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張愛玲誕辰102周年。昨天我們在叛逆富家女逃離婚姻后的一生|張愛玲之母黃逸梵一文中,講述了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是如何逃離封建的家庭,出走英國等歐洲國家,追求自己的自由的。今天,我們聚焦了張愛玲身邊的另一位女性親屬,她與張愛玲亦親亦友,她溫潤的性格曾深深影響過涼薄的張愛玲。
中國著名文學(xué)評論家夏志清先生曾在《論張愛玲》中這樣評價張愛玲:
“張愛玲是個徹底的悲觀主義者,可是同時又是一個活潑的諷刺作家??張愛玲的諷刺并不懲惡勸善,它只是她的悲劇人生觀的?充。人生的愚妄是她的題材,可是她對于一般人正當?shù)囊蟆m當限度內(nèi)的追求名利和幸福,她是寬容的,或者甚至可以說是贊同的?!?/p>
父親囚禁她,后母虐待她,母親拋下她遠走。張愛玲曾寫自己的家如月光底下黑影中出現(xiàn)的青白的粉墻,樓板上反射的藍色月光,隱藏靜靜的殺機。
晚年的張愛玲,孤身生活在美國,晚景如月光般冷清凄涼。但張愛玲的生命中也有過這樣一個人,如太陽般照亮過她的生命,使得顛沛流離、看淡世間人情冷暖的張愛玲,對這個人有著獨一份的眷戀。
這個人,就是張愛玲的姑媽,張茂淵。
張茂淵,1902年6月3日出生于南京,生長在一個封建貴族的傳統(tǒng)大家庭里。張茂淵的家庭成員地位顯赫,外祖父是中國晚清時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李鴻章,父親則是晚清名臣張佩綸,曾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國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母親李菊藕婚后誕下一雙兒女,男孩是張愛玲的父親張志沂,女孩便是張茂淵。
(張茂淵)
1903年,張茂淵的父親張佩綸晚年官場不順,積郁于心無法疏解,因而去世。不到兩歲的張茂淵自小被母親李菊藕撫養(yǎng)長大。李菊藕從小受到李鴻章的耳濡目染,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張茂淵也因此對書法和古文學(xué)有著自己獨到的見解。
張佩綸去世后,李菊藕本希望自己的兒子張志沂能夠遺張佩綸之志,在官場上一展身手。然而,李菊藕對張志沂過分嚴格的要求和封建家庭對長子的溺愛,使張志沂性格懦弱,還染上了鴉片。
(張茂淵的母親李菊藕)
(張志沂)
于是,無可奈何的李菊藕把張氏家族的希望轉(zhuǎn)向了張茂淵。
在對張茂淵的教育上,李菊藕希望張茂淵擁有獨立的人格,能夠不依附他人生活。因此,便讓張茂淵從小著男孩的服飾,并用“少爺”稱呼張茂淵。
張茂淵日后便有一種如沉香般鎮(zhèn)靜的幽默,張愛玲特地做了篇文章,名為《姑姑語錄》,用來記錄張茂淵的話。比如,張茂淵形容人在冬夜寒冷的晚上,急匆匆往被窩里鉆的樣子為“視睡如歸”,評論膽小的人演講是“人家是唾珠咳玉,她是珠玉卡住了喉嚨了”。
(左為張茂淵,中間為張愛玲)
1912年,晚年的李菊藕不幸感染肺病,帶著不到10歲的張茂淵離開南京,遷居上海。同年,李菊藕病逝于上海,留下幼小的張茂淵,舉目無親。
李菊藕生前在李鴻章和丈夫張佩綸在官場處理公務(wù)的熏陶下,對處理公務(wù)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這樣的思維方式也在無形之中深深地影響了張茂淵。以至于在哥哥們想要奪取母親留給張茂淵的錢財時,張茂淵能夠不任人宰割,果斷地選擇與哥哥們打官司。
李菊藕去世后,年幼的張茂淵看到自己的哥哥們肆意揮霍母親留下的遺產(chǎn),便知張家大勢已去,光景不多,于是決定好好讀書,想要通過讀書,擺脫家庭對自己的束縛。
(張茂淵在讀書)
1924年,張茂淵遠去英國留學(xué)。此時,已經(jīng)受夠了婚后丈夫嫖妓、納妾、吸食鴉片的弟妹黃逸梵,也就是張愛玲的母親,決定拋下這個腐朽的封建家庭,隨她一同遠洋。張愛玲在《私語》中描述母親出走前的表現(xiàn):
