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沒有經(jīng)歷過,我們也在電視上看過,古代的時候,每當遇到災(zāi)荒年的時候,糧食短缺,這時候糧食商人都會趁機撈錢,抬高糧食價格。因此老百姓們更加吃不上飯。這時候官府只好一方面開放糧,另一方面強制商人降低糧價。然而宋朝時期有位知府,卻反其道而行之,最后還受到了百姓的稱贊。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這位不走尋常路的杭州知府就是范仲淹。為了富國強兵,改善宋朝的現(xiàn)狀,因此,范仲淹在宋仁宗的支持下,實行慶歷新政。但是新政由于觸及到了很多人的利益,因此反對聲越來越大,最終被排擠出京。
離開京城之后,范仲淹相繼在很多地方擔任地方官,范仲淹雖然遭遇了嚴重挫折,但是他并沒有自此自暴自棄,在地方上,他仍然做出了一番成績,得到了百姓們的稱贊。在范仲淹稱為杭州知府的第二年,兩浙就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饑荒。
由于杭州一向生活富饒,就成為災(zāi)民們逃荒的首選之地。因此一時之間,杭州的災(zāi)民泛濫成災(zāi)。范仲淹知道不能寄希望于朝廷,因為每次朝廷賑災(zāi)的糧食到了地方之后,早就經(jīng)過了層層剝削,到達地方之后已經(jīng)寥寥無幾。
因此范仲淹就首先想到了一個辦法,他命令杭州的官員們都去游西湖。并且舉辦了賽龍舟比賽。那些官員們都不解,都這種火燒眉毛的時候了,知府大人不想辦法解決災(zāi)民問題,怎么還有心情組織集體游玩。但是很快,官員們紛紛恍然大悟。
很多富商都是依靠官府吃飯的,那些富商們看官員們都去游西湖了,紛紛抓住了如此良機,趕緊也去西湖巴結(jié)他們,畢竟那些當官的平時見一面頗為不容易。因此有官員有富商,消費是非常大的,這樣一來就促進了消費,增加了大量稅收。那么這些稅收都干嘛用了?
范仲淹讓那些寺廟趁著用工便宜,趕緊修建廟宇,并且官府也會給他們資助一部分錢款。那些得來了稅收就用在這個地方。那些和尚道士一聽竟然有這種好事,自然趕緊應(yīng)了下來。有活兒干就有飯吃,有錢拿。這樣就解決了很多災(zāi)民的吃飯問題。
另一方面,范仲淹命令糧商,讓他們將糧價提高一倍。那些糧食商人巴不得將糧食賣的越貴越好,有知府大人恩準,自然是高興不已。杭州糧價一漲,別的省份的糧食商人感覺杭州有錢賺,因此紛紛將糧食運到杭州城去賣。
結(jié)果杭州由于糧食太多,糧價太高又賣不出去,造成了糧食堆積。糧商不得不紛紛降價處理,最后糧食價格比范仲淹命令漲價前還便宜。因此雙管齊下,不久之后,杭州城的災(zāi)情就得到了很好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