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家簡介:
雷?;鬟M賢人,軍旅詩人,著名詩詞評論家,榮獲全國第七屆華夏詩詞獎優(yōu)秀論文獎,多次參加全國中華詩詞研討會、海峽兩岸中華詩詞論壇、中華軍旅詩詞研討會等會議發(fā)言。著有《詩詞快速入門指導(dǎo)》《古今名家論詩詞語錄》《好詩創(chuàng)作談--雷海基詩論文選》。
丁訊(安徽)
吟小雪節(jié)氣
十月江南氣象殊,今冬凝雨此間無。
清風(fēng)好似春時節(jié),莫是天公夢未蘇?
評:句式使用的特點,上聯(lián)遞進式,下聯(lián)流水式疑問句,問而不答,既有張力,又留余韻,富想像空間。金秋十月像春天般,安排天氣的老天爺究竟怎么啦?難道他還沒睡醒,還迷糊著。詩流暢好讀,又波瀾起伏,有力度,是與這類句式有關(guān)的。
郭通海(北京)
吟小雪節(jié)氣
一從小雪盼新年,拂曉猶覺風(fēng)徹寒。
昨夜梅花曾問月,銀姑何日下塵寰。
評:好在下聯(lián)的借物抒情,詩人在小雪節(jié)氣之日借梅花之口問月,雪花什么時候來我們這里?此為詩家慣用抒情方法。第二句略感有點游離,未與結(jié)尾呼應(yīng),改“更盼孩兒堆雪山”如何?。
王海娜(北京)
西山遇連翹開花
山間萬象惹徘徊,莫道經(jīng)冬眾木衰。
有樹用花觀世界,路邊探出一枝來。
評:詩用先抑后揚法,上聯(lián)寫眾木衰,下聯(lián)寫探出一枝連翹花。使之有波瀾起伏,意境另開。用“觀”“探”兩個動詞,人性化了花,又增添了情趣。動詞是詩性思維的重要工具,要想詩有趣味,不可不講究。比較起來首句稍弱。
鐘振振(江蘇)
江油竇圌山
謫仙濡筆涸長江,揮灑云天紙萬張。
故里三方竇圌石,好持作印押詩行。
評:用李白的浪漫手法寫李白。竇圌山有李白詩句,游此山可見到。此作極盡夸張手法,筆蘸盡了長江水,寫就了云紙萬張。讀來感受磅礴大氣,心胸開張。如果題目加上“李白詩”三字,“江油竇圌山見李白詩”,更方便讀者閱覽欣賞。
侯明鐸(江蘇)
吟小雪節(jié)氣
今逢小雪未飛花,但見冬陽暖際涯。
墻角新梅苞不綻,籬前秋色菊還斜。
堪憐麥?zhǔn)萏锂牶担q說寒遲節(jié)令差。
忽報北風(fēng)將挾雨,來春好待植桑麻。
評:第五句轉(zhuǎn)到農(nóng)事,使一首寫小雪節(jié)令詩另開新境,方便抒情發(fā)意。接下來“忽報北風(fēng)將挾雨,來春好待植桑麻。”更提升了詩的高度。詩的四聯(lián),分明四個層次,各自獨立又互相勾聯(lián),層層遞進,直至高潮。布局十分成功。
曹憲閣(遼寧)
初雪二首
昨夜瓊芳至,一宵五嶺白。
柴門迎老友,詩酒共情懷。
山寂思飛雪,心空不可猜。
天公多解意,遣個玉人來。
評:讀來倍感親切,源于詩寫自我。讀者眼前是清新的作者形象,有作者的聲音,動作,居所,目光。清代張問陶詩云:“詩中無我不如刪,萬卷堆床亦等閑。”可見,詩中有我,書寫性情的重要。
李增山(北京)
霾之嘆
天色朦朦久不開,人間無力掃塵霾。
我猜那片枝頭葉,也盼狂風(fēng)卷地來。
評:上聯(lián)為下聯(lián)鋪墊,霧霾沉重。沉重到什么程度,第三句舉例,拿枝頭葉說事。枝頭葉的心聲亦是作者心聲,但由枝頭葉說出來有形象,也更自然。用“我猜”的語氣,又添趣味。此作,采用了值物詠志,生命思維,我的口氣,舉例等多種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
王繼權(quán)(北京)
思念戰(zhàn)友
