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在戰(zhàn)斗開始后,如何在戰(zhàn)斗中保持戰(zhàn)斗勢能呢?
紛紛紜紜,斗亂而不可亂;渾渾沌沌,形圓而不可敗。(建議對照原文來看)
不死軍團,異鬼大軍《權力的游戲》,侵刪
要想把握管理之勢,先得弄清楚兩個概念:'亂'跟'敗'。
什么是亂?《始計篇》十二詭道之一'亂而取之','亂'指的是《謀攻篇》領導的'三不知',導致軍心'縻'、'惑'、'疑';
什么是?。俊缎衅?#39;敗兵若以銖稱鎰','敗'指的是領導者運籌無能,導致的《地形篇》說的'走、馳、陷、亂、崩、壞'六種'敗象'。
把握管理之勢的關鍵在于領導素質。戰(zhàn)場千變萬化,指揮將領不能亂。作為戰(zhàn)場指揮官,要為團隊注入信心,哪怕自己也不確定。只要指揮將領不亂,士兵就能專心戰(zhàn)斗。代表淝水之戰(zhàn),已經騷動的秦軍中那一聲大喊:'我們敗了,我們敗了。'讓前秦軍隊一潰千里,死傷無數。
草木皆兵,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什么叫局面之勢?就是說亂與治,怯與勇,弱與強這些都是比較產生的。斗爭雙方一方治,另一方就亂;一方怯,另一方就勇……局面的微弱變化,產生一邊倒的勢能。
從淝水之戰(zhàn)我們可以知道,所謂的'亂、怯、弱'跟實力沒多大關系,主要是心理因素。而想要控制士兵的心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戰(zhàn)斗潛能,形成有利于自己的局面之勢,就要把握'數、勢、形'。
張飛喝斷當陽橋,《三國演義》,侵刪
'形之',是故意暴露,對敵人示形,假裝攻打某處,敵人就會跟隨我們的節(jié)奏。
'予之',是給敵人小利,來引誘敵人。'取'是指'亂而取之',意思是假裝自己很慌亂,假裝失誤,假裝打不贏,讓對方覺得有可趁之機,對方才會出兵攻打。
'以卒待之','待'是指《虛實》'先處戰(zhàn)地而待敵'的主動權,《謀攻篇》'以虞待不虞'的控制權,也就是把敵人引誘到預先設定好的圈套。
赤壁一把火斷了曹操統(tǒng)一的念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詭道之勢就是先'形之'、'予之',然后'奪之'。
利用詭道之勢——敵人按照預期設定的節(jié)點進入圈套;
產生局面之勢——我方必定士氣大增,敵方慌亂不成陣型,
從而到達'兵不頓,利可全'的目的。
把握場位之勢的關鍵,在于求勢不求人。
'不責于人'是說個人心態(tài)是不以個人意志而轉移的。對這種現象,法國社會心理學家寫了一本書《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公司或企業(yè)動不動就說員工心態(tài)不好,忘了初心,不能吃苦耐勞,其實是公司發(fā)展出問題了。
某位大佬,出事之后才想起兄弟,之前干嘛去了?'對不起,臉盲,不認識兄弟。'
以上只是網絡上的一個段子,回到我們說的場位之勢。
“求之于勢”是說把軍隊放置在一個極度危險的場位。就像把木石放置在千丈高的高山上一樣,從而激發(fā)出無限的戰(zhàn)斗潛能,全身心的投入到戰(zhàn)斗當中,這就是場位之勢。
波隆射龍,《權力的游戲》,侵刪
把握戰(zhàn)斗勢能關鍵在于把握管理之勢,局面之勢,詭道之勢,以及場位之勢這四個方面。我們都知道孫子用兵作戰(zhàn)的原則是'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必以全爭于天下'。把握戰(zhàn)斗勢能之前,先把握陣地勢能……
孫武,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