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經營活動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某個領導特別具有“領導力”。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因為他們很有“前瞻力”,總是能知道將要發(fā)生什么事情。其實這些領導者并不是“神人”,而只不過是他們具備一定的洞察力罷了。
那么什么是洞察力呢?洞察力,是指人的感覺靈敏、眼光銳利、反應迅捷,它一旦出現,就是突然地出現,并非通過艱苦的努力才會呈現。往往是在某一刻突然間的茅塞頓開,障眼物全部消失,只剩下自己驚奇地站在那里,沒有意識到一直以來結論就清楚的擺在自己面前。這并不像是找到了某種東西,而更像是完善,超越預先形成的概念。
洞察力是一種考驗領導者的特定能力,洞察力往往體現在領導者對行業(yè)現有狀況的特有分析能力,對行業(yè)發(fā)展前景的預測能力,對領導關系和下屬關系以及他們之間關系狀況的敏銳性等。
對企業(yè)領導者而言洞察力就是能夠敏銳地發(fā)現利于利潤增長的有意義、有新意的變革及其征兆,同時能夠提出實現這一變革的設想、戰(zhàn)略和切實可行的計劃,這也就是說要有戰(zhàn)略思維。洞察力對領導者而言是難能可貴的,是復雜的現代領導活動對領導者的素質提出的一條起碼的要求,也是確保領導活動獲得圓滿成功的一個先決條件。
面對同樣的情況,處理同樣的問題,有的領導者往往能見微知著,料事在先,果斷決策,防患未然;而有的則卻見事遲、行動慢,處處被動,貽誤商機。這并不是因為前者的天賦高于后者,生來就擁有敏銳洞察力的領導者是鳳毛麟角的,但敏銳的洞察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的培養(yǎng)來造就的。
那么對于領導者而言,該如何做才能具備獨到的洞察力呢?以下幾點不妨一看。
1、提高邏輯分析能力、知識技能、行業(yè)熟悉程度
領導者洞察力的大小、正確程度取決于邏輯分析能力、知識技能、行業(yè)熟悉程度能力的高低,有時這些因素也會因某種能力相對太強而產生特有的洞察力。如邏輯性強的人往往更善于理清各種事務間的復雜關系,從而確定一條正確的關系作為發(fā)展線索;知識技能強的人則習慣站在更高的技術層次上把握技術走向;行業(yè)熟悉者可以從市場發(fā)展的角度看待問題。只要是具備強烈洞察力的人往往會對外界事物進行深入細致的了解,掌握最可靠、最直接的第一手資料,從而更好地實現企業(yè)競爭目標。
2、不要捕風捉影,無中生有
企業(yè)的領導者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這并非意味著匆忙地下結論和對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做出過敏的反應,更不是捕風捉影,無中生有,而是通過對對方言行舉止的觀察,分析和探詢他內心世界的真實意圖,來確定自己的思考和行動。
30多年前,喬布斯的靈敏嗅覺讓他意識到,個人電腦會改變整個世界。于是,他毅然放棄大學學業(yè)去追求夢想,從此也造就了全球個人電腦行業(yè)和曾經是全球第二大的電腦公司——蘋果公司。蘋果電腦成功后,由于在公司發(fā)展遠景方面與董事會的沖突,喬布斯被迫出售股份離開蘋果,但他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憑著對IT行業(yè)靈敏的洞察力,在幾乎耗光了自己所有積蓄的情況下,終于創(chuàng)造出了一系列全新的電腦技術平臺和商業(yè)模式,并在10年后成功挽救了當時瀕臨破產的蘋果電腦?;蛟S喬布斯不是一個最成功的企業(yè)家,但沒有人可以否認他是全球最有洞察力的企業(yè)家之一,正是他的敏銳創(chuàng)造了蘋果電腦,也是他的敏銳挽救了蘋果,更是他的敏銳帶領蘋果始終走在潮流的尖端。
3、細心觀察。用心感受
培養(yǎng)洞察力要依靠領導者自身的體會、感受、心得,領導者要用心體會生活,感受世界,認真學習、細心觀察、勤于探索,用心去體驗,這可以幫助領導者培養(yǎng)出很強的洞察力。
4、經驗和閱歷必不可少
洞察力的提高和領導者的經驗和閱歷密不可分,往往這是成正比的,如果以為坐在辦公室里打打電話、寫寫文章,就可以憑借自己聰明的頭腦,較強的學習能力,洞察力就可以自然提高那是不現實的,因為洞察力是從實踐中感悟出來的。
5、向別人請教
人不是萬能的,因此我們必須向別人學習。領導者的身邊有許多人因為長期的實踐,對市場認識很深,對問題有獨到的見解,如果領導者注意向他們請教經驗,這對提高自身的洞察力是非常有益的。
6、善于積累,不斷總結,增強自己的觀察力和思辨力
領導者還可以通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來提高自己的洞察力,包括看電視、閱讀報刊、通過網絡教學學習、與各行各業(yè)的人士交流、學習專業(yè)知識等。這些方式都能很好的培養(yǎng)洞察力。
7、堅持
培養(yǎng)洞察力貴在堅持,千萬不能自我放棄,而是應保持旺盛的精力,從而堅持下來。當遭遇了挫折和困難時,不斷總結經驗教訓,并將其迅速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財富。
領導者要發(fā)展企業(yè),敏銳的洞察力是必不可少的,而提高自身的洞察力,你所能依靠的只有你自己。
市場猶如一團迷霧,而處于市場中的企業(yè),就好比在迷霧當中航行的小船一樣,稍有不慎,就會船沉人亡。所以,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領導者,應該時時刻刻注意船的走向,識別關鍵問題所在,就像判斷暗礁一樣,可以避免企業(yè)因此而走人“歧途”。
20世紀80年代初期,大陸航空從得克薩斯州到紐約市的機票價格一度降到49美元,1994年12月,大陸航空的股票已跌至3.25美元,進入1995年初,公司宣布了第十個虧損年。十幾年來大陸航空所做的每件事都行之無效,因此,一直處于虧損狀態(tài)。其18%的飛行是負債經營的。
大陸航空公司為什么連續(xù)10年虧損卻無法扭轉局面?問題的癥結在于他們沒有找到關鍵問題的所在,沒有做出恰當的補救決策。為了增加營業(yè)額,大陸航空一直在執(zhí)行低價機票的策略。但是,低價格的機票這一下策并不能使大陸航空的現狀發(fā)生轉變,更無法使大陸航空成為出類拔萃的航空公司。
事實上,這樣做的結果是適得其反,因為人們根本不想買大陸航空提供的產品。也就是說,與僅僅削減開支相比,這些低成本的票價是更為拙劣之舉。它們以增加座位的方式洪水猛獸般地沖擊市場,以此保持機票的低價格出售。大陸航空每天無數次地奔波往返于城市之間,而這些城市其實并沒有這么大的需求量。大陸航空在向人們提供一種他們并不需要的服務。
為使虧損現象不再繼續(xù),新任總經理戈登采取的措施之一就是停飛這些負債飛行的航線,并深思熟慮后果斷作出飛行的新航線、飛行的頻率,以及如何飛行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