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國統(tǒng)一六國的主要原因:
1.秦從商鞅變法之后開始崛起,并且秦國綜合實力在六國中也處于前列。 2.秦采用的“遠交近攻”的外交政策,利用六國的不信任達到逐個擊破的目的。 3.秦的各代君主基本都有治國之才。 4.秦的地理位置好,物產豐富。 5.秦國的農業(yè)發(fā)達,足以供給軍隊達到出征六國的目的。 6.秦國全民皆兵,可以迅速調動舉國軍力。 7.秦王嬴政期間,內憂的問題已被解決。秦國可以一心攻伐六國。
(l)結束諸侯割據局面,完成封建國家的統(tǒng)一,是春秋戰(zhàn)國以來歷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
①從經濟方面看,由于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經濟的發(fā)展,使各地聯系加強,這為統(tǒng)一提供了物質條件。
②戰(zhàn)國時期,各諸侯國大多廢除了分封制而實行郡縣制,局部實行了中央集權制,從而為大一統(tǒng)的封建國家奠定了政治基礎。
③在民族關系方面,各族間聯系日益加強,以華夏族為中心,形成相當鞏固的民族共同體。
④廣大勞動人民渴望統(tǒng)一。
⑤長期的爭霸戰(zhàn)爭,形成了局部統(tǒng)一。
(2)從秦國來說,具有完成統(tǒng)一的實力。
①秦國社會改革比較徹底,建立了比較鞏固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②秦國新興地主力量強大,經濟發(fā)展迅速,軍隊戰(zhàn)斗力強。
③秦國實行了遠交近攻等正確策略。
④秦王嬴政本人的雄才大略。秦具備完成統(tǒng)一
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人的祖先是黃帝的孫子顓頊的后裔,曾“與禹平水土”,又“佐舜調馴鳥獸”,被舜賜姓贏氏。周在關中崛起后,秦人與周親善,曾為周王室養(yǎng)馬,周孝王因其有功,封于秦(今甘肅省清水縣一帶),族號秦嬴。周平王東遷,秦襄公率兵護送。周把岐(今關中省岐山縣)以西之地賜封秦襄公。秦襄公受封后,開始了與戎狄爭奪關中的曠日持久的戰(zhàn)爭,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努力,終于鞏固了在關中的統(tǒng)治地位。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秦將國都從平陽(今關中岐山縣)遷往雍(今關中鳳翔縣),在此歷時近300年。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秦將都城向東遷往櫟陽(今關中臨潼區(qū))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秦又遷都咸陽。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秦始皇)即位后,在統(tǒng)一戰(zhàn)爭中,每滅一國,在咸陽北原上仿建其宮殿一處,號稱“六國宮殿”。統(tǒng)一后秦始皇又將全國富豪12萬戶遷到咸陽,從而使這里人口激增到將近百萬,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公元前210年7月,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廣宗縣西北)。其子胡亥即位,是為秦二世。公元前209年7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xiāng)(今安徽省宿縣東南)起義,9月,劉邦、項羽分別在沛縣(今屬江蘇省)和吳(今蘇州市)起義。公元前207年8月,趙高在咸陽殺秦二世,立二世兄子子嬰,貶號為秦王。公元前207年10月,劉邦率軍取道武關(今關中省商南縣)、藍田(今關中省藍田縣),到達霸上(今西安市東南),子嬰投降,秦朝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