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歷史典故,讀懂中華滄桑3
11、問鼎中原
鼎是古代國家權(quán)力的象征,楚莊王問鼎之輕重,有取代周室之意,“問鼎中原”源于此。
12、臥薪嘗膽
越王勾踐臥薪嘗膽,歷經(jīng)22年,報仇雪恨滅吳國,成為春秋時代最后一個霸主。
13、可與同患,難與處安
相傳范蠡獻美女西施于吳王夫差,使其沉于美色,越由此滅吳。勾踐成霸業(yè)后,尊范蠡為上將軍。但范蠡認為:“大名之后,難以久居”,認為越王“可與同患,難與處安”,后攜西施隱退到陶邑經(jīng)商,身家巨萬,人稱為“陶朱公”,被后世商人奉為保護神。
14、三家分晉
春秋時期,晉國的兵力雖然強大,但“政出多門”不能統(tǒng)一力量重振霸業(yè),多年后被“韓、趙、魏”三家分割而亡。
15、商鞅變法
商鞅(yāng),原名公孫鞅,秦孝公期間,其通過變法使秦國變的強大,但因執(zhí)法惹了太子,太子(秦惠文王)即位后用車裂之刑(五馬分尸)將其處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