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视频淫片aa毛片_日韩高清在线亚洲专区vr_日韩大片免费观看视频播放_亚洲欧美国产精品完整版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跨越上千年 漫話雞首壺

在中國古代浩如煙海的歷史長河中,古人留下了不少與雞相關的文物。在古代瓷器中,有一種典型的器物--雞首壺,又名雞頭壺、天雞壺、罌,是一種盛酒(水)的器皿。雞首壺創(chuàng)燒于三國(220—280年)中晚期,由浙江越窯首先燒造,盛行于兩晉(280-420年)、南北朝(420-589年)至隋朝(581-618年),隋以后逐漸消失。

雞首壺在古代稱為罌。1972年江蘇南京化纖廠東晉墓出土青瓷雞首壺,底部刻'罌主姓黃名齊之'。杜甫《臘日》詩:“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可見,到唐代還稱雞首壺為罌。

雞首壺的出現(xiàn),應該與我國自古崇雞的文化現(xiàn)象有關。雞作為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家禽,很早就與人們的生活緊緊地聯(lián)系在一起。中國是世界上最早養(yǎng)雞的國家之一,從許多遺址發(fā)掘資料看,距今六七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河北武安磁山、江西萬年仙人洞中,就曾出土過家雞祖先——原雞的雞骨。說明當時人們已經(jīng)能把野雉馴化為家雞。湖北境內(nèi)的石家河文化遺址中有大量陶雞,還有雞形陶壺等像雞形的器物,這些都是古代先民崇雞習俗的早期表現(xiàn)。雄雞還有報曉司晨作用,雄雞的形象也慢慢由祭祀品而神化為人們的崇拜對象?!渡癞惤?jīng)·東荒經(jīng)》載:“扶桑山有玉雞,玉雞鳴則金雞鳴,金雞鳴則石雞鳴,石雞鳴則天下之雞悉鳴。”然后才日出。漢代有淮南王劉安“雞犬升天”的神話,東晉陶淵明在《歸田園居》中有“雞鳴桑樹顛”的詩句,最為著名的則是東晉祖逖“聞雞起舞”的典故。古人還認為雞具有文、武、勇、仁、信五德,雞與“吉”諧音,寓意吉祥,最終成為十二生肖中唯一的禽類動物。西晉、東晉的墓葬中也有大量陶瓷雞和雞舍出土。六朝時期,以雞為裝飾的瓷器盛行一時。雞首壺的出現(xiàn)、就盛行于三國中晚期至隋朝這一戰(zhàn)亂頻繁的歷史時期,長期處于封建割據(jù)和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中,雄雞頭配龍形把柄,寓意龍鳳呈祥,大吉大利,雞首壺寄托了在戰(zhàn)亂年代人們對平靜安寧、歡樂祥和的農(nóng)耕田園生活的美好向往。

雞首壺出土范圍很廣泛,從出現(xiàn)到逐漸消亡的過程中,各個時代的雞首壺因文化背景、使用價值、審美傾向、制作技術等不同,器型演變又具有各自明顯的時代特征。這些細微的變化成為當今進行斷代的重要依據(jù)。雞首壺有實心雞首壺和空心雞首壺兩類。從雞首壺的演變史來看,最初自三國到西晉,在盤口壺的肩部對稱地堆塑雞頭和雞尾,雞頭為純裝飾,實心,與壺腹不通,為實心雞首壺。此期雞首壺的特點是壺身、壺頸比較矮,雞首多無頸,雞尾甚小,雞首一般只作為裝飾與壺腹不通。特別是三國中晚期,雞首壺的存世量很少,此類器皿較為少見。一直以來,大部分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自三國到西晉時期的雞首壺不是使用器,只是一種陪葬用的冥器。東晉以后,大部分改為空心雞首壺。東晉時期,雞首壺壺體略高,雞首有了頸部,雞首為空心,雞首與壺腹相通形成流,雞尾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略高于壺口的圓股形曲柄,中、晚期在把手的上端飾龍首和熊紋等,器型優(yōu)美,此類雞首壺稱為空心雞首壺,公認為是當時的生活使用之器。這時的雞首不僅具有一種裝飾美化意義,也是在實心雞首壺的基礎上的一種進步。南北朝時期,壺體修長,雞首的冠部較大,頸部細長,盤口增高。隋代的雞首壺雞首趨于寫實,作昂首曲頸打鳴狀,壺柄貼塑龍形飾。此外,還派生出龍首、羊首、鷹首、象首或虎首壺。隋朝以后,雞首壺幾乎匿跡,但到唐宋時期,越窯等窯口仍有少量生產(chǎn),雞首壺偶有所見。再到后來,因實用性強,大批量生產(chǎn),或許就去繁就簡,紋飾采用刻、劃工藝,快捷、簡便,而使壺上捏塑雞首、龍柄等動物的現(xiàn)象逐漸消失了。清代康熙時期,宜興陶藝大師陳鳴遠制有紫砂天雞壺,直口,長頸,豐肩,肩一側設雞首形流,其風格與上述雞首壺相似,是仿古作品。

