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拯救不快樂的神器,每每在生活里受了挫,大多數(shù)人都會轉(zhuǎn)頭撲向......汽水、蛋糕、奶茶、冰激凌等等肥宅快樂系列。
本編的深閨密友老徐,就是一個典型的嗜糖如命的死宅,經(jīng)典口頭禪:如果感到悲傷你就吃吃糖,一個不夠就吃倆。對人類來說,這不僅僅是一種味覺上的安慰,還有更深層的生理支持:糖,是真的能夠緩解焦慮、愉悅情緒。
這可能就是辦公室下午,總是被奶茶占領的原因。
吃糖(獎賞)可以作用于大腦室旁(PVN)中的促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釋放激素(CRH)神經(jīng)元,這些神經(jīng)元將動態(tài)響應獎勵刺激來調(diào)節(jié)壓力緩沖效應;另外,大腦中的愉悅中樞伏隔核也會被激活(順帶提一句,伏隔核也會被可卡因激活),釋放出讓我們感覺更好的多巴胺。
史前時期,人類就已知道從鮮果、蜂蜜、植物中攝取甜味食物。果實成熟時間短,蜂蜜和植物中的甜味食物也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的祖先總是盡可能多地積累糖分、儲備能量;之后又發(fā)展為從谷物中制取飴糖,繼而發(fā)展為從甘蔗甜菜中制糖等。
今天你隨便走進一家超市,仔細查看各類加工食品的配料表,都會發(fā)現(xiàn)無處不在的糖,即使是各類肉腸和罐頭等咸味食物里,都少不了它們的身影。
糖的作用不僅僅在產(chǎn)生甜味,它可以和蛋白質(zhì)產(chǎn)生美拉德反應,可以在高溫下產(chǎn)生焦化反應,這些都能大大地增加食物的香氣,調(diào)和食物單調(diào)的口感;即使在家常烹飪中,我們也大量地使用糖實現(xiàn)上色和調(diào)味。
但是人類在很長的時間里,都忽略了一點:這些總是愉悅我們的「甜蜜」,其實是危險的惡魔。「糖比毒品更容易讓人上癮,而且更容易讓人得病,但是毒品不合法,糖卻是合法的?!?/strong>
為了證實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澳大利亞導演 DamonGameau 拿自己做了一個實驗: 他把自己當小白鼠,連續(xù) 60 天,每天吃攝入約 160g 的糖。在連續(xù) 60 天的時間內(nèi),Damon 并不吃糖果、汽水這樣的含糖量高的食品,所有的糖都來自于公認的健康食品。
實驗結(jié)束后,他的體重增加了 8.5kg ,比體重增加更可怕的是,他通過體檢發(fā)現(xiàn)自己的谷丙轉(zhuǎn)氨酶已超過安全范圍,還有了脂肪肝,很可能導致胰島素抵抗和 2 型糖尿病。
當然了,以上我們提到的糖,主要是指「添加糖」,也就是那些不是食物本身含有的糖,主要是指含糖飲料、零食以及烹飪時加入的白砂糖等等,而不是指葡萄糖、淀粉、纖維素等等。大量研究表明,相較于葡萄糖和淀粉,食品中的「添加糖」可以誘導血脂升高、胰島素抵抗、血小板功能障礙等等,最終導致肥胖、冠心病、糖尿病的發(fā)生。
人體對葡萄糖以及淀粉等的處理代謝是沒有任何問題的,這些糖可以有效地被轉(zhuǎn)化為能量。
但是「添加糖」中的果糖則會引起我們體內(nèi)瘦素抵抗,瘦素是脂肪細胞產(chǎn)生,我們體內(nèi)的控食天使,當你飽了,瘦素就傳遞信息給你的大腦,讓你停下并且降低饑餓激素的水平。
但是一旦攝入的果糖過量,瘦素的信號就會錯亂,你的饑餓水平完全不會降低,大腦會以為你還需要更多脂肪。同時,吃糖又可以促使多巴胺地分泌,讓我們對此上癮,吃更多的糖,造成更多的脂肪堆積。
這種脂肪堆積會引起全身的連鎖反應,導致我們前面提到一系列疾病。
僅在 2012 年,美國就有 702,308 例心血管及代謝疾病相關的死亡,其中證明有 10.8% 的冠心病死亡以及 14.8% 的糖尿病死亡與含糖飲料相關。2015 年 2 月,美國飲食咨詢委員會提到,脂肪不是對健康最差的營養(yǎng),而是糖;2015 年 3 月,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宣布向隱形的糖宣戰(zhàn),限制成年人每天的糖攝取量不超過 6 茶匙。
少買飲料和零食,盡量選擇無「添加糖」的食品,多吃粗糧、蔬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用水果代替甜食,這些都是有效的控糖方法。
當然了,你對的甜味的感知度,也會影響你的攝入量。
人的味蕾受體細胞(TRC)一共有三類,負責甜味感受的是第二類,糖分子進入人體后與特定蛋白結(jié)合后激活相關的酶并釋放能量信號,使得鈣離子釋放,引起細胞膜電勢的改變從而導致神經(jīng)信號的傳遞。
TAS1R3 基因是味蕾受體基因家族中的一員,負責編碼 G蛋白受體,是決定人對甜味的感受和反映的主要基因之一。
所以你對甜味的敏感度如何呢?歡迎來你的基因里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