳每年正月十三日是海龍王的生日,漁民們?yōu)榱似砬蠛}埻醣S尤舜桨?,滿載而歸,就會拿著餑餑、豬頭等祭品,到海邊或龍王廟前祭祀,以求一帆風順,年年有余。
花燈會(正月十三至十五)
每到春節(jié)大街小巷都掛起了大紅的西瓜燈,可是在舊時煙臺過年卻從不掛此燈。舊時煙臺受北京的影響較大,很多風俗習慣都與旗人相似。旗人過年掛的是宮燈,煙臺也掛宮燈,掛宮燈在舊時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花燈會在煙臺流傳最久遠的是萊陽,萊陽豆面燈碗從元宵節(jié)花燈、煙火的習俗演變而來,正月十五進行。燈碗最早被做成十二月燈,用來占卜來年十二月的旱、澇情況。
這就是煙臺的過年的民俗,中國人的過年傳統(tǒng),在膠東地區(qū)還是保留的比較完整,在城市里體會不到,在農(nóng)村,那個過年的感覺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