筆者對一直以來自三國至西晉時期雞首壺只是一種賠葬冥器的說法是不贊同的。雞首壺作為水或酒的盛器,既能符合日常生活的需求,又可以滿足人們的觀賞。自三國到西晉這一時段的雞首壺,也應該是當時人們的一種生活使用瓷器。因為三國、西晉以及之前使用的陶壺和瓷壺,也有裝飾。如漢代綠釉雙獸銜環(huán)耳陶壺,越窯早期的青釉貼塑鳳紋雙龍耳瓷壺等都是生活使用器。在距今5000年前的大汶口文化中期,就有外形像雞的陶器。這種器物應該就是“雞彝”,后來被龍山文化、夏文化繼承并改造,直到三國時期,演變并創(chuàng)燒成為雞首壺?!耙汀弊衷诩坠俏暮徒鹞闹芯褪请p手奉雞獻祭的象形。上古時人們就有用公雞祭祀祖先和神靈的習俗。成語“只雞斗酒”指的也是用一只雞一壺酒祭奠亡者。東漢末年,豫章太守陳藩十分“垂青”徐孺子的才學,唐代王勃有“徐孺下陳藩之榻”的典故,后來陳藩在朝廷爭斗中被殺,徐孺子便手捧一只雞和一壺酒千里迢迢到陳藩墓前哭祭。勞動創(chuàng)造生活,文明來源于生活的進步、創(chuàng)新和創(chuàng)造。不論是哪種雞首壺,都應該是生活中創(chuàng)造出來的,都應該從使用過程中進行演化和進步,然后才有能夠成為祭祀用器或冥器。在古代除特殊或專用祭器和冥器之外,大部分祭祀用器、冥器也是來源于生活使用器,或是反映時代背景并且源于生產(chǎn)和生活等活動的衍生物品。由于現(xiàn)存于世的雞首壺藏品,絕大部分是先后從墓葬等出土的,鮮有千年傳世下來的記載,不能貿(mào)然斷言實心雞首壺就是冥器,空心雞首壺就是使用器。試問,空心雞首壺不也是大部分從墓葬等出土的嗎?因此,筆者認為東晉以后的空心雞首壺應視為對西晉以前的實心雞首壺的傳承與發(fā)展,不能將兩者割裂開來,這樣更應符合社會歷史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

三國、西晉時,壺和罐容器大部分沒有配制蓋,常以碗碟作為蓋。東晉開始,壺、罐才較多地配制器蓋。一直以來,大部分業(yè)內(nèi)人士認為西晉及以前的雞首壺,雞首不能傾注,只是一種裝飾。而馬鞍山市宋山東吳墓出土的兩件青釉雞首壺(有雌雄之分),雞首與腹相通,充當流的作用。既有裝飾美,又實用,揭示了西晉以前三國時期南方部分精品雞首壺的造型特點,即造型秀美,制作規(guī)整,使用方便,又反映了越窯在三國時期已具有相當高的燒成技術及制瓷工藝。這件三國越窯青釉盛酒(水)器,埋藏地下1700多年,至今仍然釉色瑩潤,保存完好,不可多得。

三國時期越窯雞首壺

西晉雞首壺以小件為主,肩部兩面有弧形雙系,還有部分提梁雞首壺。雞首大部分實心不通壺腹,不能用于傾注。

西晉越窯青釉雙系盤口雞首壺

西晉德清窯黑釉提梁雞首壺

東晉雞首壺的器形比西晉時高大,壺頸部比西晉時要高。雞首壺在東晉得到了較快發(fā)展,在此期間還出現(xiàn)了雙首、雙柄雞首壺,而具有代表性的德清窯黑釉雞首壺更是風靡一時。到了東晉晚期,有些壺柄與盤口的連接處設計為龍首,肩部仍保留橋型系,有的壺身還裝飾有龍紋,蓮瓣紋等,使雞首壺家族增添了新的成員,將雞首壺的藝術性、實用性溶于一體。黑釉雞首壺的造型與青釉雞首壺基本相同,釉色勻潤,器形規(guī)整,為德清窯之精品。德清窯主要分布在浙江德清縣東郊的焦山和西南郊的戴家山、陳山、丁山等處,以生產(chǎn)黑瓷為主,亦兼燒青瓷。黑釉瓷器使用含鐵量很高的紫金土配制釉料,當氧化鐵含量高達8%左右,上釉時再特意加厚釉層,經(jīng)高溫燒制即可達到純黑的效果。德清窯從東晉開始燒造,到南朝初期結束,100多年時間,產(chǎn)品運銷到浙江、江蘇,甚至遠達四川。雞首壺為當時德清窯的常見器形。

