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文章講過,明世宗朱厚熜在登基后,通過禮議之爭,他先是擺平了正德舊臣,開始自操威柄,將內(nèi)官與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間;后又通過打壓、鏟除扶持自己的皇太后張氏家族,得以控制大局。
總體來說,明世宗朱厚熜在位時期,除了對他的親生母親蔣太后極為尊重以外,對待其他身邊的人,上至閣部大臣、后妃,下至宮婢侍女,多是剛愎多疑、無情無義。
明世宗朱厚熜像
嘉靖皇帝在位時,先后冊封有三位皇后,但都命運不濟,不得善終。此外,還有一位皇后是在隆慶年間由其三子朱載垕所追封。
《明史》列傳中記載,“世宗孝潔皇后陳氏,元城人”,屬于明北直隸大名府。根據(jù)《明史》中記載,其父“陳萬言,肅皇后父也,大名人,起家諸生。嘉靖元年授鴻臚卿,改都督同知,賜第黃華坊。”根據(jù)《康熙元城縣志》卷5中有關(guān)記載,這位陳父曾經(jīng)屢試不中,屬于一般家庭,可見,陳父后來因女兒地位所蔭而得以起家。
對于陳皇后的出生年月,根據(jù)《明世宗實錄》中的記載,嘉靖二年八月“壬子,皇后千秋節(jié),免命婦朝賀”,學(xué)界多推算為,陳皇后應(yīng)是正德三年(1508 年)八月十四出生。
孝潔陳皇后像
嘉靖15歲繼承大統(tǒng),第二年也就是嘉靖元年(1522年)進行選婚,這時候為其主持選婚資格的太后仍然是張?zhí)?,而非其生母蔣太后(當時蔣氏的名分還不夠)。《明世宗實錄》卷9中記載,“己亥, 慈壽皇太后誥諭禮部,皇帝年及婚期,宜簡賢淑以為之配”。當時,張?zhí)缶桶才哦Y部開始在附近省份為嘉靖帝選擇十四、十五歲的年輕女子。不過倔強的嘉靖在這件事上,并不太情愿由張?zhí)鬄槠鋸埩_。據(jù)《明世宗實錄》卷17中記載,就在張?zhí)笞屓税才潘x女子開始進宮簡選之時,司禮監(jiān)宦官又傳達嘉靖帝的旨意,要求改傳其奶奶壽安皇太后的懿旨,但受到大學(xué)士楊廷和等人反對,認為“今日傳旨,改從壽安,事不歸一,禮不由正,何以昭示中外”。嘉靖沒轍,此事只好依從張?zhí)蟀才?。嘉靖元年?522年)九月二十八日,陳氏被迎入宮中,冊立為皇后。但張?zhí)蠼o他主婚的這檔子事,卻是實實在在的影響了陳皇后的一生。
應(yīng)當說,陳氏被立為皇后之初,嘉靖與其感情還算可以,對其娘家人的態(tài)度,跟其他帝王一樣,也是有所關(guān)照。先是陳皇后的父親,因女兒地位而屢獲封賞,后來又在西安門外花巨資為其建造府邸,其后還晉封泰和伯,還大量賜田。
事情后來突然發(fā)生了變化?!睹魇贰分杏涊d,“帝性嚴厲。一日,與后同坐,張、方二妃進茗,帝循視其手。后恚,投杯起。帝大怒?!敝换实鄱嗫戳似渌拥氖直?,沒想到后妃間爭風(fēng)吃醋,嘉靖皇帝當時勃然大怒,被怒斥的陳皇后嚇得后來流產(chǎn)了。
嬪妃間爭風(fēng)吃醋在后宮其實已是家常便飯,不過,事情在嘉靖的心里卻久久不能釋懷,顯然這種夫妻間的關(guān)系淡漠已到極致,后來在陳皇后垂危之際,也不準其父陳萬言前來探視。到嘉靖七年(1528年)十月,受到驚嚇的陳皇后離開了人世。其實對于陳皇后的死因,眾說紛紜,前面只是《明史》中的一種說法。在《朝鮮李朝實錄中的中國史料》上編卷20中記載,“張皇后見寵,日前曲宴時,皇帝令陳皇后進爵而怒其色,三進不改,終乃擲杯,即令罰跪,遂與張皇后入別房,至夜深然后使之退去。陳皇后以此得疾,未幾而崩逝矣?!毕啾取睹魇贰罚r的資料記載中,略詳盡些,但至于真正的死因是嚇死的,還是其他原因,不得而知。
“喪禮從殺。帝素服御西角門十日,即玄冠玄裳御奉天門,謚曰悼靈,葬襖兒峪。葬之日,梓宮出王門,百官一日臨。給事中王汝梅諫。不聽。十五年,禮部尚書夏言議請改謚。時帝意久釋矣,乃改謚曰孝潔。”《明史》中的這段記載,可以看出,嘉靖皇帝在陳皇后去世之后,還把她的葬禮規(guī)格給降格了,十日釋服,安葬的陵寢邊緣化,出殯路線不走大明門走左側(cè)門,不駐如此,朱厚熜給陳皇后一個“悼靈”的謚號,非常的晦氣。最終,將其安葬在了襖兒峪。對于他的這種皇后喪葬之禮,有大臣進諫勸誡,但朱厚熜也不予理會,直到嘉靖十五年(1536年)時,時任禮部尚書夏言上疏諫言,才將其改謚號為“孝潔”。隆慶元年(1567年)二月,又尊謚號為“孝潔恭懿慈睿安莊相天翊圣肅皇后”。
