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冊頁是這樣的,三開朱耷,四開石濤。我覺得張大千能將他們湊在一起很不容易。
朱耷(1626-1705)、石濤(1642-1707)雜畫冊
紙本冊頁
八大山人的花鳥畫深受林良、陳淳、徐謂等大家的影響,他的作品特別強調緣物寄情,因而個性極為鮮明。這種種孤僻、冷漠、悲憤、反常、怪異的特征,當然是他奇特藝術風格的具體化。而這種表象下折射出來的,正是畫家一種有別于常人的人格心理。
朱耷(1626-1705)、石濤(1642-1707)雜畫冊 紙本冊頁之二
吳昌碩的老師俞樾曾說“八大山人的長處在用筆,而石濤的作品擅長于用墨,即便畫青綠工細的作品,也與他人明顯有別,更特別的地方在于石濤作品勝在一個“氣”字?!边@些結論,不能不說是獨具慧眼。
八大山人把水墨寫意花鳥畫的筆墨與境界進行了一次革命性的創(chuàng)造,他是一個前無古人,后乏來者的天才畫家。八大山人常運用擬人化的手法,以符號化的筆墨語匯,創(chuàng)造出一系列令人過目不忘的形象。在八大山人筆下,常有露根蘭、倒懸蘭,象征國土淪亡,著根無土。他畫殘山剩水,一派荒寒蕭索,畫花鳥則每每虛疏淡泊,冷逸磣人,這與他凄涼身世和冷落情懷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石濤,半世云游,飽覽名山大川,其畫筆法恣肆,無法而為至法,故為清初山水畫大家。石濤畫花卉也別有生趣,不像八大那樣狂怪,而有一種清新奔放的情調。鄭板橋《題畫》論曰:“石濤畫竹,好野戰(zhàn),略無紀律,而紀律自在其中”,說的雖是畫竹,實是對石濤水墨花鳥技法的極好概括。此三開冊頁,上有石濤自題文字,分別為“蘆菔、石榴、荔枝”。
石濤俱為清初繪畫史上起到關鍵轉唳作用的大家,此冊頁兩家合璧,允為畫史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