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不夠,財力不足,機構不健全——在很多散居民族地區(qū),基層開展民族工作往往面臨著這些棘手問題。遼寧省撫順市也不例外。
撫順,曾經是聞名全國的老工業(yè)基地,是雷鋒精神的發(fā)源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民族宗教工作的任務不斷加重。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如何搭建起與時代主題和社會總任務緊密銜接的民族工作體制機制?撫順市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撫順,雷鋒精神的發(fā)源地。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民族宗教工作的任務不斷加重。
破解基層民族工作力量薄弱之困
3年前,撫順市東洲區(qū)民宗局局長王旭遇到了這樣尷尬的一幕:民宗局接到群眾舉報,稱新屯街道新屯公園有30多名假僧侶在非法行騙。
接到舉報后,王旭第一時間趕到現場,確認這是一場非法宗教活動。面對這種情況,他一個人無法執(zhí)法,只能對其進行政策宣傳。但那些所謂的僧侶根本不聽勸告,一些“女僧人”甚至還上前撕扯他的衣服。直到市宗教局的執(zhí)法人員趕到,這場鬧劇才得以平息。
“基層開展民族宗教工作,特別是涉及到一些執(zhí)法問題,太困難了。”每每提及這事,王旭都覺得有太多的無奈。
王旭所在的東洲區(qū)民宗局,其實只有一塊牌子,沒有編制,沒有專職人員。王旭的編制在區(qū)工商聯,他是區(qū)工商聯的秘書長,兼任民宗局局長。整個民宗局,只有他和一名兼職的公益崗位人員。
“遇到上面這種尷尬,就是因為不具備執(zhí)法主體資格?!蓖跣裾f。
其實,不只是東洲區(qū),全市其他縣區(qū)也基本如此。撫順市8個縣(區(qū))民族宗教局中,只有清原滿族自治縣獨立設置民宗局,其他縣(區(qū))的民宗局要么是與政府辦或社會事業(yè)局設置在一起,要么是與統(tǒng)戰(zhàn)部門合署辦公。而且,大多都只是保留牌子,只有1縣1區(qū)設有專門的編制。
“以前,撫順的民族宗教工作任務除新賓、清原兩個滿族自治縣外,其他縣區(qū)工作量不是很重,基層民族宗教工作機構的設置,也是基于當時的民族工作形勢、任務和要求。”撫順市民委主任周旭穎說。
近年來,隨著工業(yè)化、城鎮(zhèn)化、信息化和農業(yè)現代化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民族分布格局正在發(fā)生深刻變化,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進行。一些散居地方,反而成為了民族宗教工作的重點地區(qū)。
據周旭穎介紹,目前,撫順市有少數民族成分38個,少數民族人口58萬,占全市總人口的27.1%;還有219處宗教活動場所,信教群眾9.8萬人。撫順成為遼寧省民族宗教工作的重點地區(qū)之一。
“我們的工作量大了,然而,機構和人員并沒有改變。目前,要增設基層民族宗教機構,增加人員和編制,還有相當大的難度?!敝苄穹f說。
編制、人員不增加,又如何處理民族宗教工作面臨的一系列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
今年6月,撫順市在東洲區(qū)先行試點,設立基層民族宗教工作服務管理中心,將東洲區(qū)的14個鄉(xiāng)鎮(zhèn)(街道)、57個社區(qū)、50個行政村,2萬多名少數民族群眾,30個宗教活動場所,12家清真飲食業(yè)戶,劃分在四個區(qū)域性民族宗教服務管理中心進行服務管理。四個民族宗教服務管理中心屬于區(qū)民宗局的派出機構,主要協助區(qū)民宗局處理轄區(qū)內民族宗教事務。
記者采訪了解到,每個民族宗教服務管理中心都設立專門的辦公地點,配備辦公設備,主任由所在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兼任,副主任由中心管轄范圍內的鄉(xiāng)鎮(zhèn)(街道)分管民族宗教工作的領導兼任,鄉(xiāng)鎮(zhèn)(街道)統(tǒng)戰(zhàn)委員為聯絡員,聘任一名公益性崗位人員負責具體事務。這樣一來,每個中心就有兼職工作人員6至8名,專職工作人員至少1名,從而破解了基層民族工作力量薄弱這一難題。
