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設計產(chǎn)品時,習慣性按照市場上常規(guī)的模式進行設計。隨著技術展現(xiàn)能力的提高,引導頁的形式和內容都變得越來越多樣化。本文顛覆習慣性模式并思考一下引導頁的來源、特性、實際意義。
引導用戶學習APP用法或了解APP作用的頁面都可以稱為引導頁。
APP下載完成后第一次打開時,展示3-5頁圖文組合的頁面,對產(chǎn)品進行介紹,這些頁面顯示APP內容前面,被理解為“前置引導頁”。如果在APP使用中或是更新版本后界面上提示新功能的位置和使用方法,這些頁面被理解為“過程引導頁”。
由于引導頁在每個APP中運用的方式不同,或者只有其中一種類型的引導頁,本文旨在詳細分析一下運用率較高的前置引導頁(以下簡稱為“引導頁”)。
為什么設計引導頁1. 受歷史原因影響在PC的時代,軟件盛行,以Adobe和Office系列為代表,任何一款軟件不僅會配備說明書,在軟件界面還有專門的用戶幫助頁面。到了移動軟件時代,我們一直沿襲對歷史經(jīng)驗的尊重和崇拜,但是顯然不可能通過電子郵件給所有用戶發(fā)送電子版說明,于是在APP上進行簡化的展示,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樣式。
2. 尼爾森的交互設計原則第二條:匹配系統(tǒng)與真實世界它的指導意義是:設計要貼近生活和人們已經(jīng)完成系統(tǒng)認知的環(huán)境。
真實的世界是,我們購買新的機動車、藥品、電器等都會配一個說明書,告訴我們每個細節(jié)的功能如何使用、如何組裝、注意事項等等。不管用戶看不看,說明書一定會隨產(chǎn)品一起交給用戶。
3. 為新手用戶設計在設計原則中,我們要滿足不同層級的用戶的需求,其中為新用戶設計被認為是重要的一環(huán)。而引導頁是為新用戶設計的主要策略,設計者通常擔心用戶不會使用APP而進行講解和展示。
4. 引導頁是產(chǎn)品與用戶的第一次接觸根據(jù)沉錨效應,人們的判斷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最先獲取的信息影響,形成固定思維。引導頁獨特的地理位置,被用來搶占用戶第一印象,第一印象的好壞被認為是影響整個產(chǎn)品的用戶體驗,更是因此耗費諸多的精力和靈感去展現(xiàn)。
引導頁特性引導頁的功能特性:
亮點功能展示
操作引導文字和指示
用作推廣宣傳
引導頁顯示特性:
具有強制性
不重復,僅首次進入顯示
獨立性,不與其他功能聯(lián)系
不固定性,可隨著版本迭代
人們的判斷容易受到第一印象或最先獲取的信息影響,形成固定思維。
用戶的滿意度=用戶體驗-用戶的期望,這是一條比較基本的用戶法則。APP的留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用戶的滿意度。
如果用戶在意且查看引導頁,沉錨效應生效,引導頁對于用戶的第一印象很深刻,用戶的期望就越高,涉及到紅包、金幣等利益許諾時尤其明顯。引導頁上的功能無法通過幾個字敘述清楚,在實際體驗過程中,限制條件增多,失望增加,滿意度降低。
例:“注冊送180元紅包”。
實際上是10個100-18的品類券。
例:“不用等,小說更新一觸即達”。
網(wǎng)絡加載速度未必能夠實現(xiàn);小說更新的方式,用戶未必能理解。
在用戶體驗未定論的前提下,用戶的期望越高,這對于用戶滿意度的提升十分不利;
如果用戶不在意引導頁,快速跳過,則說明引導頁對其無吸引力甚至反感,沉錨效應未生效,且徒增了用戶的無用操作。
因此“沉錨效應”對于用戶滿意度并沒有有利因素,沉錨效應更適合于多種并列的選擇或者觀點。
2. 歷史原因追溯分析PC時代的軟件對于現(xiàn)在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APP參考意義大嗎?
