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劇里,皇帝的圣旨開頭一定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為什么是這8個字呢?“皇帝詔曰”,到底曰了個毛呢?書館君和你一樣好奇
作者:將夜
來源:拾文化(ID:shiyafengshe)
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到底曰了個毛呢?
在中國古代,帝令并不都稱為“圣旨”,稱“命”、“令”、“政”等。
直到宋代,皇帝和大臣們才通稱帝令為“圣旨”。
而最早在圣旨開頭使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的,是明太祖朱元璋。
圣旨開場白是怎么斷句的?
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為了彰顯其“天子”的合法性,自稱“奉天法祖”,還在手持玉圭上刻了“奉天法祖”四字。
自此,朱元璋開始自稱“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并作為圣旨的“開場白”。
聽著威武大氣,于是乎,歷代沿傳,形成了圣旨開頭語的固定形式。
而這八個字正確的斷句應該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圣旨如何防偽?
皇帝對大臣下圣旨,其軸柄質地按官員品級不同,嚴格區(qū)別:一品為玉軸,二品為黑犀牛角軸,三品為貼金軸,四品和五品為黑牛角軸。
圣旨的布料倒是都一樣,但是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制成的綾錦織品,圖案多為祥云瑞鶴,富麗堂皇。圣旨兩端則有翻飛的銀色巨龍作為“防偽”標志。
有些重要的圣旨還有另一個防偽絕招,圣旨的絹布上印滿了祥云圖案,就像今天的防偽水印一樣,而且所有的圣旨開頭的第一個字,必須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
到了清朝溥儀時代,圣旨已經(jīng)變成了“指敘令”,“制誥之寶”玉璽則換成了“司法部印”。
透過燈光,會發(fā)現(xiàn)指敘令居然暗藏著“滿洲帝國”4個字的水印防偽標記。
但若是遇上趙高那種徹頭徹尾的矯旨,就沒辦法了。
圣旨是誰寫的?
不管是電視,還是真跡。圣旨上的字跡堪稱書法中的精品。那么,那一手好字都是誰寫的呢?
書寫圣旨的主要有三類人:一是皇帝御筆親書,二是翰林院編修書寫,三是請帝師或大書法家代書,而且文字嚴謹,幾乎達到了無可增刪的程度。
雙語圣旨
漢族統(tǒng)治中國的朝代,圣旨都是漢語一種。
像元朝清朝就會出現(xiàn)雙語甚至多語的圣旨。
定州曾出土元朝圣旨石碑,便是以八思巴文、漢文在碑體陰陽兩面雕寫,正面為八思巴文。
比較值得研究的是清朝,大多是滿漢雙語。
在清朝的圣旨中,一般漢文從最右端往左寫的是漢文,從最左端往右寫的是滿文,然后合于中幅而書日期,中間蓋一紅印——“制誥之寶”或“敕命之寶”。
漢滿雙語內容一致,一個事兒說兩遍,清朝的皇帝要是不掌握兩門外語,都不好意思下圣旨。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圣旨都是雙語的。
如果是“誥命”和“敕命”或者那種“奉天承運皇帝詔(制)曰”打頭的圣旨,它們都是滿漢合璧的。
如果是“傳位詔書”,留在宮內的也都是滿漢合璧的。
如果是“上諭”,這個既有純漢文的,也有純滿文的,還有滿漢合璧的。
如果是“奏折”,這個既有純漢文本的,也有純滿文本的,還有蒙文和藏文本的,滿漢合璧的也有……主要看皇帝心情。
白話圣旨
圣旨也不一定都是文字嚴謹,辭藻恰當,還有些大白話的圣旨。
白話圣旨是發(fā)公文的正式諭令,且不是口諭,含有必需完成的命令下達,也是正兒八經(jīng)的圣旨。
比如朱元璋,他是農(nóng)民出身,由于從小沒文化,當了皇帝之后依舊用白話發(fā)布圣旨,相比嚴肅的圣旨內容和語氣來講,他的白話圣旨總有些好玩,有這么一個事情,某群島有倭寇來犯,地方官吏問咋辦。
朱元璋一道圣旨說:“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告訴百姓們,準備好刀子,這幫家伙來了,殺了再說。欽此?!?/span>
除朱元璋之外,他兒子成祖朱棣也挺愛白話圣旨的,前面還加“奉天承運”,告訴你確實是圣旨,不得懷疑。
常例有: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
俺漢人地面西邊,西手里草地里西番各族頭目,與俺每近磨道。唯有必里阿卜束,自俺父皇太祖高皇帝得了西邊,便來入貢,那意思甚好。有今俺即了大位子,恁阿卜束的兒子結束,不忘俺太祖高皇帝恩德,知天道,便差侄阿卜束來京進貢,十分至誠。俺見這好意思,就將必里千戶所升起作衛(wèi)。中書舍人便將俺的言語誥里面寫得仔細回去,升他做明威將軍、必里衛(wèi)指揮僉事,世世子孫做勾當者。本族西番聽管領著。若有不聽管屬者,將大法度治他,爾兵曹如敕勿怠。
永樂元年五月初五日 上鈐敕命之寶。
成吉思汗也愛說白話,想啥說啥。
喜歡丘處機,一道圣旨昭示基情:
宣差都元帥賈昌傳奉成吉思皇帝圣旨:
丘神仙你春月行程別來,至夏日路上炎熱艱難來。沿路好底鋪馬得騎來么?路里飲食廣多不少來么?你到宣德州等處,官員好覷你來么?下頭百姓得來么?你身起心里好么?我這里常思量著神仙你,我不曾忘了你,你休忘了我者。
癸未年十一月五日。
而那有名的雍正批田文鏡折:
朕就是這樣漢子!就是這樣秉性!就是這樣皇帝!爾等大臣若不負朕,朕再不負爾等也。勉之!
這個叫白話批折,和白話圣旨是兩回事。白話批折只是簡單的回復,不一定有具體的事物指向,經(jīng)常有表狀態(tài)“朕知道了”“好事好事”一類。
雖說圣旨千姿百態(tài),但所表達的含義古來都一樣,是帝王權力的象征,極具權威。
不然當年扶蘇也不會一見圣旨,話都不多問,立馬自殺去了。
當然這也可以從側面體現(xiàn)出來,古人對待爹娘的話跟現(xiàn)在是不同的。
比如過去:
“扶蘇,吃飯了?!?/span>
“諾!”
而現(xiàn)在呢:
“將夜,吃飯了?!?/span>
“別吵,等我打完這把?!?/span>
充分說明社會在進步,人類自主意識大大蘇醒。
喜哉喜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