東晉德清窯黑釉雙系雞首壺

東晉的德清窯青釉點彩龍柄雞首壺

東晉德清窯雙系雙流雞首壺

東晉德清窯醬釉雙柄雙流四系雞首壺

東晉越窯青釉雙系龍柄雞首壺

南朝時期的雞首壺,作為日常生活用器,制作趨于規(guī)范,器形修長瘦削,釉色瑩潤,線條流暢,曲線優(yōu)美。

南北朝越窯青釉蓮瓣紋雙系雞首壺

這件以蓮花瓣紋作裝飾的雞首壺,器身滿施綠釉,釉色自然,鼓腹,短頸,盤口,肩部刻劃弦紋數(shù)周,對稱裝飾橋形系,雞頭造型生動,雞尾化作把手,器身刻劃蓮瓣,體現(xiàn)出佛教對當時人審美的影響,也表現(xiàn)出南北青瓷相融合的時代特征。

南北朝德清窯青釉蓮瓣紋龍柄雞首壺

隋朝雞首壺,壺頸細長,中間飾以弦紋。器身上腹較圓鼓,下腹瘦長,顯得更為纖細修長。雞頭雄健,雞頸粗壯,造型趨向寫實。壺柄弧度減小,銜龍造型也更為生動。肩部多為復式系。白瓷是在青瓷發(fā)展的基礎上出現(xiàn)的,最早可追溯到北朝晚期,河南安陽北齊武平元年(570年)范粹墓出土的白瓷。但白瓷真正燒制成功是在隋代。西安隋大業(yè)四年(608年)李靜訓墓共出土瓷器17件,其中白瓷6件,胎釉已完全看不到白中閃黃或白中泛青的痕跡,呈現(xiàn)象牙白的質感。傳統(tǒng)的雞首壺也在隋代穿上了白色的“新衣”。

隋朝越窯青釉點彩四系龍柄雞首壺

隋代白釉堆塑龍柄雞首壺

到唐代,壺的樣式增多,逐漸出現(xiàn)執(zhí)壺、直柄壺、龍柄壺等。唐代初期,越窯仍在生產(chǎn)雞首壺,宋遼時期仍然有部分窯口生產(chǎn)雞首壺。宋代龍泉窯、耀州窯也生產(chǎn)精美的雙流雞首壺。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的審美觀也發(fā)生變化,雞首壺逐漸被替代,淡出歷史舞臺。

唐代越窯秘色釉龍柄雞首壺

唐代魯山窯黑釉加彩龍柄雞首壺

宋代龍泉窯青釉刻花雙流雞首壺

宋代耀州窯青釉刻花雙流雞首壺

相對其他高古陶瓷器而言,雞首壺在民間尚有少量收藏。這是因為,一是雞首壺的器形比較可愛,當時為適應人們需求所以燒造量較大;二是近些年的工程建設,出土范圍廣泛;三是雞首壺的流行年代較長,因而收藏數(shù)量比其它高古瓷器要稍微多一點,但也不是能夠輕易見到的,大部分藏家也很難收藏到。

雞首壺在古代作為一種盛(水)酒器,小口大腹,使用方便,釉色多樣,器型優(yōu)美,寓意吉祥,是中國六朝時期的典型瓷器之一,充分展現(xiàn)出中國高古陶瓷文化的成就。雞首壺經(jīng)歷和記載了那段“轉蓬離本根,飄搖隨長風”,戰(zhàn)亂頻繁、社會動蕩、顛沛流離的苦難歷史年代,寄托著當時人們對安定祥和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缭揭磺Ф嗄?,漫畫高古瓷器——雞首壺,以期拋磚引玉。雞首壺,已經(jīng)跨越一千多年的漫長歷史長河。它記載著歷史,傳承著文化,蘊意著吉祥,是極具收藏潛力的高古瓷器品種,必將越來越受到廣大收藏愛好者的青睞。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六朝青瓷識別指南
東晉黑釉雞首瓷壺鑒賞
榮納堂藏東晉德清窯黑釉瓷器6件
三國瓷器雞首壺的時代特色
古代神器(雞首壺第一篇)——古陶瓷
東晉德清窯黑釉雞首壺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