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銅奔馬,又稱馬超龍雀、馬踏飛燕、銅奔馬、馬襲烏鴉、鷹掠馬、馬踏飛隼、凌云奔馬等,是東漢青銅器。
1969年武威縣人民公社社新鮮大隊第十三生產(chǎn)隊的村民在挖防空洞時,意外挖出了雷臺漢墓。雷臺漢墓出土了99件銅車馬武士儀仗俑和一件罕見的銅奔馬,不過銅奔馬當時并未讓人們看到它的真正價值。
真正讓銅奔馬大放光彩的是我國史學(xué)大家郭沫若,他第一次看到銅奔馬就對這件文物的造型大加贊賞。認為它既有風(fēng)馳電掣之勢,又符合力學(xué)平衡原理,是一件稀世珍寶。他建議當?shù)夭┪镳^帶著銅奔馬和唐代金銀棺去北京參展,也為這兩件文物進行了賣力的宣傳。后來銅奔馬果然在北京引起轟動。
這件東漢銅奔馬在創(chuàng)作上運用了高度寫實的手法,比例勻稱,造型精準,雖然沒有過多細節(jié)的刻畫,卻概括性地傳達出其基本形體與動勢。
2002年1月18日,東漢銅奔馬被列為《首批禁止出國(境)展覽文物目錄》,現(xiàn)收藏于甘肅博物館??吹剿恼嬲?,大家有沒有很驚喜,很意外啊!這銅奔馬應(yīng)該也是國寶中的搞笑擔(dān)當了,難怪博物館一直不讓人們看它的正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