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自網絡
很多人習慣性把過得好與不好,歸咎于命運,其實這不過是對于自己無能的一種逃避。
誠然,出生在好的家庭,可以讓你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好的條件,但那又如此呢?富不過三代,如果不懂得好好經營,如果早早放棄了努力,終有一日,會回到終點。
說到底,一個人的命運終究是握在自己手里的。
過得好與不好,全由你自己說了算。
若你從不抱怨出身,從不埋怨命運,而是用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一切挑戰(zhàn),用過強的意志和超出常人的努力,默默地耕耘。
那么早晚有一天,你會過上想要的生活,變成想要的自己。
佛說,凡事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萬事萬物相輔相成,誰也不會是那個例外。
每個人都有他自己的造化,年輕時作出怎樣的選擇,老了,就會付出怎樣的代價,這是公平的,也是必然的。
只是以往的你不相信這些所謂的大道理,等醒悟了,可能也來不及了。
中年時期,是人生的分界線,晚年過得好與不好,全在于這一時期的選擇。選對了,余生順遂,選錯了,可能會步履維艱。
有三樣身外之物,只有趁早扔掉,余生才會有更多的福報。
只有學會及時放下,讓自己一身輕松,才能找到生活的重心,過得更加舒心和愉悅。
一:扔掉無用社交,世界才能清凈
很多人癡迷于經營社交關系,總覺得自己認識的人足夠多,往后的路就越好走。
其實,你誤會了人脈的本質。
人脈的本質是等價交換,只有你足夠優(yōu)秀,足夠有價值,別人才會覺得你有結交的必要,否則不過是浪費時間罷了。
即便礙于面子,會跟你有聯(lián)系,會跟你坐下一起吃飯,但是在他們心里,你不在他們那個圈子里,他們自然也不會真心待你,真心幫你。
人到中年,應該趁早看清這一點,那些無用的社交,就別耗費時間和精力了;那些無意義的飯局或聚會等,就別太上心了。
抓緊時間掙錢,抓緊時間提升自己,這才是真正聰明和有遠見的做法。
正如莫言曾經說:“當你的才華,還撐不起你的野心時,你就應該靜下心來學習;當你的能力,還駕馭不了你的目標時,你就應該沉下心來歷練?!?/span>
與其想方設法地拓展自己的人脈關系,不如想辦法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變得強大。
當你有了一定的能力和價值時,你不用費心去結交他人,他人自然會來結交你,而那時候,要不要跟他們有聯(lián)系,決定權在于你。
你要記住,任何時候,靠吸引,都比靠取悅和討好,有用得多。
二:扔掉多余的欲望,才能專注于自身
每個人都有欲望,有的人會把欲望變成向上的動力,不斷約束自己;而有的人卻會被欲望吞噬,完全迷失了自己。
這其中的差距,其實就是格局的差距。真正有格局的人,凡事不會只看眼前,而是能看到以后。
他們不會在意眼前一時的得失,懂得好事多磨的道理。
只有扔掉那些不切實際的欲望,踏踏實實地扎根于現(xiàn)實,才能更加專注于自身,才能大大增加成功的可能。
人生沒有捷徑,一時的捷徑可能會讓你沾沾自喜,為你帶去很多便利,但是從長遠來看,越是看似容易的,越是要付出代價的。
不要有僥幸心理,以后的路才能走得更加踏實,更加坦然。
三:扔掉內心的執(zhí)念,更能抓住眼前的幸福
年輕時,我們會覺得愛而不得是一種遺憾,但慢慢地就會明白,這不是遺憾,而是一場難得的修行。
總有一個人是你渡不過去的情劫,她會教會你愛與被愛,教會你人生的諸多道理,然后她頭也不回地,轉身消失在人海里。
不要因為她的離去而傷心,也不要覺得再也無法愛上新的人。聚散離別本就是人生常態(tài),能陪我們走到最后的,只有寥寥數(shù)幾,大多數(shù)人只是過客。
明白了這一點,你會慢慢地看開,看淡。
很多時候,我們放不下一個人,并不是因為還愛著,而是因為內心的執(zhí)念太深。
可那又如何呢?走了的就是走了,彼此之間緣盡了,再強求也是無用的,倒不如大方地放他走,同時也放過自己。
反正你知道,在遠方,你會邂逅新的風景,而后你會發(fā)現(xiàn),以往錯過的那些不是遺憾,而是幸運。
扔掉無用之物,是一種自我探尋,我們在這樣的過程中,不斷地去接近自己最該聚焦的某個點。
一顆不斷向上生長的樹,舍棄了旁枝末節(jié),甚至放棄開花結果,把營養(yǎng)全都供給了頂端的胚芽,只求能多長高一厘米,軀干直戳云霄。
我們生來不是為了面面俱到,如果可以一心一意地做好哪怕一件事,也是非常了不起的人生啊。
學會放下吧,往后的路,你會活得更加輕松,更加自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