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yǎng)閨女隨娘,栽葫蘆爬墻'這句俗語在我們這里農(nóng)村也有這樣的說法。
不過我們農(nóng)村還有另外一句俗語:'看了她娘的腳后跟,能斷她閨女七八分。'這句話聽起來有點不雅,但意思實際上給上面的'養(yǎng)閨女隨娘'的道理是一樣的。
誰都知道閨女是娘的貼心小棉襖,母女倆在一起,沒有不說的話語,沒有不談的事情。可以說,從女兒誕生的那一天起,閨女慢慢長大,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母親的精心呵護和照顧!母親不愧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母親的言傳身教都會直接影響到女兒的一生。
古人日:'近赤者紅,近墨者黑。'拋開先天性基因,閨女給母親在一起的時間長了,所以她的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不少母親的影子在里面。所以說'養(yǎng)閨女隨娘'是很正常的事。
'栽葫蘆爬墻'這句話主要是起對前一句話的對稱和襯托作用。葫蘆爬墻串秧是植物的本能。爬墻的葫蘆一般都長得比較差,但經(jīng)過人工干預(yù),架起柴棚,使其四面通風(fēng),日照充足,結(jié)出來的葫蘆就會又大又好看。這也說明了,人的先天性基因固然重要,但后天性的培養(yǎng)和教育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