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養(yǎng)兒防老,養(yǎng)兒防老,沒想到會是這種下場,早知道這樣,就不送他去留學了……”李老伯神情黯淡地說著,一滴老淚吧嗒落在地上。
李老伯年輕的時候,承包了村里的沙場,跟沙子干了一輩子,也成了村里的首富。李老伯只有一個兒子,從小衣食無憂,卻非常上進,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還是村里走出去的第一個清華大學生。
村里人都羨慕李老伯,家里有錢,又有個這么優(yōu)秀的兒子,不僅給老李家長臉,還給整個家族長臉了。以前的時候,每當聽到別人這么說,李老伯都是滿臉驕傲,與現(xiàn)在的態(tài)度迥然不同。兒子在上大學期間,認識了一個北京姑娘,本科畢業(yè)后,兩個人商量著一起去澳洲留學,當兒子將留學的想法告訴李老伯時,李老伯是有些擔心的,但是老伴兒說兒子有出息,不應該攔著他,讓他出去闖闖,長長見識。李老伯想來想去,還是答應了兒子去澳洲留學。但是誰也沒有想到,兒子留學畢業(yè)后,就和北京姑娘在悉尼那邊結婚定居了。從他們結婚到現(xiàn)在,兒子就回來看過他兩次。第一次回來是回來補辦老家的婚禮,其實主要目的是想跟李老伯要錢買房。兒子在悉尼看上一套房,大概500多萬人民幣,李老伯掏了老本兒,又咬牙把沙場轉了出去,一共湊了400多萬支援兒子。雖然心里不是滋味兒,但想到自己就這么一個兒,也是早晚的事兒。兒子結婚后,李老伯身體也不太好了,想著和老伴兒頤養(yǎng)天年,過個一年半載的,就去給兒子帶孫子去,一想到這兒,李老伯心里就美滋滋的。跟村里人聊起天兒來,話里話外都在暗示自己不久就去澳洲了。李老伯和老伴兒興沖沖地去澳洲看孫子,但是老兩口在那邊感覺不如在村里過得自在,生活習慣也與城里人大相徑庭,兒媳婦專門請了月嫂,自己和老伴兒在那里反而顯得礙手礙腳,只待了幾個星期就回來了。那些年,兒子在那邊發(fā)展的越來越好,也越來越忙,本來還說有空就回國看看自己,后來越來越成為一種奢望,只是每個月給李老伯打1萬塊養(yǎng)老錢,平時連打電話的時間都很少。2016年,老伴兒被查出肺癌晚期,一開始沒敢跟兒子說,等到實在快不行了,才跟兒子講。兒子趕在最后一刻終于飛回來見了最后一面。那一次是兒子自打出去留學以來,在家待得最久的一次,前后待了一周多。從那以后,兒子再也沒有回來過,偶爾跟李老伯打個電話,每月給打2萬塊錢。時不時地會從網(wǎng)上買東西寄回家。剛開始的時候,李老伯還很引以為傲,每次開車去鎮(zhèn)子上取快遞包裹,村里人都會說幾句羨慕的話。李老伯聽著也很受用。最近這些年,李老伯年紀也大了,老伴兒走了,兒子也不在身邊,他覺得越來越孤獨,每次去鎮(zhèn)上取包裹,也不再那么高調。李老伯年年盼著兒子能回來看看他,可是年年都是各種各樣的理由。每年都給孫子準備禮物,從一兩歲就開始,一直到如今十幾歲,各種大玩具小玩具堆滿了一屋子,就盼著他們能回來。每次村里老頭們聚一起聊起孩子們時,李老伯常常只有傾聽的份兒,自己的親兒子,再優(yōu)秀有個啥球用,有錢有什么用啊,旁人聽了不以為意,但對李老伯來說,這都是字字戳心的心里話。像李老伯這種情況,我身邊就有類似的例子,我山東本家的一個大爺,兒子也是早年出去的大學生,在云南定居,也是幾年才回來一趟,老人這幾年想兒子想孫子都快魔怔了,記憶也不太好了,常常發(fā)脾氣,一跟他提孩子,他就忍不住連哭帶罵,看了讓人覺得怪可憐的。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作為外人,咱也不好說什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