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1mb大清機密檔案(多圖)1
雍正
1729年,清軍在西北與準噶爾蒙古激戰(zhàn)正酣。雍正皇帝以內(nèi)閣在外恐泄密為由,決定設立軍機處。隨著時間的推移,軍機處逐漸成為全國的統(tǒng)治中心,軍機大臣更是權傾朝野。
明朝初期,內(nèi)閣制取代了丞相制,這種以團體決策為上的治國模式沿用到了清朝。隨著邊疆戰(zhàn)事頻發(fā),雍正開始擔心起保密工作。他認為內(nèi)閣平時沒有固定的辦事衙門,缺乏管理。幾天后,皇帝的寢宮旁邊就騰出了一個值班房,這就是最早的軍機處。
軍機大臣由皇帝親信的滿漢大學士、尚書、侍郎等兼任,滿漢官員基本各半。此后每逢大事,軍機大臣必須要在軍機處開會商討,皇上會隨時參與。
滿屋:負責滿語、蒙語、藏語以及各藩部文書的研究
漢屋:負責漢語文書的研究
內(nèi)翻書屋:負責滿、漢、蒙、英等各種外語互相之間的翻譯工作
方略館:記錄軍事及政事,纂編成書
歷史上每一年的軍機大臣名單都有記錄,排在第一位的是首席軍機大臣,他擁有的權力最大。隨著國內(nèi)外局勢變動,軍機大臣的人選會隨時增減。雍正為了秉持公正公開的原則,首次準許漢族官員進入到清朝最高決策層,張廷玉就是第一個的漢族軍機大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