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文壇比作江湖,李白和杜甫都是我國古代文壇上的頂尖大佬。他倆一個封號“詩仙”、一個封號“詩圣”,旁人只需遠遠一望,那種由內到外散發(fā)出的才氣,便是在告訴我們這兩人是百年難遇的“詩詞奇才”。
但如果細細去看,這兩位奇才的人生經(jīng)歷卻截然不同,李白留給我們的印象似乎就是多數(shù)時候都在游山玩水、結朋交友,而杜甫的生活總是離不開“漂泊”二字。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兩人畫風差異如此大的情況?
來,滿飲
總結起來,造成李白和杜甫人生軌跡不同的原因,大致可以歸納為這三種:1,家庭出身;2,理想追求;3,社會因素。
李白和杜甫的出身都頗具傳奇,從兩人少年時期經(jīng)歷來看,李白的家族在商業(yè)上很有成就,而杜甫出生于北方大氏族京兆杜氏。也正是這種出身的不同,導致了李白不能像杜甫那樣參加科舉考試謀出路,他要想當官,就只有通過“道科”考試和玄宗的直接任命。
杜甫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便去世了,在父親杜閑的教導之下,杜甫立下了要“科舉致仕”的理想。
颯沓如流星
李白
李白的心是靜不住的,待他年齡稍大,便想學習古代的俠士游歷天下,他“以為士生則桑弧蓬矢,射乎四方,故知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故乃仗劍去國,辭親遠游。對于李白的行為,他的父母應該是支持的,并給了李白很多活動資金“曩昔東游維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在那個一金夠普通人家一家五口兩年生活所需的時代,李白的行為,無疑讓許多人認識了這位有錢、又有才華的公子哥。
他的才情,不論古今,都能夠吸引大批粉絲,其中就有他的兩位妻子“結發(fā)妻子是宰相許圉師的孫女,第二任是宰相宗楚客的孫女”。
李白
杜甫
另一邊的杜甫,遭受到了幸運女神的嫌棄。天寶六年,興致勃勃應唐玄宗“求賢令”所招,杜甫和千千萬萬來自全國各地的人才匯聚京師,參加這次攸關理想的考試。
殊不知,這場考試從一開始就在宰相李林甫的陰謀之下。當年這場匯聚了全國精英的考試,結局以無人上榜收尾,而杜甫便是這出“野無遺賢”鬧劇的犧牲品之一。少年得意,卻慘遭如此恥辱的事情,杜甫開始了“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的生活。
也正是這個決定,開啟了杜甫后來一連串的小官、漂泊、小官的循環(huán)道路,他的理想和青春都奉獻給了這個他報以厚望的朝廷。
李白
也正是這些多方面的影響,造成了兩位奇才不一樣的人生抉擇:一位是行俠仗義的詩仙,一位是治國平天下的詩圣。
文/腦洞趣味歷史
不知道您有什么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