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還沒高興幾天,鄭成功又收到了一封兵部尚書唐顯悅的信,看完信后勃然大怒,馬上向堂兄下了一個命令:處死自己的妻子,兒子,孫子。這是為何,唐顯悅信中究竟寫了什么?
鄭成功的兒子鄭經(jīng),從小就被寄予厚望,而且一直是被當(dāng)作繼承人來培養(yǎng)。在19歲那一年,鄭成功為其娶了南明兵部尚書唐顯悅的孫女唐氏為妻。
可鄭經(jīng)不喜歡她,卻和四弟的乳母陳昭娘打得火熱。不久后,陳昭娘生下了一個男孩。但是鄭經(jīng)怕鄭成功生氣,不敢告訴他這孩子是自己和乳母所生,就騙鄭成功說是自己的小妾所生。
鄭成功不明就里,賞賜了他們不少東西。
這可氣壞了唐氏,她向爺爺唐顯悅哭訴。唐顯悅一怒之下,寫信告訴鄭成功事情的真相,還在信中大罵: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
(《臺灣外紀(jì)·卷十二》:“三父八母,乳母亦居其一。令郎狎而生子,不聞飭責(zé),反加賞賚。此治家不正,安能治國乎?”)
鄭成功一生光明磊落,保家衛(wèi)國,受人愛戴,卻沒想到,兒子管教無方,出現(xiàn)這種丑事,讓鄭成功顏面掃地。他是一個道德觀念很強的人,曾經(jīng)頒發(fā)過一條命令:如果有與人私通者,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直接處死。
現(xiàn)在丑聞竟然發(fā)生在自己家里,他當(dāng)即對堂兄鄭泰發(fā)出命令:吾妻,管教無力,殺之;子鄭經(jīng)通奸,杖斃;昭娘通奸,沉海;孫,同昭娘陳海。
鄭泰于心不忍,想要勸阻,鄭成功卻拔出佩劍,要求殺無赦。
但是,鄭泰覺得這些人都是鄭成功的至親,鄭泰不敢執(zhí)行,而且也不忍心下手。就勸阻他說:要不殺死乳母就算了。而且,大家都認為這是鄭成功一時的沖動的決定,所以都聯(lián)合起來抗命。
鄭成功見鄭泰沒有行動,又再次派將士去鄭經(jīng)所在的廈門執(zhí)行??膳扇サ膶⑹勘粡B門的守將抓了起來,廈門的守將集體抗命。
鄭成功一看,手下的人都不聽自己的命令,在軍隊中已經(jīng)沒有威信了,加上父親的死,永歷皇帝的死以及自身的疾病等因素,鄭成功終于撐不住了,急火攻心,一口鮮血吐出來。
這天,臺灣島上暴風(fēng)肆虐,鄭成功知道自己已經(jīng)時日無多,他一反常態(tài),將十幾年未穿過的儒服儒帶找出來,端端正正地穿在身上,打開朱元璋寫的太祖訓(xùn),一邊飲酒一邊翻讀,時而放聲大笑,時而淚流滿面。
天亮的時候,他長嘆一聲,說了一番話:自國家飄零以來,枕戈泣血,十有七年,進退無懼,罪案日增,忠孝兩虧,死不瞑目,吾有何臉面面見先帝于地下。
說完,他用自己的雙手抓破了雙臉,含恨而終。時年39歲。
一代民族英雄,為了國家,馳騁疆場幾十年,卻英年早逝,真是令人扼腕嘆息。
他為了維護正義和倫理,要殺掉自己的至親,看似冷酷無情,實屬無奈之舉,同時也是對規(guī)則的維護。
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鄭成功的做法,讓百姓由衷感到敬佩,同時也感受到他的大公無私。
當(dāng)我們聽聞一些聳人聽聞的事情之后,不要急著下判斷,應(yīng)該先深入了解事情的真相,背后的原因,理性看待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