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玄菟郡址究竟在哪里
趙廣慶
撫順人對“玄菟”并不陌生?,F(xiàn)在,這里有玄菟路、玄菟園、玄菟飯店等。它幾乎成為撫順的代名詞。其實“玄菟”二字究竟是什么意思,一些人也許并不十分清楚。
先來說說什么是“玄菟”?“玄”,天青色?!墩f文》注為“黑而有赤也?!薄拜恕弊x作[tu徒],是虎的別名。這種虎的全稱叫作於[wu烏]菟,雄猛得很。《漢詩·藝文志·射虎行》里有詩句:“白額於虎距當?shù)?,城邊日落無人過?!闭f的是城邊大路上有一只於虎,從日出到日落沒有人敢從這里經(jīng)過。玄菟,就是黑虎。我們把這種解釋叫作“黑虎”說。還有另外一種解釋。玄者,北方也,菟者,東方也。“玄菟“,東北方之意。我們把這種解釋叫作“五行說”。兩說互補,可以理解為“雄距東北方之虎?!?/p>
一百多年前的朝鮮 想象中的漢代風格建筑(本網(wǎng)編輯配圖)
“玄菟郡”之名出現(xiàn)在漢代。兩漢之交,天下板蕩,選用“玄菟”這樣一個虎虎生威的郡名,即夸耀漢代武力之功,又有威懾之意。按“五行說”,虎為寅,寅在南,代表著“火德興旺”。
玄菟郡是漢武帝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設立的。這是一個相當于現(xiàn)今省級建制的領導機構。初設在朝鮮半島咸鏡南道的沃沮城。我們把這個玄菟城稱作第一郡址。到了西漢昭帝始元五年(公元前82年),玄菟郡北遷新賓縣永陵境內。我們把這里叫作第二玄菟郡址。
永陵境內的玄菟郡遺址,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就進行過考察和發(fā)掘。1979年,撫順市博物館對遺址又進行了比較系統(tǒng)地勘測。東墻殘址長約100米,西墻殘址長約147米,南墻殘址約長215米。城址內有大量簡瓦、板瓦殘片。瓦面多為繩紋、網(wǎng)格紋、菱形紋、回字紋。還有云紋半瓦、圓瓦、文字瓦、花瓣紋瓦。經(jīng)科學驗證,確指城址年代為漢魏時期。為漢玄菟郡的第二郡址。目前有些學者,對這一認定扔有異意。比如吉林大學張博泉教授認定在東遼河的赫爾蘇驛(見張博泉《東北地方史稿》)。但多數(shù)學者已經(jīng)取得共識。
一百多年前的朝鮮 想象中的漢代風格建筑(本網(wǎng)編輯配圖)
玄菟郡在新賓縣永陵境內存在195年,長達近兩個世紀之久。在此期間,這里成為遼東(包括吉林南部地區(qū))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為什么如此高級別的領導機關設在這里?這不是本文闡述的重點,但是要指出,除了這里有玄菟郡的附郭縣----高句麗縣之外,更重要的是這里是古代的戰(zhàn)略要地,這個地理和歷史的優(yōu)勢,至今仍然被政治家、軍事家們所共識。這是新賓人的歷史驕傲,也是撫順人的歷史驕傲。
現(xiàn)在我們要談談玄菟郡的第三址。這個問題很復雜,大家的看法也很不一致。我們不妨把來龍去脈說得比較清楚一點。
東漢安帝永初六年(公元112年),玄菟郡由新賓縣永陵境內遷出。遷移的原因是由于高句麗的進攻。據(jù)史料記載,僅從公元105年至公元111年,計7年間,高句麗大規(guī)模襲擊玄菟郡達12次之多。當時漢王朝正處于風雨飄搖之中。北匈奴連年騷擾,鮮卑人步步逼進,朝廷內宦官擅權,整個大漢江山岌岌可危,已經(jīng)無力東顧了。在內憂外患之下,玄菟郡只好再次內移西遷。
西遷后的玄菟郡址究竟在何處?現(xiàn)在的史料至少有4種觀點。(1)、在遼陽東北200里。《資治通鑒·魏紀》:“置玄菟郡于遼(指今遼陽)東北二百里”。(2)、在今沈陽東北?!蹲x史方輿紀要》、《三國郡縣圖》、《晉地理圖》均把玄菟郡址標注在今鐵嶺泛河流域。(3)、在沈陽市東陵區(qū)上柏官屯。譚其驤先生主編的《中國歷史地圖集》及所附《東北地區(qū)說明書》把玄菟郡標注在今沈陽市東陵區(qū)上柏官屯古城址。日本學者白鳥庫吉、箭內亙等認為玄菟郡治在今沈陽城內或在其附近。(4)、在撫順市區(qū)內。日本學者八木奘三郎《續(xù)滿洲古跡志》、《滿洲都城市沿革考》稱玄菟郡治在今撫順市附近。遼寧省博物館編《遼寧史跡資料》和孫進己、馮永謙編《東北歷史地理》均確指撫順勞動公園古城址為第三玄菟郡址。日本人渡邊三三認為在撫順市區(qū)永安臺上。
經(jīng)過解放后半個多世紀的研究,現(xiàn)在鐵嶺等說聲音蓋寡。剩下來只有撫順勞動公園說與沈陽上柏官屯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