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ble arts,餐桌藝術
瑞士游學,去格里昂高等教育學院學習。
校園。通往便裝食堂的電梯。右手邊的食堂不穿西裝不能進。
學校食堂窗外的風景,湖是日內瓦湖,山是阿爾卑斯山
餐桌藝術在這所學校,是每一個學生大一入校的必修課。
我們說table manner ,是餐桌禮儀。而他們學的是餐桌藝術。
游學格里昂,這堂課我上了一下午,上得驚呆了。
我出國近10年,西餐的餐桌禮儀,從吃個飯服務員都看不下去,要時不時過來幫我上前擺一擺餐具,到自覺丟臉偷偷學,再到一晃十年后的現(xiàn)在,以為自己知道得不少,夠用了。
我知道入座后第一件事是把餐布/餐巾紙打開放在膝蓋上;
我知道普通的西餐有三道菜。
從餐前面包之后開始,有前菜appetizer,主食main course,和甜點desert。
貴族們越貴吃得道道越多,著名出貨路易十四吃就很多很多道;
從餐前面包開始,前菜、主食,刀叉越來越大,由外向里擺放。
吃餐前面包有面包刀,很小,另放在旁邊,甜點有甜點餐具,個頭也相對小;
一般紅酒杯肚子大,香檳杯肚子窄,喝水杯沒有腳,是個圓柱體;
刀在4點方向,齒朝里;叉在8點方向,齒向下。刀叉尖頭相對或者略微交叉。這叫resting position。意思是我還沒吃完。
如果不想吃了,刀和叉并排,很近的擺成兩條平行線。這樣放刀叉的意思是“我吃完了”。服務員就會上前收走盤子和餐具,上下一道菜。
學校的學生食堂
我以為知道這些就差不多了。
然后我來到瑞士格里昂,在日內瓦湖和阿爾卑斯山邊上上了一節(jié)格里昂的餐桌藝術課,才發(fā)現(xiàn)我原來一直站在門外。
我甚至發(fā)現(xiàn),原來網(wǎng)絡上的信息看似多,其實雜亂且淺薄,我居然下課之后想查查細節(jié),都查不到。
同學說,知識細到這種程度,應該要去找專業(yè)書籍吧。網(wǎng)絡上的信息除了數(shù)據(jù)庫和極少數(shù)專業(yè)網(wǎng)站,相對浮躁。
這導致我接下來說的課堂內容,沒辦法很細致。
我下課后記不大清了,不過好在都錄在了vlog里,只等剪輯。
上學路上,茜茜公主曾經(jīng)喜愛的散步小徑
老師就是圖片上這位老師,意大利人。胸前的名牌上畫著意大利國旗,我在格里昂見過的每個人胸前都有名牌,名字旁邊有國旗。
老師是意大利人,卻說一口略微法語口音的英語,張口閉口,都是Voilà voilà。
她自我介紹,她是serve過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的人。她說伊麗莎白女王很懂她現(xiàn)在教我們的餐桌藝術。
老師是MOF工匠獎獲得者,據(jù)說全法國只有兩位女性獲獎
我們從擺餐具學起。
她講了很多。
她講,餐盤要放在離桌沿1厘米的位置,只能放一次。因為如果重新拿起來放,桌布上會有印記。
餐盤的擺放不能隨便,有正反,好的餐廳都知道怎么擺正。
正面就是你打開盤子,盤底的盤子品牌、設計師名字都是正的。方便閱讀。
她教我們辨認餐盤是否是好瓷。
她把餐盤放在窗戶上,陽光之中餐盤通透光亮,仿若透明,就是好瓷。
老師展示教授什么叫好瓷
我學這一段的時候又土包子了一次,那個餐盤,她從盤子的品牌,講到設計者(一個著名法國設計師),講到設計理念——藍色是代表浪花,白色選用磨砂質感,代表白色沙。餐盤畫的是白色沙灘上的浪。浪花全是設計師手繪,因此每一個都獨一無二。再到如此設計感的盤子適合與哪些菜肴設計結合。
我聽得眼花繚亂,以為我看到了我這輩子看過的最牛逼的盤子。狂摸不止。
結果下課一出門,發(fā)現(xiàn)整個學校餐廳餐桌上都擺著這個盤子。而我進教室之前,根本沒看到、也不知道這是個好東西。
她講餐布,不講餐布要放在膝蓋上,講為什么要放在膝蓋上,這其中有怎樣的歷史文化,經(jīng)歷過怎樣的變遷。什么時代餐布是放在領口的,什么時代餐布是人自己帶在身上的,又是怎么一步一步變化成了今天的習慣。
她講每一個酒杯該放在哪里,講面包刀也分正反。
英國面包刀和法國面包刀的正面剛好相反。一個齒朝左,一個齒朝右。
我沒記住具體哪個是哪個,但我記住了有品牌和設計師名字的那一面是正。英法兩國刻得剛好相反。
她講,喝水杯永遠是在所有的酒杯之后,最右邊。喝水杯的正面,就是你從正上方往下看,品牌和設計師名字是正面的那一面。喝水杯的字不刻在杯底背面。因為水一開始就會倒上,人們沒辦法翻水杯看字。
她講,餐具不是越多越好。菜色再豐富再奢侈,餐具的數(shù)目也有上限。太多了會影響人吃飯。
餐具擺放上限
啊啊我上圖拿了面包刀起來拍照忘記放回去了,
面包刀應該在左邊的小盤子上
就是餐具擺放的上限。
就算是女王國宴,抑或世界上最好餐廳的最奢餐品,餐具的準備,也不應多過這些。
我課間和同行博主們聊天。
我:你說21世紀還有人日常吃得這么講究嗎?
我默默想,這得是有多裝逼。
法國博主:她不是一開始就說了自己serve誰嗎,英國女王。
哦。
我突然想到,我覺得這樣吃飯裝逼,和有人覺得用蘋果手機是裝逼是一樣的。
都是別人的日常。
而這日常在自己的視線之外。
此次游學入住的酒店房間陽臺,瑞士蒙特勒費爾蒙酒店
一家黃金年代深受歐洲貴族喜愛,逃過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酒店,大堂里的椅子各種已經(jīng)在那放了近100年。保留了20年代的各種特點。窗外的水是日內瓦湖,山是阿爾卑斯山。學校就在頭頂山上面。
我上完這節(jié)課,才明白為什么他們說“三天能出一個暴發(fā)戶,三年培養(yǎng)不出一個貴族?!?/p>
貴和奢,原來都是文化底蘊。
而文化脆弱,戰(zhàn)爭輕易就能將它敲得粉碎。
而文化需要漫長的時光來學習,來傳承。
我這些年也去過一些好酒店,好餐廳。
上了這節(jié)課才明白,因為不具備知識底蘊,我從來沒有真正看懂過它們?yōu)槭裁春谩?/p>
格里昂培養(yǎng)世界上最好酒店和餐廳里的人。上海環(huán)球金融中心90來層有個餐廳(我只去過一次不記得在幾樓了,應該是在柏悅酒店上面),是格里昂的畢業(yè)生在管理。
我今天才知道,一家好餐廳、好酒店開出來,需要多少對細節(jié)的極致追求,它里面的人,需要經(jīng)歷多少學習和訓練。
我都長這么大了,才漸漸終于理解,那些貴的東西,都貴在哪里。
貴在細節(jié)里給人的方便,對人的關懷,和給予人的尊重。
貴在藝術。
一起游學的七位博主
從左至右分別來自意大利、意大利、希臘、希臘、法國、印度、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