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高考語文寶典 00:00 04:38
音頻 | 雅言 文案 | 鐘磬
小伙伴們大家好呀,
今天我們來復(fù)習(xí)一下李白的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首先讓我們先來回顧下這首詩
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
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聞道龍標過五溪。
我寄愁心與明月,
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作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當時王昌齡從江寧丞被貶為龍標縣(今湖南懷化黔陽縣)尉,李白在揚州聽到好友被貶后寫下了這首詩。
楊花隨風(fēng)飄落,杜鵑哀啼,我聽說您被貶為龍標尉,要渡過五條溪前往偏遠的龍標。
讓我把為你而憂愁的心托付給天上的明月,讓它隨風(fēng)伴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吧。
1.首句用比興手法,寫景兼點明時令,渲染凄涼哀愁的氣氛。景物獨取漂泊無定的楊花、叫著“不如歸去”的子規(guī),即含有飄零之感、離別之恨在內(nèi),切合當時情事,也就融情入景。
因首句已于景中見情,所以次句便直敘其事,點明愁的由來?!奥劦馈?,表示驚措?!斑^五溪”,見遷謫之荒遠,道路之艱難。不著悲痛之語,而悲痛之意自見。
2.后兩句抒情,點出詩歌主旨。人隔兩地,難以相從,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將自己的愁心寄與明月,隨風(fēng)飄到夜郎西。這兩句詩又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了愁思,無人告訴,無人理解,只有將這種愁心托之于明月;二是說,惟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見它;三是說,因此,只有依靠它才能將愁心寄與。
3.李白通過豐富的想象,用男女情愛的方式抒寫志同道合的友情,給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屬性,它竟會隨風(fēng)逐月到夜郎西。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變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的遷謫者。
1.子規(guī):即杜鵑鳥,又稱布谷鳥。
2.五溪:今湖南西部五條溪流的總稱。
3.夜郎:古代少數(shù)民族國名。
4.意象:
①.楊花:飄忽不定,用來寄托離愁別緒,多見于游子思歸,好友相別。
②.子規(guī):叫聲凄切,寄托憂愁憂思
③.明月:望月引發(fā)離愁別緒,寄托思鄉(xiāng)、懷人的情感。
好啦,快來做下面的練習(xí)吧,
答案在后面哦~
練 習(xí)
1.通過豐富的想象,運用擬人手法表達詩人對朋友深切關(guān)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借景抒情蘊含飄零之感、離別之恨、遷謫之遠的詩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將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離愁的詩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寫景兼點明時令,含有漂泊之感、離別之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句寫聞訊,暗含悲痛之意,表現(xiàn)旅途艱難。
答 案
1.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2.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3.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4.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
5.聞道龍標過五溪
//////////
-對話框回復(fù)“晚安”,領(lǐng)取你的晚安日簽-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