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民國時期的大學者,作品曾一度出現(xiàn)在八九十年代的中小學生教科書里。他雖然才高八斗,有獨特個人見解,但也有鮮為人知的家庭矛盾。
據(jù)說,魯迅在1919年于北京八道灣的胡同購買了一處三進式的四合院,一次性就付款叁仟伍佰塊大洋,在外人眼里他這次可是出手相當?shù)拇蠓?,非常的闊氣?/p>
殊不知,魯迅為了湊錢買下這處四合院,連紹興的老祖宅都給典當了,數(shù)數(shù)錢還不是夠,又通過朋友聯(lián)系當?shù)劂y行分期貸款了500大洋,接著再東借西湊才勉強把北京的四合院買下來。要換現(xiàn)在,肯定有很多人稱贊魯迅先生的購房行為,可當時魯迅的這番騷操作卻換來全家人的不滿。
翌年,周家七八口人在無奈之下,只能選擇坐船搬到北京。魯迅便把母親和妻子朱氏安排住在二進院屋,二弟三弟全家則分住在三進院的東西兩列廂房,自己則住入了第一進的廂房里。對于這樣的分配,兩個弟弟倒是滿意,可母親卻抱怨起來表示魯迅不和自己妻子住一房,何時能給周家延續(xù)香火。
魯迅則稱,朱氏與自己話不投機無法溝通,倒是安排她和娘親住好有個照顧,再說自己獨處慣了,多出一人還會影響寫文章。對此,母親也不好說些什么。
魯迅的弟弟周作人,早年在日本留學娶得一個日本媳婦,名叫羽田信子,如今也一起住在四合院。由于三兄弟工作繁忙,朱氏又盲字不認一個,家里管賬的事就交給了羽田信子負責。
每月發(fā)完工資,魯迅都會把錢準時交給弟媳羽田信子,讓她料理全家的開支用度。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日本女人還算規(guī)規(guī)矩矩,可是時間一久,就變得奢侈起來,經(jīng)常用家里的開支購買各種時尚衣服飾品,對于日常用品,也開始出現(xiàn)了偏心,總是先買自家的東西,最后才輪到三弟一家和母親、朱氏。
平時,羽田信子總是非常浪費和揮霍無度。每次吃飯如果覺得當天的八菜一湯不合胃口,立馬就換掉,再重新煮。衣服、毛巾、被子等稍微有點舊了,就丟掉全買新的。每次出門不坐黃包車要坐汽車,去買東西只選日本人開的商店。而這一切開銷,全是從魯迅辛苦賺來的月薪里支出。
由于羽田信子的肆意揮霍,周家本來小康的日子漸漸變得拮據(jù)起來,甚至有時還要借錢過日子。
所謂貧窮夫妻百事哀,家里變窮了,魯迅和家人也發(fā)生了矛盾,特別是當他知道弟媳羽田信子的揮霍行為后更是心生不滿。
1923年的一日,魯迅終于和弟弟周作人夫妻吵起架來,有人說還動手了。結(jié)果,可能是魯迅干不過人家慘被趕出北京四合院,此后正式和二弟一家鬧翻。
不過,也有人說魯迅是自己搬出去的,他當時看不慣日本的各種惡劣行為,因此也不想和弟媳羽田信子住在同一屋檐下。對此,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