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對李鴻章的評價褒貶不一。有人認為他是賣國賊,也有人認為他是晚清中興之臣。無論是吹還是捧,歷史擺在那,李鴻章是有不足的地方,但在有意無意中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發(fā)展,雖然他從中得到了不少好處,但也不是有些人說的那么不堪。
能在晚清時期得到慈禧的重用,李鴻章的才能非凡。因為清朝觀念保守堅持舊制,當時拒絕很多外來新事物,包括李鴻章自己一開始對這些“奇淫巧技”也有些質(zhì)疑,他開展洋務(wù)運動,主要是為了增強清朝的國力,觀念的轉(zhuǎn)變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當時中國通訊落后,此時的西方大多采用電報的形式傳遞訊息,曾經(jīng)有西方人想要將這種技術(shù)帶到中國,但是因為清政府的反對,最后在進入上海時被拒。西方人并不死心,這是一塊大蛋糕能帶來的好處太多,幾年后外國人接觸了李鴻章,此時洋務(wù)運動正在如火如荼的展開,并且收到了一些成效,清朝有識之士意識到了近代科技技術(shù)的好處。
李鴻章的思想也不像以前那么保守,當外國人提到架設(shè)電報的事情時,李鴻章同意了這件事,還準備親自做個嘗試。畢竟鋪設(shè)電報不是小事,花費的錢財不少,我們今天也不必嘲笑他的保守,任何新鮮事物都有個嘗試的過程,得到驗證才能普及開來,從這一點來看李鴻章還是比較謹慎的。
1879年,中國內(nèi)陸首條電報線路在天津和大沽鋪設(shè)開來,為驗證電報的快捷,他用快馬和電報做了個對比。他在大沽寫了“密鴻巧辰”讓人快馬加鞭送到天津,兩地距離百里之遠,即使八百里加急來回也要幾個小時,外國人表示這封密報他們動動手指幾分鐘都不要。
比賽開始后,送信人馬不停蹄一路狂奔,在去天津的路上接連換掉了幾匹馬,甚至其中有三匹被活活的跑死。送信完畢后得到的消息是,他們在抵達天津之前密報早已送達。李鴻章很驚訝,但是為了防止有貓膩,李鴻章讓自己信任的手下拿著一張密報去天津,再次之前不要看內(nèi)容,到了后發(fā)過來看是否一樣。
得到驗證結(jié)果后,李鴻章對這件事情做出最終結(jié)論,只有一個字那就是“好”。在他的大力推動下電報漸漸普及開來,按照慈禧的頑固的性格,如果不是李鴻章勸說,估計中國內(nèi)陸電報出現(xiàn)還要很多年。這就是今天的內(nèi)容,喜歡的朋友點個贊,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方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