舊照依然肩并肩,心中滿是那從前。
欲將思念輸微信,但恐天堂沒互聯(lián)。
評:上聯(lián)自然流暢,下聯(lián)格外亮麗。要給已故戰(zhàn)友發(fā)微信,又怕那邊沒互聯(lián)網(wǎng),戰(zhàn)友收不到。抒情自然又強烈。舊感情承載于新時代,新生活,新方式,情感也變得新穎了。詩以新為貴,一部文學(xué)史,是由不斷創(chuàng)新的作品構(gòu)成的,詩也不例外。
胡延強(北京)
次韻蘇軾《過永樂文長老已卒》
記初冬小雨夜
客里常嫌知己少,聊將睡意酒中尋。
十年寄夢多漂泊,一闋離愁對古今。
寒律風(fēng)干陶令志,微霖點濕子牟心。
幽思伴著檐花落,人愈無言夜愈深。
評:寫北漂人的孤獨感,為此極力烘托清冷、寂寞景像,知已少,酒中尋,十年漂泊,一闕離愁,志風(fēng)干,心點濕,幽思無言,花落夜深,因而言未至情已出。此作不僅美在文辭流麗,起結(jié)有序,更在道真性情。張問陶論詩云:“胸中成見盡消除,一氣如云自卷舒。寫出此身真閱歷,強于飣餖古人書。”可見,寫真實的自我的重要。
隗合明(北京)
新清華學(xué)堂看越劇《屈原》
九幕屈原昂亦傷,幾回悲處斷人腸。
讒言總是甜如蜜,摯語從來帶點芒。
故事千年歸故事,懷王依舊是懷王。
獨清獨醒獨心苦,也教后人哭汨江。
評:流暢自如,鋪陳有序。有三句用重復(fù)字,卻不覺煩,頸聯(lián)兩句對,各句又自對,加上尾聯(lián)的流水句,詩有情趣、理趣又具語趣。
劉慶霖(北京)
鷓鴣天·山中聽琴
古寺檀香漫夕林,一人幽谷一張琴。數(shù)條溪水流于指,每寸高山貼在心。 松竹石,盡知音,有云宛約遠來尋。偶然襟落橙黃果,恰是秋風(fēng)寄意深。
評:詩的妙處在寫琴與山的融匯,也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聲與心的一體。水流于指,山貼于心,松竹石知音,云彩遠來尋,襟落果,風(fēng)寄意。都是作者特意營造的天人合一,自然和諧的意象。這樣的意象具和諧美,朦朧美。既形象清新,又情意蘊藉,有味耐品。
(部分圖片摘自網(wǎng)絡(luò))
主編:蔡大營(若水人生)
編委:王建勤 盧曉良 張愛芹 張培義 周致俊 高慶森 韓新 蔡大營
本期組稿:蔡大營
打開下面鏈接,可賞讀雷?;壬嗑首髌罚?/strong>
華夏詩論文優(yōu)秀獎得主雷?;u王飛田園詩:從王飛田園詩談意象的典型性
全國第七屆華夏詩詞獎優(yōu)秀論文獎獲得者雷?;剿娛?/a>
個人專輯鏈接:
潘泓 范志曾 姚天華 王繼權(quán) 李樹先 張淑敏 武立勝 張桂興 張瑋 喬長柱 高慶森 隗合明 武斌 趙元席 張淑琴 王力爭 李滿 李為民 竇建中 黨立武 趙立吉 馬駿祥 劉林森 茹恩權(quán) 胡迎建 何其三 金嗣水 雷?;?/a> 張愛芹 郭通海 劉慶霖 郭慶澄 楊逸明 高昌 趙玉華 張友福 高大國 曾江保 李殿國 曹憲閣 王平 吳楠 楊學(xué)軍 盧曉良 張培義 褚寶增 李福祥 王建勤 沈華維 王海娜 金國旗 李增山 譚小香 杜繼凱 盧冷夫 皇甫國 果志京 劉先森 張真慧 鄧世廣 封明珍 薛紅峰 朱光國 紀(jì)建枝 黃新德 梁孝平 陳信國 李書文 石寶杰 雷經(jīng)升 曾宜華 王志偉 武燕 蔣繼輝 朱思丞 陳素娜 王魯秦 劉愛紅 雪迎濤 王文海 余月清 張偉進 張祖明 鄭慎德 何正彪
贊賞提示:
詩友合輯贊賞歸于平臺。
個人專輯作者平臺各半。
專輯贊賞低于十元不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