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歲那年,國學(xué)大師馬一浮的新婚妻子去世,之后64年他孤獨一人,連岳父都看不下去了,逼著他說:“娶我另一個女兒吧!”
對于故事的主人公,我們都不陌生。馬一浮,1883年出生于四川成都,當時還是在清王朝的統(tǒng)治下,他的父母皆是書香門第,父親還是當時的知縣大人。
出生于官宦世家的馬一浮,打小就聰敏伶俐,自打入學(xué)堂起,馬一浮就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不僅天資聰穎而且勤奮好學(xué)。
9歲的時候,馬一浮已經(jīng)可以自己熟讀《楚辭》,可謂是吟詩作文樣樣不落,為了更好的培養(yǎng)兒子,馬一浮的父親馬廷培還特意講當時的“舉人”鄭垓請來給他做老師。
馬一浮也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16歲鄉(xiāng)試更是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績,當時與他一起考試的魯迅才考了第37名。
馬一浮此次一舉奪冠,很快名聲便在家鄉(xiāng)傳開,當時的名紳湯壽潛非常賞識馬一浮的學(xué)識才情,剛好他膝下有三個女兒,均未出嫁,湯壽潛覺得若馬一浮給他做女婿,也算是給女兒找了一個好歸宿。
雖說中國已經(jīng)在向新時代邁進,開始推崇婚姻自由,但其實“包辦婚姻”還是那個年代的主力軍,一向注重孝道的馬一浮也沒多想就同意了這門婚事。
湯壽潛雖然身份地位都不低,但是她的女兒是完全按照封建禮教養(yǎng)大的,遵循的還是女子無才便是德的那一套標準,所以硬要說般配的話,其實兩人在思想上還是有很大區(qū)別的。
原本以為這又是一場封建婚姻的悲劇,像徐志摩和張幼儀那般,彼此辜負一生。
很快,兩人辦了婚禮,婚后,馬一浮原本想著和妻子湯孝愍彼此相敬如賓的過日子,可是他沒有想到的是,湯孝愍原來是那樣優(yōu)秀的女子,她的表現(xiàn)和他對她的想象一點兒都不一樣。
湯孝愍不僅長相喜人,性格溫柔,而且非常孝順,為了跟馬一浮有更多的話題,還一個人偷偷學(xué)認字,湯孝愍做的這一切,馬一浮看在眼里,樂在心里,雖然這場婚姻是父母包辦,但其實他對這個妻子還是很滿意的。
既然心里已經(jīng)想通了,那就要開始行動了,馬一浮一改往日的冷漠,不僅每日主動找話題和妻子交流,還教妻子讀書認字,給她講書里的故事,慢慢地,二人情愫漸起,且越來越濃,這小日子一下就過得有滋有味了。
為了獲取更多的知識,馬一浮選擇了外出游學(xué),這一別就是一年多,在這期間湯孝愍盡心照顧父母,與馬一浮互通信件,一點兒也沒有小女兒的做作姿態(tài)。
后來,因為父親馬廷培病重,馬一浮才不得不歸來。
1901年,湯孝愍懷上了馬一浮的第一個孩子,可是他們還來不及高興,就發(fā)生了意外,馬一浮的父親因病去世,按照當?shù)氐牧?xí)俗,家中有長輩去世,是不能生孩子的,否則就會被認為是不祥的征兆。
雖然這是陋俗,但是一向孝順的馬一浮在當時還是犯了難,他一邊不愿意讓妻子打掉孩子,一邊又無力去反抗,最終,還是湯孝愍下了決心,她跟馬一浮商量說,孩子日后還會有的,這一個或許來得不是時候。
安葬父親后,馬一浮再一次踏上了求學(xué)的路,可是他沒想到的是,這一次便是他與心愛之人的永別,打掉孩子后,湯孝愍的身體越來越差,后來甚至下不來床,盡管接到消息的馬一浮一刻不停的往回趕,可最終還是沒能見上最后一面。
未及弱冠,父母先亡,而后妻子也走了,至此馬一浮孑然一身,從此身邊再無可親可愛之人,這份悲痛,除了文字,大概在沒有什么能夠治愈他了吧。
而馬一浮對妻子湯孝愍的感情除了愛,還夾雜著一份敬重,在他看來,正是妻子的陪伴,才讓他從失去父母的悲痛中走出來,也正是妻子的陪伴才讓他得以安心求學(xué)。
湯孝愍走后,馬一浮發(fā)誓終生不娶。后來,雖然很多人給馬一浮做媒,但都被他一一拒絕了,甚至連他的岳父也不忍心看他一個人,對他到說:我還有個小女兒,你娶了吧但馬一浮卻搖頭拒絕。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span>
馬一浮用64年的時光悼念亡妻湯孝愍,將自己的一生都用在了學(xué)術(shù)研究上,這一份情深意篤,何其羨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