'上船的那天她伏在竹床上痛哭,綠衣綠裙上面釘有抽搐發(fā)光的小片子。傭人幾次來催說已經(jīng)到了時候了,她像是沒聽見,他們不敢開口了,把我推上前去,叫我說:"嬸嬸,時候不早了。"(我算是過繼給另一房的,所以稱叔叔嬸嬸。)她不理我,只是哭。她睡在那里像船艙的玻璃上反映的海,綠色的小薄片,然而有海洋的無窮盡的顛波悲慟?!?/p>
(張愛玲的母親:黃逸梵)
畢業(yè)后,張茂淵因天資聰穎,任職于怡和洋行(Jardine Matheson)上海分行。
怡和洋行又稱渣甸洋行,是遠東最大的英資財團。開始是由蘇格蘭人威廉·渣甸通過在中國和印度走私鴉片起家,后來清朝政府在沿海城市開埠后,怡和洋行改做實業(yè),在香港和上海購置大量土地與建工廠,之后產(chǎn)業(yè)逐漸多元,當時的怡和紗廠、怡和絲廠號稱“洋行之王”。
張愛玲在文章中提到張茂淵自嘲自己是“文武雙全,文能夠?qū)懶?,武能夠納鞋底”。
1948年,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張茂淵被裁員,隨后任職于電臺,負責(zé)報告新聞、誦作社論等工作,同時在大光明戲院做翻譯。工作雖比以前清閑,薪水也不少拿,但張茂淵對精神世界有著自己的要求,“我每天說半個鐘頭沒意思的話,可以拿好幾萬的薪水;我一天到晚說著有意思的話,卻拿不到一個錢?!?/p>
也許是因為從小生活在貴族家庭,沒有物質(zhì)缺乏的困擾,張茂淵更渴望精神層面的富足。這樣遺世獨立的氣質(zhì)深深吸引著當時對金錢癡迷的張愛玲。
張愛玲下筆常充滿冷意的暗諷,卻在《私語》里這樣描寫自己對姑姑的感情:“亂世的人,得過且過,沒有真的家,然而對于姑姑的家卻有一種天長地久的感覺?!?/p>
(左為張愛玲,右為張茂淵)
張茂淵的淡然和沉穩(wěn),如同能夠承受和包裹萬物的泥土,給人一種安心的力量。然而張茂淵看似淡然的人生背后,其實也隱藏了一個曲折、縱跨幾十年的愛情故事。
1924年(也有說1925年),張茂淵在黃逸梵的陪同下,坐輪船赴英國留學(xué)。夜晚的海面風(fēng)浪巨大,輪船因此沒規(guī)律地搖晃,張茂淵暈了船,不住地惡心嘔吐。同船的一名男士見此,便主動向張茂淵遞了一條手帕,并為張茂淵和黃逸梵泡了兩杯熱的龍井茶,認真地照料暈船的張茂淵。張茂淵很感激,二人因此相識。
之后,二人在漫長的渡輪上吟詩作對,相談甚歡。有天傍晚,張茂淵獨自站在甲板上看夕陽,突然有件西裝搭在了她的肩上,回頭一看,正是與她飲酒賦詩的那位男士。
而這個人,就是之后貫穿了張茂淵一生的李開弟。
(李開弟)
李開弟于1898年生于福建省壽寧縣,本科畢業(yè)于南洋公學(xué)(現(xiàn)上海交通大學(xué))的機械學(xué)專業(yè)。1924年,李開弟正準備去英國利物浦大學(xué)攻讀碩士,在渡輪上遇到了暈船的張茂淵。
張茂淵和李開弟的感情迅速升溫,交流也越來越深入。
(張茂淵與李開弟)
李開弟了解到張茂淵的祖父竟是簽署《馬關(guān)條約》的“賣國賊”李鴻章,父親則是打了“馬尾海戰(zhàn)”敗仗的張佩綸,除此之外,張茂淵家中還有幾個抽食大煙,吃喝嫖賭的哥哥。知道這些后,李開弟便刻意與張茂淵疏遠。
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李開弟迫于故鄉(xiāng)的婚約,不愿辜負原配,而與張茂淵分手,回家結(jié)婚。
總之,回國后,張茂淵和李開弟就結(jié)束了這段戀愛,回到了各自的生活中去。
李開弟在與張茂淵戀愛時,曾送給她一塊淡紅色的霞帔。1938—1952年,張茂淵一直與張愛玲同住在上海的常德公寓。張愛玲在1945年寫了與張茂淵同住時的故事,提到了這塊霞帔。
張茂淵在戰(zhàn)時因資金周轉(zhuǎn)曾賣掉許多金銀珠寶,唯獨留著這塊淡紅色的霞帔舍不得賣?!斑@里比比,那里比比,總想把它派點用場,結(jié)果又還是收了起來?!?/p>
張茂淵輕輕嘆氣:“看著這塊霞帔,使人覺得人生沒有意義?!?/p>
(最右為張茂淵)
但張茂淵在分手后仍然以平和的心態(tài)與李開弟保持聯(lián)系,甚至在李開弟結(jié)婚時,還擔(dān)任了他婚禮上的女儐相(現(xiàn)在的伴娘),并且大大方方地祝福李開弟和妻子夏毓智的感情。
沒有鉤心斗角,沒有沉溺過去無法自拔,張茂淵坦然地接受命運的陰錯陽差,還和夏毓智成為了親近的朋友。1965年,夏毓智病重,張茂淵徹夜守在夏毓智病床前悉心照料,說寬心的話安慰纏綿于病榻的夏毓智,讓她安心養(yǎng)病。