在陳皇后去世后,朱厚熜的生母蔣氏和大臣們曾經(jīng)勸他再立一位皇后,但是嘉靖打心底不想讓張?zhí)髤⑴c這件事,《明世宗實錄》卷94中記載,“前者初婚之期,皆是宮中久惡之婦所專主而為,日夜言(之)圣母,圣母未之察耳。今若又使與此事,則不如不必繼立也?!边@里,很明顯嘉靖皇帝已經(jīng)對張?zhí)蠛芊锤辛?,將其指作惡婦在,而且將自己第一次的婚姻不幸歸責(zé)于張?zhí)蟆?/p>
不過后來的第二次冊立皇后,他又不得不用張?zhí)蟮拿x。這次得以被立為后的是順妃張氏,這位張氏也就是此前因嘉靖帝看其手臂,而讓陳皇后吃醋的那位張妃。張順妃之所以能被嘉靖帝看中,主要是因為其母親蔣氏,這一點《明世宗實錄》卷95中已有記載,“今順妃張氏,往奉圣母所簡,冊以為妃。侍朕以來,克盡禮道,性資端慎,淑德允諧,可冊立為 皇后,以相朕宗廟之事。”
這位張皇后在位六年,《明史》中記載“初封順妃。七年,陳皇后崩,遂立為后。是時,帝方追古禮,令后率嬪御親蠶北郊,又日率六宮聽講章圣《女訓(xùn)》于宮中。十三年正月廢居別宮。十五年薨,喪葬儀視宣宗胡廢后?!?/p>
可見,張皇后起初應(yīng)該是比較配合嘉靖的工作的,嘉靖一直想通過《女訓(xùn)》出書、改尊號、建宮殿等手段抬高母親蔣氏地位,打壓張?zhí)蟆6@位張皇后在位期間,也是親率六宮女妃們聽蔣太后為大家講授《女訓(xùn)》,設(shè)身處地的為蔣太后站臺。
明朝宮廷
不過張皇后為何又在六年后被突然廢黜呢?史料記載不一?!睹魇雷趯嶄洝肪?57中記載,“乃多不思順,不敬不遜屢者,正以恩待,昨又侮肆不悛,視朕若何!如此之婦,焉克承乾!”這里,多為貶斥之語,也沒有大臣為之勸誡的記錄,全是說她不順、不敬的話語,這與后來《明史》里描述的張皇后簡直是判若兩人。
在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中,描述說是“說者謂建昌侯張延齡坐罪當死,昭圣太后乞哀于廢后,后乘新正侍上宴,微及其事,上震怒,立褫冠服鞭撻之,斥譴以去。”這儼然是一條高壓線,張皇后替張?zhí)蟮牡艿芙ú顝堁育g求情,已經(jīng)是觸碰了后妃不能干政的底線,直接惹怒了嘉靖帝。
就這樣,張皇后一夜之間就成了宮斗的犧牲品,被幽別宮,后來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閏十二月初三死去。
明世宗的第三位皇后方氏,祖籍南京,“十年三月,后與鄭氏、王氏、閻氏、韋氏、沈氏、盧氏、沈氏、杜氏同冊為九嬪”, 方氏在九人中居首,封為德嬪。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在張皇后被廢黜后,這位方德嬪被冊立為了新皇后。《明史》中記載,“孝烈皇后方氏,世宗第三后也,江寧人?!薄皬埡髲U,遂立為后,而封沈氏為宸妃,閻氏為麗妃?!?/p>
方皇后的父親方銳最初被授以了錦衣正千戶。到嘉靖十三年,方氏冊為皇后,方銳也升遷為了都指揮使,后拜左都督,既封安平伯,尋進封侯。
這位方德嬪可以說是青云直上,一下子當了皇后,而且其封后大禮是非常隆重,遠超前兩位。但百密一疏,方皇后同樣也沒有擺脫悲慘的命運,而導(dǎo)致其命運轉(zhuǎn)折的就是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發(fā)生“壬寅宮變”。
從前面我們可以看出,明世宗朱厚熜這個人的性格,為人剛愎自用,經(jīng)常暴怒而遷責(zé)他人,對大臣、后妃都如此,那些宮中侍女更是更是難逃責(zé)罰了。哪里有壓迫,哪里就有反抗。終于,在嘉靖二十一年十月發(fā)生了“壬寅宮變”。
網(wǎng)絡(luò)圖片
