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亡清興六十年】16帝師督遼
【明亡清興六十年】17寧遠大捷
【明亡清興六十年】18覺華島之戰(zhàn)
《明亡清興六十年》
《明亡清興六十年》是閻先生集幾十年學術(shù)總結(jié),詳細敘述了1583年-1644年60年間
明亡清興的歷史往事,總結(jié)了明亡清興的歷史教訓。為做到講座內(nèi)容與歷史事實相吻合閻先生曾數(shù)次到遼寧、黑龍江、廣東等地實地考察。
明何以亡?清何以興?我想通過下面的文字來說明
在明亡清興六十年的風起云涌中,兩個王朝的興衰更替,顯示著那些崢嶸歲月的刀光劍影。袁崇煥、萬歷、崇禎、努爾哈赤、皇太極、李自成,六個強勢男人的生死對決,回響著曾經(jīng)滄海橫流的吶喊與嘆息。一代名將袁崇煥的千古奇冤,塵封著過往的人情冷暖與世事的蒼涼,引來無數(shù)人的嘆息。
明朝的朝政自萬歷朝出現(xiàn)了六不做、六做。萬歷的兒子泰昌當了一個月的皇帝就駕崩
了,天啟帝則聽任閹黨和乳??褪辖Y(jié)黨專權(quán)禍亂國家,自己卻專攻木匠活。崇禎朝則將護國良將袁崇煥下獄論死,這都成了明朝亡國的根結(jié)。
明朝于后金(清)60年間大小戰(zhàn)爭12次其中明勝2次,后金勝10次。我們注意到明朝
勝后金的兩仗都是袁崇煥打的,而之前之后的幾任遼東守將都沒能超過袁督師,說明朝廷在用人上的失誤。于軍人品格方面,以前的軍隊將領(lǐng)沒有能夠像袁崇煥那樣做到率先垂范而袁督師做到了,這也是明軍制勝的原因之一。明朝萬歷年間,萬歷皇帝驕奢淫逸,導致了明朝國力跌入了低谷,明政府為了皇家貴族的利益,為了明朝可以長盛不衰,所以從老百姓身上剝削,搶掠,民不聊生。所以,在明政府的再三逼迫下,人民也漸漸的有了仇恨情緒。不久,萬歷皇帝駕崩,天啟皇帝繼位。
天啟皇帝也是一個昏君,他不問國家大事,讓太監(jiān)魏忠賢處理國家大事,使得本就衰弱的明王朝在此陷入危難之中。天啟皇帝很快就駕崩了,最后由崇禎皇帝繼位。崇禎皇帝雖然勤政,但是憑他的力量已經(jīng)無法挽冋墮落的明王朝。最終,李自成進京,崇禎皇帝自縊。李自成進京后不久,清軍就打入中原打進北京城,完成了愛新覺羅氏江山一統(tǒng)的千秋大業(yè)。
明朝的墮落和他們的政策,和君王的管理方法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侍珮O的平易近人,崇禎皇帝的高傲性格,足以讓我們明白“明亡清興”的原因,這一點相信能給大家許多啟發(fā)。
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往往能從這面鏡子中獲得很多為人處事的道理。事無巨細,達到國家政府,小到平民百姓,無不滲透這一道理。一個人如果平易近人,再小的人物也會成人如果驕橫,再大的人也會失敗。我們要以史為鑒,從歷史中認識自己,從歷史中得到更多的啟迪。
而清何以興呢?從多爾袞兩次爭當皇帝沒有成功這一事例中就可以看出,后金(清)的高層領(lǐng)導們雖然都想爭奪王位,但是他們沒有忘記民族的發(fā)展、國家興盛才是第一位的正是這種高瞻遠矚的心境才使得后金勝大明、折大順、繳大西從而興大清盡管我們講現(xiàn)代社會已和三百多年前的社會有所不同,但是萬變不離其宗。只有心胸開闊,志存高遠才能干大事,成大器。
背后算計他人永遠會被人算計,此等人不能成大器也,由于水平所限,讀書時的感想頗多,但是好像沒法用語言來表達,但我深深感到,只有知史、讀史才能從根本上認識自己,從歷史中汲取繹驗使之成為我們不斷前進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