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講“3歲看大,7歲看老?!?/strong>
這句話并非空談,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孩子3歲之前的生長發(fā)育,真的會影響其一生的成長軌跡。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通過研究指出:
如果把一個人在17歲時測得的智商定為100%,那么其中50%在3歲前發(fā)生。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進行早期教育時,抓住3歲前這一關(guān)鍵期十分重要。
在孩子3歲前,你所做的一切,雖然無法立刻看到效果,但是給孩子帶來的影響卻慢慢釋放在他整個人生當中。
正如蒙臺梭利博士所說: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不僅影響他一生,也決定他一生。
3歲前的教育,
決定孩子人生的走向
我們每個人都會經(jīng)歷兩個胚胎期,一個是生理胚胎期,另外一個是精神胚胎期。
生理胚胎很好理解,就是我們常說的在娘胎里的肉體胚胎。
那么,什么是精神胚胎期呢?
蒙臺梭利博士在其原著《有吸收性的心靈》書中提到,人類個體從產(chǎn)生、形成到發(fā)育成熟要經(jīng)歷兩個胚胎期。
一個是從受孕到離開母體成為獨立的個體,這是胎兒期,也稱為生理胚胎期;
另一個則是從出生到三歲(0-3歲)的心理胚胎期。
就像生理胚胎一樣,嬰幼兒的心理胚胎,也就是精神胚胎需要一個適宜的成長環(huán)境。
它需要愛的溫暖,需要人們尊重它的存在,需要周圍的人和環(huán)境能完全地接受它并永遠不會阻礙它的生長。
精神胚胎期是嬰幼兒逐漸從無意識轉(zhuǎn)化成有意識,形成感知、記憶、想象、思維等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重要階段。
同時也是嬰幼兒興趣、能力、氣質(zhì)、性格等發(fā)展關(guān)鍵時期。
現(xiàn)代的科學研究也表明,一個人出生時腦重量只有370克,第一年年末時,嬰兒腦重就已經(jīng)接近成人腦重的60%;
第二年年末時,約為出生時的3倍,約占成人腦重的75%;到3歲時,嬰兒腦重已接近成人腦重的范圍,以后發(fā)育速度就變慢了。
從六歲到了八歲,這兩年腦部的發(fā)育達到了90%。
也就是說兒童要進小學一年級時,聰明與否,大致上就已經(jīng)決定了。
只要看看前面的統(tǒng)計數(shù)字,不難發(fā)現(xiàn)一個結(jié)論:
孩子在出生后2~3年內(nèi),無論在生理和心理方面,良好的育兒刺激對大腦的功能和結(jié)構(gòu)都有重要的影響。
每一個人的“精神胚胎”能發(fā)展成什么樣的精神世界,取決于兒童時期所接受的教育。
因此,決定你一生人生走向的,可能是你的“精神胚胎”。
一股神秘力量,
影響著你的孩子
在3歲前,孩子有成為一切可能的機會。
可以說孩子在出生后的兩三年,他所接受到的環(huán)境和教育,所帶來的影響可能會改變他的一生。
有的人會說,3歲前的孩子是沒有記憶力的。
很多人都記不起3歲之前發(fā)生的事情,所以3歲前只要把孩子看好就行了,沒必要進行教育。
其實,不然!
3歲前,孩子是依靠自身強大的吸收性心智來吸收和模仿學習的,我們無處遁形。
孩子的心靈是具有吸收性的,正是在這種神秘力量的指引下,孩子自己塑造成了“人”。
你認為孩子的說話、走路,都是媽媽教出來的嗎?其實這些都是孩子在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學會的。
語言的學習就是一個例子,嬰兒不是像成人一樣“記住”了語言怎樣發(fā)音,他是形成了自己發(fā)音的能力,而這種能力會隨著練習日漸成熟。
當嬰兒會講話后,他們就能完全地遵循語言的特殊用法。
這不是因為嬰兒對語言進行過研究或有意識地進行記憶,而是因為他對語言進行了無意識的吸收,使語言成為了他身體的一部分。
曾經(jīng)轟動全球的印度狼孩故事,恰好說明了這一點。
盡管狼孩回到了人類世界,但錯過了語言發(fā)育的關(guān)鍵期,即使人類再怎么教他說話,人類的行為和習慣他始終學不會。
直到狼孩死的時候還沒真正學會說話,智力只相當于3、4歲孩子的水平。
語言發(fā)育有一個關(guān)鍵時期,如果在這個關(guān)鍵時期有缺失,后期要改變非常困難。
吸收性心智最強的關(guān)鍵期,恰恰在于人類剛出生的前三年,即0-3歲無意識吸收階段。
在這個階段,孩子接觸到的任何事物、語言,都將在他的大腦中留下印記。
不同的成長環(huán)境,不同的教育程度,必然會導致每個人在精神胚胎期發(fā)展程度不一樣。
3歲前,
孩子需要的是你可靠的愛
3歲前,孩子需要的是身體的感官感受,而不是思考,這一點父母一定要記住。
孩子最需要的并不是各種新潮的玩具,而是父母的愛和陪伴。
給大家下面3條建議,希望能夠給您一些好的借鑒和啟示。
1、給予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guān)鍵期,孩子出生后,雖然肉體已經(jīng)與媽媽分離,但其精神上卻依然是一個胚胎。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周圍的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未知的;
他們通過父母的表情、神態(tài)、語言、反應,一點點建立起對這個世界的認知。
可以說,3歲前的孩子在精神和心理上,仍然與媽媽是一個共生體。
媽媽如能對嬰兒采取慈愛的態(tài)度,并且這種慈愛是經(jīng)常的、一貫的和可靠的,孩子就會感到舒適與滿足,建立起最初的安全感。
2、給予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
有些家長看似在陪孩子,但心思卻不在孩子身上;
孩子獨自玩耍,而自己卻想著工作的事情,或者干脆玩手機、打游戲。
優(yōu)秀的父母,總是給予孩子高質(zhì)量的陪伴。
比如,積極跟孩子互動,孩子雖然年齡小,但是也有自己的想法和思考。
在孩子提出要求和問題時,父母應該及時回應,并跟孩子積極互動起來。
高質(zhì)量陪伴,父母是全情投入的,眼睛在觀察孩子,大腦在思考孩子的行為方式,心靈在體會孩子的感受。
3、父母情緒穩(wěn)定,并教會孩子情緒表達。
3歲前,孩子會經(jīng)歷第一個叛逆期,不聽話、淘氣、甚至有些叛逆。
作為父母,有時候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就會對孩子大吼大叫。
面對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必須有足夠的耐心,理解孩子想要自己動手,探索世界的欲望。
孩子的一些要求,你可以試著去傾聽,對于一些無理取鬧的行為,不要給予積極回應,有時候孩子的一些要求是在試探你的底線。
你可以拒絕孩子,但不要給予責罰或語言攻擊,3歲前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關(guān)鍵期。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表達情緒最主要的一個途徑就是哭鬧。
父母要幫助并鼓勵孩子如何正確表達情緒,告訴孩子除了哭鬧之外,表達情緒另外方式,好比如訴說,或者肢體語言等。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要看見并感同身受理解孩子的心情。
引導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找出問題的導火索。
家長可以用簡單、準確的語言反映并描述生氣時候的心情,讓孩子通過不斷的練習,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
孩子的0-3歲,真的是比金子般還重要的頭三年。
父母的教育方式,對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有著重大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