對此次宮變的過程,在《明史》卷114列傳二后妃中是這樣的記載,“初,曹妃有色,帝愛之,冊為端妃。是夕,帝宿端妃宮。金英等伺帝熟寢,以組縊帝項,誤為死結(jié),得不絕。同事張金蓮知事不就,走告后。后馳至,解組,帝蘇。后命內(nèi)監(jiān)張佐等捕宮人雜治,言金英等弒逆,王寧嬪首謀。又曰:曹端妃雖不與,亦知謀。時帝病悸不能言,后傳帝命收端妃、寧嬪及金英等悉礫于市。并誅其族屬十余人。然妃實不知也。久之,帝始知其冤?!绷硗?,在《明史·世宗紀》里記載 “冬十月丁酉,宮人謀逆伏誅,磔端妃曹氏、寧嬪王氏于市”。
可見,這次宮變中,事因王寧嬪忌妒嘉靖皇帝寵幸曹端妃,所以才教唆宮女要殺死嘉靖皇帝,并在后來死咬住曹端妃也對此事知情。這個時候,嘉靖皇帝驚魂未定,負責(zé)處理此事的方皇后,面對曹端妃的喊冤并不理會,也將曹端妃隨同王寧嬪和眾宮女一并處死(有研究觀點認為,方皇后對曹端妃得寵也是心存忌妒,趁機將其打成主謀者之一,屬于宮闈間后妃嫉妒私斗)。等嘉靖徹底清醒之后,漸生疑心,認為“曹端妃是其最寵,怎么會有謀害之心”。因此,對曹端妃被皇后給處死一事,自然心中不悅,但礙于方皇后的救駕之功,也沒再追究責(zé)任。但到了后來,嘉靖還是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并遷怒于方皇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十一月時,方皇后的寢宮突然大火,《勝朝彤史拾遺記》中記載“中官請救后,上不應(yīng),方后遂崩。”而嘉靖皇帝,袖手旁觀的態(tài)度則讓人值得懷疑。但對于方皇后的葬禮規(guī)格,嘉靖倒是沒有吝嗇,《明史》中記載,“二十六年十一月乙未,后崩。詔曰:‘皇后比救朕危,奉天濟難,其以元后禮葬?!背艘栽浠屎蟮膯手苼戆苍崴?,還親自定謚號“孝烈”,葬永陵。
這里再單獨說一下孝恪皇后杜氏。其雖為皇后,但系隆慶年間明穆宗追封?!睹魇贰分杏涊d,這位杜氏“大興人。嘉靖十年封康嬪。十五年進封妃。三十三年正月薨。……賜謚榮淑,葬金山。穆宗立,上謚曰孝恪淵純慈懿恭順贊天開圣皇太后,遷葬永陵,祀主神霄殿?!币簿褪钦f這位杜皇后在嘉靖年間為康妃,當時并不受寵,即使為嘉靖生下了三子朱載垕(即后來的明穆宗),也沒能晉為貴妃,因為嘉靖皇帝當時的長子、次子,在立為太子后都先后夭折,而到了該立朱載垕為太子時,嘉靖皇帝卻遲遲沒了動靜。并且在杜康妃死后,葬禮規(guī)格同樣被降格。
孝恪皇后杜氏
明穆宗朱載垕像
通過明世宗朱厚熜對待自己3位皇后以及杜康妃的態(tài)度和結(jié)局,可以讓人深刻感受到他那種極端、偏執(zhí)、多疑的古怪性格。除了前面所介紹的這4位后妃以外,嘉靖皇帝本人就沒有再冊立新的皇后,但這并不代表他的嬪妃數(shù)量少。朱厚熜沉緬道教,自稱不好色,但他的嬪妃數(shù)量卻是明朝眾多皇帝中嬪妃最多的一位。為了煉制長生不老丹藥,他大量征召處女入宮,而這些征召的宮女有的就晉升為了嬪妃。
嘉靖煉丹
在沈德符的《萬歷野獲編》卷三中記載有“世宗永陵,則妃三十人,嬪二十六人祔祭”,也就是說明人的記載中至少有56位嬪妃。
2013年,劉玉、姚敏發(fā)表在《黑龍江史志》的《明世宗后妃掃描》一文中,研究分析認為,“自嘉靖九年至十九年,前后10年6次詔選淑女,前后人數(shù)可計者近于1600人,而冊封僅有26人?!魇雷谠谄?5年帝位生涯中,實錄中有記載的后妃有76位”。文章還認為,“嘉靖朝后妃中存在相當多的未封者,而且這些未封者自嘉靖二十九年開始出現(xiàn),一直到嘉靖末年,幾乎每年都未封者去世”。而且這些后妃死亡率很高,在列入文章統(tǒng)計的76位后妃中,有51位死在明世宗的前面,占了總數(shù)的67.11%,其中就包括前面章節(jié)所說的3位皇后。(對于該文中統(tǒng)計后妃數(shù)據(jù),學(xué)界不同研究資料皆不相同,此外還有60人說,有70人說,本文不再一一引述)
不管是56人還是76人,足見嘉靖皇帝后妃隊伍之寵大,且短命者之眾都與嘉靖皇帝的喜怒無常有著直接關(guān)系。