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我是第一次去,以前也沒想過要去,這幾年去日本旅行成了大部分中國人說走就走的小確幸,去過的一些朋友回來評價都不錯,作為好奇心重的雙魚寶寶當然要去親眼見證一下才可以。
我的計劃其實挺亂的,只去了東京和京都兩個城市,富士山也只是遠遠的看了一下,所以體驗上可能和你有所偏差,那很正常就當我自說自話好了。
一、衛(wèi)生
大多數(shù)人對日本的第一印象可能就是干凈了吧。馬路上沒有垃圾、沒有衛(wèi)生死角、公共廁所干凈……這一點我真的真的真的沒有特別大的感觸!我想中國人對日本干凈的主要印象可能來自于普及地、可以自動洗屁屁的馬桶圈吧。因為我們一直住在UAE,所以這一點個人覺得沒差太多,穆斯林國家的廁所都會有一個清洗下身的噴頭,水流量還比那個馬桶圈大很多,習慣了這種大水沖流的清爽感,我總覺得那個馬桶圈的涓涓細流什么時候才可以洗完?!
其實現(xiàn)在中國大城市也都很干凈呀,上海、北京包括我這次去的西安,馬路上都沒有什么垃圾,可能居民生活的小區(qū)垃圾站這里的衛(wèi)生還有待進一步改進,但近幾年的進步和改善其實是很明顯的。
二、交通
日本的交通實在是太復雜,上海的地鐵相對來說就真的容易多了,如果把兩個同樣是第一次到這個城市,不熟悉這個地方語言的老外放到東京和上海,那上海對他們來說肯定容易太多了!地鐵幾乎可以到整個城市的任何角落,還有便宜發(fā)達的出租車行業(yè)。反正在上海我用高德,在日本和迪拜用谷歌地圖,同樣清楚的指示下我有時還能在日本走得一頭霧水。(當然這不排除本人比較笨的原因)
三、價格
日本買東西貴是我的直觀體驗,就是和購物土豪地迪拜來比,日本也不便宜。相同區(qū)域(比如說都是商場,或都是地攤)、相似物品,日本絕對不會算便宜。
它的另一貴當然就是交通,無論是出租車還是自租車都挺貴的。
四、食物
日本吃飯價廉物美!我去過馬路邊的小店家,也去過網(wǎng)上推薦的網(wǎng)紅餐廳,還有看著挺有特色就自己隨便進的餐廳,價格都不貴。當然這也可能是因為迪拜的日料太貴而引起的我的偏差認識。舉例就是我一個人點了份鴨肉火鍋,上來的是兩人份的(它規(guī)定就沒有一人份),餐廳在東京新宿區(qū)的酒店區(qū)域中,很傳統(tǒng)、很有特色的一家家族經營的店,鴨肉火鍋我看是菜單上比較隆重的了,那天我一個人吃了大約500人民幣吧,實在是太劃算了,味道超級好就不說了,相同的東西如果在迪拜可能就是翻倍或三倍啦。
五、人文
每到一個地方,坐下來看看當?shù)氐呐⒆邮俏业牧晳T。我發(fā)現(xiàn)日本女生最大的特點就是——發(fā)型都是有留海的??赡芪疫@種丸子頭早已不流行的原因吧,反正從發(fā)型上很容易分清楚對面的亞洲女性是日本本土居民還是游客。還有一個很大的特征是,日本女人不翹二郎腿(反正我是一個也沒有見到)。
禮貌守規(guī)矩是我對日本人全部印象,有的時候我甚至覺得有點過了頭,太過機械化反而少了一點點隨意性了。日本有中規(guī)中矩的大叔、有一個人對著商場大廣告跳舞的青年、有點頭哈腰的婦女、有露宿街頭的流浪漢……特別漂亮的日本女人很少,打扮很有特色的倒是常見。老人的著裝要比中國大多數(shù)老人合體很多(至少不會一看就是兒子女兒的舊衣服),對人的態(tài)度也會溫和很多。(就拿問路一件事情來看,在香港我遇到過非送我到車站的姐姐,在意大利有連比帶畫圖的奶奶……可是在日本,我只能得到簡單的禮貌的回答,區(qū)別只是在英文好的多說幾句,英文差的少說幾句罷了。)
六、風景
一個島國,四面環(huán)海,空氣濕度高那是一定的。這對植物的生長自然是有好處的,熱帶國家UAE在綠化面積這一點上自然是沒有可比性。但和中國的地大物博來說,日本的自然風貌其實沒有太讓人驚艷的地方。當然日本人的特有的房屋建筑和街道設計深得本宮心意,我想這受影響于兒時看的那些動畫片吧。日本的各式小庭院是很適合居住的,難怪日本的茶道、插花道等都很盛行,在這樣的房子里,喝喝茶、插插花,看著滿園綠意郁郁,實在是懈意得很。這個其實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特色,說不上誰更好誰差一點點。
七、景點
不管是東京還是京都,都有濃郁的宗教文化氣息,幾個大景點都是神社。就像在意大利把教堂看煩了,在日本,神社我是看了個夠。當然可能我來的也不是時候,沒有櫻花,也滑不了雪,玩的東西真的不多。我其實就按著網(wǎng)上說的幾個大景點,大概走了一圈。
八、住房
我只能說酒店太小了,廁所臺面什么的都比較低,馬桶也很小??赡苓@和日本人的生活習慣和平均身高有關,遇到的幾個洗面臺我都覺得有點低。酒店特別講排場的很少,我的第一個酒店我從門口過都沒認出來,外面看長得像個公共廁所一樣。走廊、電梯、層高、房間內面積,都可以用小、窄、矮來概括。當然我住的是中等價位的酒店,你們住習慣超五星的人可能和我感受不同。
九、氣候
還是那句話,我去的不是時候吧,沒有櫻花、沒有滑雪。有的只是高溫度和高濕度。比較溫度日本當然沒有法和四五十度的迪拜比,但我在日本流的汗,絕對比在迪拜趟得多。我們到了夏天基本不在戶外長呆,就算是熱也不會出太多汗。這么說吧,我在日本妝是一定不用花了,因為一出門馬上被汗洗掉,晚上回酒店這內衣都是濕的(我是有多能忍才沒有中途把內衣給脫掉)。這種濕度上海和迪拜都是沒有的,我只是特別好奇,這日本女生怎么還能在這么熱的天不怎么出汗呢(至少她們看著比我有人樣多了),估計就是習慣了。
十、我的最大打擊
不用說了,說出來都是淚。到了日本才真正認識到自己的碼子大!在迪拜算是苗條的我到了上海被人家說“寬”,到了日本直接從身材上就可以把我從一堆日本人里區(qū)分出來。遇到BANANA REPULIC打折,興致很高的選了好幾件,沒一件穿得下,所有的小裙子都是裹棕子一樣的存在。什么MUJI風、什么“斷取舍風”和我身上都是“精神病風”。好吧,氣質不同,無法駕馭。就我這種“人高馬大”叫我如何學日本女人的溫柔似水呢?沒有這個外貌條件就不要東施效顰了吧,就算發(fā)起嗲來估計也讓人有種“你到底想干嘛!”的恐懼感吧。
得!我對日本并不了解,住了一周,走走、看看、吃吃、買買,說特別喜歡真談不上,說不待見也不至于,總之是沒有一定要再去一次的沖動,也沒有再也不來的決絕,很佛性有沒有。
寫下此文,只算是對自己的日本之行畫上一個句號的交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