在PC的時代,以Adobe和Office系列為代表,它們是幫助用戶完成想法展現(xiàn)的專業(yè)性工具。用戶掌握一門軟件都會有等級之分,分為基本掌握、熟練掌握、精通、專家。 這些對于用戶的系統(tǒng)學習來說遠遠不夠,培訓學校和視頻教程網(wǎng)站都有相關的課程幫助用戶學習。
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APP,是隨著智能手機應運而生的,只要會使用智能手機均能完成對APP的基本操作。環(huán)顧一下生活, 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APP像玩具,種類多樣、使用無門檻、娛樂為主要目的、有不同的適用人群。玩玩具的基本操作:推、拉、擰、插、拔、堆、寫進行展現(xiàn),這也對應了操作APP的動作:按、滑、拖動、下拉等。
玩具一般不配備說明書,用戶會根據(jù)玩具展現(xiàn)出來的狀態(tài)進行上述動作,玩具的宗旨就是不束縛用戶取樂的方式,尤其要發(fā)揮孩子的想象力。我們平時使用的APP呢,也有一套設計好的功能和流程,也無法想象用戶會怎樣將APP為己所用;就像微信,一個社交軟件,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成了微商平臺,用社交的名義買賣。所以這個時代的APP會在和用戶的交互火花中探索前進。
PC時代的軟件其專業(yè)性、難度指數(shù)、體量大小都遠遠大于移動互聯(lián)時代的APP。設想一下,你是否曾經(jīng)在簡歷上寫過,精通XX軟件工具,作為你的加分項?再設想一下現(xiàn)在,誰會標榜自己會使用APP?
二者是不同時代的產(chǎn)物,依附于不同的設備,二者屬于類似,并不是相似,因此匹配價值不高,因此我們不能用格式化的思維去看待二者,在歷史原因追溯上,我們無法找到用戶引導相關的歷史性需求。
3. 現(xiàn)實原因追溯分析設計要匹配系統(tǒng)與真實世界,真實的世界是,我們購買新的機動車、藥品、電器等都會配一個說明書,告訴我們每個細節(jié)的功能如何使用、如何組裝、注意事項等等。不管用戶看不看,說明書一定會隨產(chǎn)品一起交給用戶。
因為以上這些產(chǎn)品存在潛在危險性,操作不當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必需配備說明書進行說明。
軟件并不存在用戶操作產(chǎn)生的危險性,因此并不足以在現(xiàn)實生活中獲取匹配參考來源。
4. 為新手用戶設計1. 新手有兩個概念:第一,第一次做某件事的人;第二,沒有技術或經(jīng)驗的人。這里的新手并不是未掌握某項技術的人,與司機新手、技工新手等不同,因為使用APP門檻極低,且不算一項技術。這里的新人指的是第一次做某件事的人。第一次去的地方或做的事情,陌生的環(huán)境或者別人的眼光都會給人一種不踏實或者緊張的心理,這是我們在生活中的體驗。那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龐大的地球,新鮮、未知、危險的事物眾多,會形成自我保護的心理。
而進入APP,是一件可控的、無危險的、無人觀摩的自由行為。
2. 擔心用戶找不到某個功能?
重要的功能在布局設計上,一定在用戶在使用核心功能時能夠發(fā)現(xiàn)的地方,也是整個頁面布局中的重要顯示位置,這是設計師的布局展現(xiàn)的基本能力。我們沒有必要擔心用戶看不到:
因為用戶用不到的功能,即使看到也不會點開;
如果用戶想用的功能,即使看不到也會努力尋找;
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用戶想用的時候能輕松找到就可以了。
因此, 引導頁和新手用戶之間的關系更像是母親和青春期的孩子:
媽媽:“我做了這些都是為你好”。
小明:“我已經(jīng)長大了,我自己能行”。
另外,引導頁是單獨的頁面,不適合展示功能及操作方法,如果功能操作比較復雜且具備較強的獨特性,可以在功能顯示頁面上進行必要的提示和說明。
5. 引導頁的亮點展示必要分析1. 我們?yōu)槭裁礇Q定下載使用這個APP?
通過APP的廣告、口碑相傳、應用市場推薦等多條途徑,我們獲取到來源信息
APP上的功能很有趣、資源豐富、幫助打理我的生活、好友都在用等等
任何發(fā)展期的產(chǎn)品,其廣告詞和推薦語肯定包含它的亮點功能。而成熟期的產(chǎn)品都是從發(fā)展期經(jīng)過的。
例如拼多多曾經(jīng)的宣傳語:“低價拼好貨”,它的每個字都能突出它的亮點。
其中不乏有眾多APP的圖標和名稱都能直接展示自身的特色:例如:“英語流利說”。
不管哪一瞬間決定了你最終下載了這個APP ,你已經(jīng)對這個APP有了基本的了解,它歸屬于購物、社交、音視頻、工具、理財、教育、辦公、出行中的哪類,它的亮點功能,能幫助我解決哪些問題,甚至使用方式。
因此用戶在下載APP后,是有一定的認知基礎的,多頁面的亮點大肆展示顯得冗余。
2. 引導頁的亮點現(xiàn)狀
實際上產(chǎn)品的功能大多是競品都有,沒有突出的亮點功能就開始拼湊頁面,湊出幾個引導頁。
例如:靈活、高效、便捷。
描述模糊,虛無縹緲。
例如:深呼吸放心住 優(yōu)于國際e1級板材、十項認證材料、41道關鍵工序、空氣密閉檢測、空置30天出租。
這些都是廣告詞描述。
其實大部分產(chǎn)品無亮點而言,產(chǎn)品好用才是最大的亮點。引導頁展示的也不過是功能簡介或者實現(xiàn)形式。如果自身必要且必須展示自身的亮點,建議精簡且突出要點。
六、引導頁的強制特性1. 哪些內容需要具備強制性?
