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傳統(tǒng)名方之保元湯
47、保元湯
保元湯方劑的資料介紹,其中包含方劑組成、功能主治及使用方法等信息,其內(nèi)容僅供中醫(yī)學(xué)愛好者參考與學(xué)習(xí),配藥及使用該方劑請遵循醫(yī)生的指導(dǎo)。
1、《博愛心鑒》卷上:保元湯
別名:參耆湯、參耆飲、保元丹
組成配方:人參1錢,黃耆3錢,甘草1錢,肉桂5分至7分。
功能主治:補(bǔ)氣溫陽,滋養(yǎng)益氣,扶弱補(bǔ)虛。主元?dú)馓撊?,精神倦怠,肌肉柔慢,飲食少進(jìn),面青(白光)白,睡臥寧靜,痘頂不起,漿不足,及有雜證。氣血不足,嬰兒怯弱,痘毒內(nèi)陷,面色蒼白,氣陷久瀉,肢體無力,肺脾虛弱,惡寒自汗。
用法用量:參耆湯(《痘疹活幼至寶》卷終)、參耆飲(《簡明醫(yī)彀》卷六)、保元丹(《全國中藥成藥處方集》(沈陽方)。
注意:血熱毒壅之火證禁用;禁忌生冷。
各家論述:1.《博愛心鑒》:人參益內(nèi),甘草和中,實(shí)表宜用黃耆,助陽須憑官桂。前三味得三才之道體,后一味扶一命之巔危。2.《古今名醫(yī)方論》引柯韻伯:參、耆非桂引道,不能獨(dú)樹其功;桂不得甘草和平氣血,亦不能緒其條理。
2、《醫(yī)學(xué)集成》卷三:保元湯
組成配方:蒼術(shù)、黃柏、當(dāng)歸、獨(dú)活、靈仙、加皮、防己、牛膝、姜、酒。
功能主治:內(nèi)因濕熱,致成濕腳氣,腫而又紅。
加減:熱盛,加芩、連。
3、《外科正宗》卷四:保元湯
組成配方:人參1錢,黃耆1錢,白術(shù)1錢,甘草3分。
功能主治:助脾健胃。主痘癰出膿之后,脾胃虛弱,膿清不斂者。氣血虛弱,痘癰留經(jīng)絡(luò)中,發(fā)無定處腫不紅。
用法用量:《金鑒》有當(dāng)歸一錢。
4)《玉案》卷五:保元湯
組成配方:石斛1錢,巴戟天1錢,人參1錢,白茯苓1錢,黃柏7分,柴胡7分,甘草7分,地骨皮7分,黃連1錢2分,荊芥6分,知母6分,升麻6分。
功能主治:赤白帶下,久久不愈,氣血虧損。
用法用量:加大棗2枚,水煎,空心服。
5、《易簡方便》卷四:保元湯
組成配方:肉桂2錢,生耆4錢,生甘草1錢。
功能主治:陰疽。
用法用量:水煎服。
6、《觀聚方要補(bǔ)》卷一:保元湯
組成配方:桂枝
功能主治:主中風(fēng)虛脫,卒然昏迷,不省人事,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水煎服。
加減:腎氣易動而燥者,加芍藥、地黃。
7、《種痘新書》卷十二:保元湯
組成配方:炙耆3錢,人參1錢5分,炙草7分,川芎1錢,肉桂1錢,白術(shù)1錢。
功能主治:痘頂陷皮薄而軟者。
用法用量:加生姜、大棗,水煎服。
加減:氣不行,加木香。
8、《痘疹仁端錄》卷十一:保元湯
組成配方:人參、黃耆、甘草、黃芩、阿膠、杜仲。
功能主治:婦女出痘膿期。
用法用量:水煎服。
9、《片玉痘疹》卷三:保元湯
組成配方:人參、黃耆、甘草、牛蒡子、木香、防風(fēng)、白芷、青皮、官桂、當(dāng)歸、生地、麥冬、桔梗、連翹。
功能主治:補(bǔ)氣。主血虛氣實(shí),血至而氣不至,痘起發(fā)四周紅活有水色,中心頂陷不起者。
用法用量:上以大棗、蓮肉、糯米為引,水煎,空心服。
10、《會約》卷十二:保元湯
組成配方:熟地3~5錢,棗皮2錢,山藥1錢半,菟絲子(炒香,搗碎)2~3錢,五味3分,益智仁(酒炒)1錢,附子1錢半,肉桂1~2錢。
功能主治:補(bǔ)陰固澀。主腎虛無火而下焦滑遺者。
用法用量:水煎,空心服。
加減:虛滑遺甚者,加金櫻子(凈肉)2錢,或加烏梅2個;兼大便溏泄,加骨脂、吳茱萸之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