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活寄生湯來源于《備急千金要方》,原文如下:“夫腰背痛者,皆由腎氣虛弱,臥冷濕地當風得之。不時速治,喜流入腳洗膝為偏枯、冷痹、緩弱疼痛,或腰痛、攣腳重痹,宜急服此方。
獨活3兩(45g),桑寄生(30g),杜仲(30g),牛膝(15g),細辛(10g),秦艽(12g),茯苓(15g),肉桂心(6g),防風(10g),川芎(10g),人參(10g),甘草(10g),芍藥(10g),干地黃(15g)各2兩。”(方中劑量為我臨床常用量。)
本方是治療痹病的名方,也是治療腰痛的效方。古人因沒有現(xiàn)代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質增生等疾病的概念,故凡是腰腿痛類疾病皆從宏觀病機分析,采取有效方藥治之,從而留下了獨活寄生湯這首效方。
中醫(yī)把風濕性關節(jié)炎、類風濕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腰椎間盤突出癥、強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質增生等現(xiàn)代疾病造成的腰腿痛大多歸結于痹病一類。
在《黃帝內(nèi)經(jīng)》中即有痹病的論述:“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為痹也。其風其勝者為行痹,寒氣勝者為痛痹,濕氣勝者為著痹也?!痹诖嗣鞔_指出,痹病的病因是風、寒、濕三種邪氣聯(lián)合侵襲人體。濕邪的特點是重著、黏滯,其致病特點是纏綿難愈。大致是由于濕邪的這種致病特點,使痹病的治療頗為棘手,病情時好時壞,反復發(fā)作,大部分患者病程日久而不愈,特別是遇到天氣即將變化時,病情加重或復發(fā)。因此,這類患者具有“天氣預報”的稱號。
一般認為病程日久的疾病大多出現(xiàn)兩個方面的變證:一是久病多虛,而是久病多瘀。
久病多虛。結合痹病來看,病程日久,其虛多在氣血和臟腑。由于本病日久,同時加上久服祛風散寒除濕等溫燥之品,大多出現(xiàn)氣血的耗傷,從而導致氣血兩虛證。所以,在治療此類疾病時,要注意有無氣血不足的情況。再者,病程日久,由痹病初期的病在“筋脈肉骨”累及“臟腑”。由于痹病屬于筋骨病變,而“腎主骨”“肝主筋”,其累及的臟腑必然是肝與腎。肝與腎痛居下焦而同源,所以在治療痹病日久時,若見肝腎不足者,必配伍補益肝腎之品。
久病多瘀。這種理論來源于葉桂“久病入絡”的觀點。絡即經(jīng)絡,經(jīng)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久病如絡而氣血通道受阻,故見瘀血之象。比如類風濕關節(jié)炎反復發(fā)作導致小關節(jié)變形即是瘀血的典型表現(xiàn)。
通過對痹病日久的分析,再來看一下本方的組成:獨活、桑寄生、細辛、秦艽、防風均能祛風散寒、除濕止痛;桑寄生、杜仲、牛膝、肉桂心、干地黃均能補益肝腎;茯苓、人參、甘草、川芎、當歸、芍藥、干地黃即八珍湯去白術,能夠補益氣血;牛膝、川芎、當歸均能活血??梢姳痉郊饶莒铒L散寒除濕,又能滋補肝腎,益氣養(yǎng)血,并能活血。與上面分析痹病日久的病機相一致。所以本方主治的特點是痹病日久,肝腎不足,氣血兩虛,經(jīng)絡瘀滯。其中,病程日久是最客觀的指征。此類痹病的證候表現(xiàn)有腰膝疼痛,關節(jié)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或關節(jié)變形,畏寒喜溫,或伴有心悸氣短,舌淡苔白,脈細弱或細遲等。
由于本方含細辛,其止痛力強,獨活、秦艽、杜仲、肉桂等均有較明顯的止痛作用,所以本方止痛作用顯著,對于痹病的疼痛具有較強的緩解作用,從而具有顯著的近期療效。從外,由于本方中補益肝腎、益氣養(yǎng)血等藥物的配伍,只要辨證準確,可長期服用,以求標本同治,而具有較好的遠期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