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說感情都是從小培養(yǎng)的,誰帶孩子越久,孩子和誰的感情就越深,尤其現(xiàn)在老人帶娃已經(jīng)成為常態(tài)。
并且現(xiàn)在的孩子多數(shù)都是姥姥或者奶奶帶大的,但也有人說姥姥帶娃是例外。甚至有時候在外面遛娃的時候,都會被問到:你是孩子的奶奶還是姥姥?
但大部分都是姥姥帶娃,因為老人心疼自己的女兒,并且為了避免婆媳之間的矛盾,也是希望幫女兒分擔一些,所以姥姥帶娃要更多一些。
不過盡管從小被姥姥帶大,有的孩子隨著年輕的增長,與姥姥的關系也開始變得慢慢疏遠起來。這也讓很多人不解,甚至有人覺得這樣的孩子是白眼狼。
為何孩子越大和姥姥的感情越淡?并非是不孝順,原因令人心酸
其實也并非是不孝順或者是白眼狼,很多人都覺得,孩子小時候姥姥一把試一把尿的拉扯大,長大了不跟姥姥親近的原因也很簡單。
大多是因為這樣一句話:無論姥姥對外孫有多好,都改變不了“外”這個字,這也會讓人自動疏遠,甚至感覺陌生。
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心理也會變得成熟許多,知道什么事情該做,什么事情不該做。就比如小時候可以在姥姥家肆無忌憚的玩耍,但是長大后就覺得不能像在自己家那么放松。
以前總是覺得自己就是姥姥的寶貝,但是等到姥姥有了自己的孫子之后,就會有了“親疏之別”,也是一種隔閡的疏遠。
并且姥姥也無法做到外孫和孫子一視同仁,所以也會導致孩子自動疏遠。甚至也會受一些傳統(tǒng)觀念的影響,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就連媽媽回娘家的時候,都感覺像是走親戚一樣,自然也會讓孩子與姥姥之間的關系變的疏遠。尤其是有些遠嫁的女兒,距離遠了之后,相處的時間也會減少。
雖然說孩子是姥姥帶大的,但是跟爺爺奶奶的相處時間會更長一些,所以與爺爺奶奶的感情也會更深,尤其是血緣關系也會讓人更親近。
再有就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與老人之間的共同話題也會變得少些,最主要的是長大后跟姥姥溝通的時候也會變得約束。尤其是姥姥家也找不到能在一起玩的小伙伴,就會很無聊。
孩子與姥姥之間變得不親近,父母應該如何正確的調(diào)節(jié)?
首先孩子不愿意去姥姥家,或者是跟姥姥的關系變得疏遠,肯定是有一定的原因。不要一味地責怪孩子,說孩子不懂事或者不懂得感恩之類的,那只會讓孩子更加排斥。
此時需要的是跟孩子進行溝通,了解背后的原因,這樣才能化解矛盾,然后正確的引導孩子。而且父母也可以多創(chuàng)造一些,姥姥和孩子的相處機會,慢慢消耗掉這種生疏感。
畢竟雙方都是有血緣關系的,想要孩子與姥姥的關系親近些,只是時間的問題。而且就算是兩個陌生人,相處時間久了也會出現(xiàn)感情的,這些都是可以慢慢磨合的。
并且也可以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不單單是和外人的社交,在與家人相處的過程中也要表現(xiàn)出來。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社交的重要性,畢竟無論是上學還是工作,都會接觸到,而且多一個朋友也會多條出路。
如果孩子不愿意去姥姥家,家長不要強迫孩子去,不然會讓孩子更討厭去姥姥家。先尊重孩子的意愿,然后在慢慢的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
引導是指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親情,同時也要告訴孩子不要忘記親情的愛,嘗試讓孩子用溝通的方式去和姥姥說話,切記不要讓孩子產(chǎn)生錯誤的觀念。
總結(jié):無論是姥姥還是奶奶,他們的心理都是深深愛著自己的孩子的,畢竟血濃于水,這也是無法切斷的。
老人最牽掛的就是自己的子孫,這也是他們唯一的快樂源泉,不管自己的子孫好不好看,學習好與壞,只要孩子能夠幸??鞓?,也是他們最大的欣慰。
所以不管是爺爺奶奶還是姥姥姥爺,都要懂得感恩,也應該孝順到底。對于父母來講,孩子長大后肯定會有自己的想法,此時就需要父母多多引導。
只有協(xié)調(diào)好家庭的關系,才能讓整個家庭變得幸福美滿,同時也能讓老人感受到家庭的美滿,這也是父母要盡到的責任。
免責聲明:以上內(nèi)容為本網(wǎng)站轉(zhuǎn)自其它媒體,相關信息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網(wǎng)觀點,亦不代表本網(wǎng)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nèi)容的真實性,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0531) 8519 6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