聚焦服務和管理
張玲福是東洲區(qū)第一民族宗教工作服務管理中心主任,他的另外一個身份,是東洲區(qū)東洲街道辦副主任。他告訴記者,民族宗教工作服務管理中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工作任務:落實區(qū)民宗局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做好戶籍少數民族群眾、少數民族流動人口的服務與管理工作;做好清真飲食業(yè)的服務監(jiān)督工作,保障少數民族群眾的合法權益;依法管理宗教活動場所,定期開展走訪、調研、督查等活動,做好隱患排查、整改、報送和處置工作;以民族團結進步創(chuàng)建活動及和諧寺觀教堂創(chuàng)建活動為抓手,開展“宣傳月”“學習月”“慈善周”“雙文明”“平安宗教活動場所創(chuàng)建”等活動;充分發(fā)揮鄉(xiāng)鎮(zhèn)(街道)民族宗教工作管理網絡作用,強化三級網絡兩級責任制等。
“服務和管理是我們的核心職責?!睆埩岣Uf。轄區(qū)內的朝鮮族居民南順子成為了第一批受益者之一。
南順子家住東洲區(qū)金南社區(qū),她患尿毒癥多年,子女不在身邊,家庭生活貧困。今年民族宗教工作服務管理中心成立后,中心工作人員在對轄區(qū)內居民走訪過程中,了解到南順子的情況,便協調鄰居丁琳與南順子結成幫扶對子。丁琳不僅在生活上幫助南順子,還經常陪同南順子到醫(yī)院就醫(yī),成為了她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
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團結工作,重在凝心聚力。在張玲??磥恚徖镏g互幫互助,這看似小事,其實是溫暖人心的大事。
張玲福告訴記者,以前,作為街道辦負責人,雖然也分管民族宗教工作,但卻是被動工作,出了問題才突擊處理。民族宗教工作服務管理中心的成立,讓開展民族工作有了平臺和載體。街道由以往的被動承接任務變?yōu)橹鲃臃謸氊?,基層干部群眾對民族宗教工作也有了更直觀的認識,能夠用群眾易于接受的方式和語言開展民族宗教工作。
“通過分析民族宗教工作服務管理中心的運行成果,我們發(fā)現,民族宗教工作重心下移,不僅能夠實現基層民族宗教工作有機構管、有人員抓,而且能進一步強化基層干部對民族宗教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這能將很多涉及民族宗教領域的矛盾隱患化解在萌芽狀態(tài)。”周旭穎說。
推動民族工作社會化
記者了解到,民族宗教工作服務管理中心的成立,使撫順市形成了政府監(jiān)管、社區(qū)運作、少數民族群眾和志愿者廣泛參與相結合的民族事務治理體系。
通過中心整合資源、搭建平臺,撫順市把民族宗教工作做在了經常、融入了日常。例如,結合治安巡邏工作,排查涉及民族宗教領域的不穩(wěn)定因素;把民族節(jié)慶活動與社區(qū)文化活動相結合,促進各族群眾交往交流交融;通過基層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及時反映少數民族群眾的實際困難、問題;將民族宗教政策知識納入社區(qū)法律援助站咨詢內容,進行普法宣傳教育。
在撫順市區(qū)兩級民宗部門看來,這些事如果單靠民族宗教工作一個部門去做,要花費大量的人力、財力,而且不一定能夠達到預期效果。
民族事務治理涉及范圍廣,需要動員包括政府在內的各種力量,形成多元治理格局。周旭穎認為,政府只是民族事務治理主體中的一員,而不是唯一的主體,政府的角色應該由“劃槳”轉為“掌舵”,提供必要的基礎性支撐,把社會力量和市場力量推向前臺,推動民族工作走向社會化。
據周旭穎介紹,東洲區(qū)民族宗教服務管理中心已運行一段時間,在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社會穩(wěn)定等方面發(fā)揮了積極作用。下一步,撫順市民宗委將總結經驗,在全市推廣。
目前,很多散居地方都面臨著基層民族宗教工作力量薄弱難題。在大連民族大學東北少數民族研究院副教授朱軍看來,經濟社會急劇轉型,往往導致民族事務治理工作滯后。撫順的探索和實踐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也有很高的價值。
來源:中國民族報 記者/李寅 通迅員/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