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一章
傳世本:“大器晚成”
帛書本:“大器免成”
同樣是一字之差。一個是持之以桓之意,表示大才都是很晚才成就出來的;一個卻是順其自然之意,表示大才都不是刻意成就、人為造就而來的。
可以看出,“大器晚成”在《道德經(jīng)》體系中完全就是個外來戶,上無依下無靠,突兀而孤零零的,如同飛來之石一般。但“大器免成”,卻是與整本文意相通的。
《道德經(jīng)》說”大巧若拙“,我們總覺得自然界的素材不夠完美,想要人為去改造它,制作成器。但我們制作出來的任何器物,都遠(yuǎn)遠(yuǎn)比不上自然界一片樹葉,一只小鳥那么精巧。
所以,天成之才,才是大才;人為造就之才,反而是拙才。試圖把人塑造成器,才真正是“奪天之造化”,不過是變巧為拙,變美為丑而已。
第四處:《道德經(jīng)》第七十一章
傳世本:“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帛書本:“知不知,上;不知不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span>
說實話,“不知知”這句話,我一直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感覺莫名其妙,怎么也解釋不通。我在網(wǎng)上翻來復(fù)去才找到一個勉強看得過去的解釋——“知道表現(xiàn)為不知道,這才是高明;不知道表現(xiàn)為知道,這就不夠理智”
這個解釋一下就把老子的形象拉低了無數(shù)個檔次,整個一裝模作樣、世故狡詐的老頭嘛!說好的“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呢?怎么能明明知道卻裝不知道這么腹黑呢!難怪有學(xué)者把《道德經(jīng)》讀成陰謀論了??磥砀揪筒皇抢献痈购?,而是讀老子的人內(nèi)心太奸詐。
后來我讀了一遍《莊子》,這才恍然大悟?!肚f子》里有個叫南榮趎的,他說:“鄰里的人生了病,周圍的鄉(xiāng)鄰詢問他,生病的人能夠說明自己的病情,而能夠把自己的病情說個清楚的人,那就算不上是生了重病。
這就是“知不知”和“不知不知”的差別了:能夠把自己的病情說清楚的人,就算不上是生了重??;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生了什么病,那才是真正的重病。
莊子由此大發(fā)感慨:我們都知道,對父母說的話一味稱贊,對領(lǐng)導(dǎo)說的話一味奉承,這是“諂媚”的行為。但如今社會潮流認(rèn)為是對的,我們往往也會贊成;社會潮流認(rèn)為是錯的,我們往往也會反對,我們這樣生活著,豈不正是一直在“諂媚”然而自己還不知道嗎?
我們穿著華美的衣裳,打扮艷麗的容貌,修飾自己的言行,討好獻(xiàn)媚于舉世之人,卻并不認(rèn)為這就是諂媚與阿諛,這不正是最大的迷惑嗎!是: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樣安于卑下;存善心要像深潭中的水那樣清澈平靜;與人交往要像水那樣心存友善;說話要像水那樣真誠恪守信用;為政要像水有條有理,把國家治理好;辦事要像水那樣發(fā)揮所長,無所不能;行為要像水那樣待機而動。最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像水那樣與物無爭,所以才沒有什么過失、怨尤和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