李開弟將張茂淵的侄女張愛玲視如己出。1938年,張愛玲考入倫敦大學(xué),因戰(zhàn)爭爆發(fā),張愛玲只得進入香港大學(xué)就讀,然而辦理入讀需要一位監(jiān)護人,恰好李開弟當時正在怡和洋行香港分行就職,于是便擔(dān)任了張愛玲監(jiān)護人。
(張愛玲)
李開弟對張愛玲百般照顧,給予張愛玲從未有過的父愛般的關(guān)懷。他經(jīng)常給張愛玲零用錢,還給她買牛奶、甜面包、三角餅、椰子蛋糕等在戰(zhàn)時狀態(tài)下十分奢侈的點心。張愛玲親切地稱李開弟為“Uncle K.D.”。
李開弟的兒女也很親近張茂淵,私下里稱張茂淵為“張伯伯”,因為覺得張茂淵行為瀟灑,處事果斷,不像平時見到的大家閨秀。
雖然外界充滿了對張茂淵的風(fēng)言風(fēng)語,但張茂淵全不理會,一如既往地和李開弟夫婦友好相處。
然而時運不濟,李開弟被“十年浩劫”打為“反動分子”。歷史前進的浪潮不會憐惜任何人,李開弟被革工資、抄家,還被單位掃地出門。就連親屬也不能幸免,夏毓智被連坐,須和李開弟一同勞動改造,女兒遠在國外有幸逃過一劫,兒子不堪受辱,自殺身亡。
李開弟已年近古稀,每天都要穿著寬大堅硬的高筒套鞋,帶著掃帚和挖勺,打一桶水在上海里弄打掃衛(wèi)生。張茂淵毫不避諱,時常帶著食物去看望李開弟,還卷起袖子褲管幫李開弟一起打掃衛(wèi)生。
(張茂淵)
待浩劫風(fēng)浪散盡,李開弟被平反,夏毓智卻在日復(fù)一日的磨難里累壞了身子,加上特殊時期看病難,夏毓智的病一直拖到1986年才去治療。這段時間里,張茂淵寸步不離,用心呵護被病痛纏身的夏毓智。
李開弟百度百科的簡介里提到,夏毓智經(jīng)過數(shù)月的化療、搶救,深感自己大限已到,她拉著張茂淵的手說:
“我早知道你和李開弟是情投意合的一對,當初李開弟對你的出身抱有偏見,對你的個性也不甚了解,他是一個粗人,就斷然拒絕了你的初戀,貿(mào)然和我戀愛并結(jié)婚了。真的,當初我一點也不知情,你把你的戀情暗藏在內(nèi)心深處,我竟然一點沒有察覺出來。等李開弟了解你的為人個性,了解你的堅忍不拔的戀情之后,我已經(jīng)懷孕,和李開弟再也分不開了。李開弟苦惱過,悔恨過,內(nèi)責(zé)過,但是一切的一切都晚了。你作為李開弟的初戀情人是那么地專注于愛情,在長達60年不間斷的交往中,你沒越雷池一步,這點是我在暗自觀察中的深刻認識。李開弟也是一位謙謙君子,你視我兒子為己出,李開弟視張愛玲為己女,這一切的一切我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我將不久于人世,我過世后,希望你能夠和李開弟結(jié)為夫婦,以了結(jié)我一生的宿愿,否則我在九泉之下會死不瞑目?!?/p>
然而,張茂淵與李開弟已成白發(fā)耄耋老人,在面對夏毓智誠懇的遺言時,兩人的心情很是復(fù)雜。時光一去六十年,世間萬物皆在流轉(zhuǎn),唯獨“情”字在張茂淵和李開弟二人的心口化開,生長出一朵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遲暮之花。
張茂淵寫信給遠在美國洛杉磯的張愛玲,向她講述了要與李開弟結(jié)婚的想法,并征求愛玲的同意。愛玲立馬回信,激動地說:“我知道姑姑總有一天會結(jié)婚的,就是八十歲也會結(jié)婚的!”
婚后,張茂淵和李開弟如年少時初戀般度過了幸福甜蜜的三年。隨后噩耗傳來,張茂淵不幸患上肺癌。整日的化療使張茂淵痛苦不堪,李開弟不忍張茂淵遭遇這般,二人商量后,決定用僅剩的生命一同游覽未曾看過的風(fēng)景。
1991年6月13日,張茂淵在上海黃河路的長江公寓里仙逝,享年89歲。
1998年,李開弟去世,享年百歲。
命運愛作惡作劇,每個人都不能幸免。張茂淵和李開弟在最好的年紀相識,那時戰(zhàn)火未起,波蕩起伏的海面有詩、有酒、有日落。然而世間的陰錯陽差從未停歇,愛而不得成為人生常態(tài)。時光逝去如水龍頭里握不住的水,張茂淵和李開弟,再相愛已到風(fēng)燭殘年。
主要參考資料:
夏志清《中國現(xiàn)代小說史》
張愛玲《私語》
張愛玲《姑姑語錄》
維基百科:李開弟
維基百科:張茂淵
于青《張愛玲傳》
長江日報《張愛玲姑姑的奇緣》
作者:陳迦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