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了個覓關注
2023-09-13 05:04
來自山東
前言
在朱元璋麾下,有一位勇猛過人的大將,他不僅軍事才能出眾,政治手腕更是了得,正是倚仗著他的雙重天賦,朱元璋才得以一統(tǒng)江山,建立大明王朝。他,就是徐達。
徐達與朱元璋一樣,出生于普通農家,自幼體魄強健,胸懷大志。少年時便以獵戶自居,常年浪跡山林叢谷之間。徐達浴血奮戰(zhàn),射獵為生,對當?shù)氐牡匦蔚孛擦巳缰刚?。這為他后來在軍事上大展拳腳,奠定了堅實基礎。
相比之下,朱元璋則命途多舛。他小時候家境貧寒,被迫中斷學業(yè),后來還被元兵擄掠,淪為奴才。逃亡之后,朱元璋曾經落魄到要剃度出家當和尚,后來又四處流浪,做過散兵游勇。直到紅巾軍興起,朱元璋才找到人生出路,投身農民起義軍。
兩人初識,正是在這紅巾軍中。
那一年,朱元璋率領部下,突襲附近的一個小縣城。此時的徐達已經小有名氣,以猛勇善戰(zhàn)而聞名四方。朱元璋前去求援,徐達欣然答應支持朱元璋進攻這個縣城。兩人一見如故,徐達迅速集結自己的部隊,加入朱元璋麾下。
自此,他們并肩作戰(zhàn),一路上平反冤假錯案,翦滅豪強地主,。朱元璋在徐達的輔佐下逐漸嶄露頭角,徐達也在戰(zhàn)場上建功立業(yè)。他不僅膽大妄為、機智過人,更懂得搞人心理戰(zhàn),屢屢用計謀大敗強敵。
兩人合作愉快,部隊士氣高漲。在與元軍的決戰(zhàn)中,徐達更是仗著對地形的熟悉,設下埋伏,一舉將對方主力圍殲。此戰(zhàn)一結束,朱元璋的聲勢就如日中天,名聲遠揚。
再后來,朱元璋建立明朝,成為天下共主。論功行賞之時,他封徐達為中山王,威震四方。朱元璋笑著對徐達說:“當年若非爾之助,我哪里能有今日的江山?”徐達也哽咽回應:“我能有今日,全仗主公提拔?!?div style="height:15px;">
猜忌之心萌生,朱元璋多番設難檢驗群臣
然而好景不長,大明王朝剛剛建立,朱元璋的猜忌之心就萌生了。作為一個出身貧寒的農民起義軍首領,朱元璋深知自己的地位來之不易。他忌憚著那些開國功臣和大臣們,擔心他們覬覦自己的江山。
于是,朱元璋設法檢驗他們的忠心。任何一點異動,都可能被視為叛逆之舉。朱元璋派心腹監(jiān)視大臣的一舉一動,尋找他們的破綻。言語上,也經常故作不經意地提及天命,看誰敢有異話。開國群臣中的許多人,都在這殘酷的忠誠測試中喪了命。任何一點不慎言辭,都可能被解讀為謀反證據。有的大臣前一日還在朝堂上侃侃而談,第二日就被押解至市井處決。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當時的宰相胡惟庸。胡惟庸是朱元璋麾下出色的政治家,對明朝初期的立國有著重要貢獻。然而就在明軍攻入元大都的前一天,胡惟庸在醉酒后說漏了嘴,被心腹告發(fā)。
于是朱元璋迅速出手,將胡惟庸一網打盡。不僅處死了胡惟庸本人,還連坐誅殺了他的全部親信,共有三萬多人。自此之后,朝堂上再無人敢暢所欲言,所有大臣都如履薄冰,人人自危。
朱元璋試探徐達,均被化解
朱元璋也曾多次試探徐達,希望找出他叛變的蛛絲馬跡。但聰明的徐達早已看出君王的用意,每每都巧妙化解。有一回,朱元璋裝作不經意地對徐達說:“你現(xiàn)在住的地方太簡陋,不如搬去吳王府住段時間!”其實,吳王府曾是朱元璋的舊居,搬進去無異于直接睡君王的龍床。
徐達馬上回絕,謙虛地說自己的功勞微不足道,哪里值得住那么氣派的宮殿。他表示自己現(xiàn)在住的地方已經非常舒適了,望陛下能夠明察,讓自己照舊居住便可。朱元璋見徐達連連推辭,心想徐達確實知禮,不敢妄動君王舊居。于是他暗中放心不少,對徐達的懷疑也少了幾分。
但謹慎的朱元璋還是忍不住要設下更難的試煉。他想進一步驗證徐達的忠心。一日,朱元璋命人在宴席上灌醉了徐達,然后抬到吳王府的龍床上。那龍床,曾是朱元璋在還是吳王時的臥榻。一旦徐達醒來,還敢睡在上面,就可以認定他心懷謀逆!
朱元璋派心腹暗中監(jiān)視,準備見機行事。徐達在酒醒之后,立即明白這是朱元璋的試探。當即痛哭流涕,趕緊穿戴整齊,來到皇宮,向朱元璋認錯請罪。他哽咽表示自己失德,竟敢睡君主的龍床,請求朱元璋嚴懲。
朱元璋見徐達如此老實,根本沒有掩飾的意思,這才完全放心。他寬慰徐達道:“愛卿醉后失態(tài),朕不怪。你平日辛勤,可以退下歇息?!毙爝_連連謝恩,再三表示自己絕無二心。徐達的謹慎和機智,成功化解了朱元璋的猜疑。在那個人人自危的年代,能全身而退已屬不易。徐達不僅保住了性命,也保住了地位。
北平染病,托遺囑化解朱元璋最后一絲猜忌
此后,他繼續(xù)輔佐朱元璋治國。在北平督師時,他突然染上重病,情況危急。知道大限將至的徐達,托人將自己的遺囑一一送到朱元璋手中。遺囑上自稱沒有功勞,不配皇家的葬禮,只請求朱元璋能照顧自己的家人,使他們免受牽連。
朱元璋看后,非常悵然若失。他終于確信,徐達對他絕無二心。一個有謀逆野心的人,怎會在遺言中只為家人著想,完全不提自己的榮耀?于是朱元璋連日不上朝,親自為徐達撰寫了墓志銘。這在他重視鏟除異己的統(tǒng)治下可謂罕見。
徐達在北平去世后,朱元璋親自主持了葬禮,以極高的規(guī)格安葬了他。徐達的家人也沒有受到任何牽連,都平安度過了余生。
智慧化解猜忌,成少數(shù)善終開國功臣
開國功臣有功則死,有罪則死,能像徐達這樣善始善終的,實在少之又少。正是他的智慧和手腕,讓他在猜忌成風的王朝里自保成功,不僅全身而退,還為家人爭取到安寧。
古人云:致知在格物,格物則智者也;致知在寬容,寬容則大者也。徐達正是以寬容和智慧之心,化解了君王的猜忌,成為了當時的人生大贏家。
后人讀史,不妨以徐達為鑒:善始者未必善終,唯有回歸本心,虛懷若谷,方得善終。在權力面前,只有褒德自牧,不計得失,方可保全自我,化險為夷。
結語
徐達的一生,展現(xiàn)出人在逆境中的潛力。他不僅建功立業(yè),更懂得關心他人和自我保護,以巧妙的手段化解了暴君的猜忌,使自己和家人都能善終。這種政治智慧值得今人學習,不畏權力,始終做英明正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