會因為用戶未獲取到某些信息,導致用戶有糾紛/損失/傷害等不愉快的事情的風險。
例如,開通支付功能時,強制給用戶查看聲明信息后,才能完成此項操作。這樣一般是合理的,避免對功能的認知差異導致糾紛和損失。
引導頁的任何內容,其強制性展現(xiàn)并沒有達到如此重要的程度。
有人會問,如果引導頁上有“跳過”按鈕呢?
“跳過”按鈕一般放置在頁面的角落的位置,以正文大小的文字顯示。它在界面上的位置和所占面積大小,都決定了它在頁面中是極不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說這是設計師想引導用戶去看其他部分而不想讓用戶發(fā)現(xiàn)和操作此按鈕的設計。
當完成某個操作時有第二選擇時,則不算強制性,它是一種強勢的表現(xiàn)。
這樣的設計造成的后果是:“跳過”按鈕未被查看到的幾率很高。即使用戶看到這個按鈕,尋找“跳過”按鈕和點擊所用的時間和查看引導頁的時間相差無幾,這成了進入APP的兩種并列的途徑。當用戶操作成本差不多的情況下,引導頁豐富的視覺效果會令自身加分,形成強勢引流。
什么時候運用“跳過”按鈕?
跳過某個步驟,其實違反了設計師為用戶規(guī)劃的常規(guī)操作路徑。通?!疤^”按鈕適用于用戶體驗相?;蛟O計者無權干涉的行為。
例如,廣告、電視劇片頭……
設計師無權干涉這些部分,會幫助大部分用戶尋找一種捷徑設計,叫做“跳過”按鈕。
而引導頁上的“跳過”,是設計師在自己挖個坑,然后再建個橋,不過如此。
7. 引導頁的推廣特性對用戶推廣自己的設計理念,尋找情感的共鳴,很多暖心的軟文顯示在引導頁上,軟文的出現(xiàn)會俘虜一小部分情感細膩的用戶,為其駐足停留。但是由于其內容豐富,需要耐心品味,耗費較多時間,又遇到展現(xiàn)形式的強制性,因此放置在引導頁的位置會事倍功半。
就像我們第一次一家很不錯的餐館,就坐之后會發(fā)現(xiàn)精心的餐具、唯美的壁畫、考究的裝修,這些都需要用戶用心去體會,再配上精美的軟文呈現(xiàn)在眼前的菜單上,我覺得這是比較理想的境界。
同樣第一次去這個餐館,還沒進門,必須讀完墻上的宣傳內容再進去就餐,會顯得表達生硬。用戶更容易與實際體驗進行對比,預期與現(xiàn)實的差距會引起心理的落差。
因此引導頁推廣并不是品牌推廣的理想形式,目前的啟動頁做推廣是更容易接受和轉化率更高的形式。
8. 用戶調研論證1. 通過用戶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了一次小范圍的用戶調查,約50%的用戶會用0-2秒快速查看或關閉引導頁,約50%的用戶會2-5秒粗略瀏覽引導頁,0%的用戶會5-10秒仔細瀏覽引導頁。
2. 重新下載了一遍APP,發(fā)現(xiàn)多數(shù)APP其最新版本上引導頁已經(jīng)去掉,僅有過渡頁面顯示。
試驗證明:
引導頁的作用基本未得到體現(xiàn)和認可。
引導頁的展示并未使用戶養(yǎng)成習慣,并由習慣轉為接受。
如果你的APP并不具備較強專業(yè)性,如果你的APP并不需要自定義設置,請拒絕引導頁——
1. 為了產(chǎn)品輕量化
2. 為了用戶操作自由
3. 為了珍惜用戶停留在APP的每一秒鐘
如果產(chǎn)品有需要說明或展示的內容,可以放在進入APP的過渡頁面上。
結語:引導依然是產(chǎn)品設計中重要的過程,但設計中如何去引導是我們需要一直學習和思考的。
以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